李燕芳
(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认知语言学认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层面,一些非语言符号,如图像、声音和手势等都可以作为隐喻的表征方式[1]。在此基础上,Forceville将概念隐喻与传播学和符号学相结合,提出了多模态隐喻理论。他将“模态”定义为“通过具体感知过程来阐释意义的符号系统”[2]22。为方便研究,Forceville将模态细分为九类,即图像符号、书面符号、口头符号、手势、声音、音乐、气味、味道和接触。在界定和区分模态的基础上,他又进一步区分了“单模态隐喻”和“多模态隐喻”。“单模态隐喻”是源域和目标域只用或主要用一种模态来表征的隐喻。“多模态隐喻”是源域和目标域主要或分别用不同的模态来表征的隐喻[2]23-24。与隐喻一样,转喻也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机制之一,其作用和理论研究与隐喻有很多共通之处。隐喻是基于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相似程度,而转喻则基于这两个域之间的邻近程度。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关于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研究都是以语类为基础展开的。国外相关研究围绕广告[3-6]、漫画[7-10]等,就多模态隐喻的区别性特征、语类性特征等问题展开研究。而国内学者则侧重研究商业广告[11]和政治漫画[12]等语篇的多模态隐喻及其表征和运作方式。城市宣传片借助影像和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画、文等多模态元素,立体展现一座城市的政治、经济、城市发展、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内容。然而,作为多模态语篇中重要的语篇类型,城市宣传片的相关研究多侧重于多模态隐喻,缺少对多模态转喻及隐喻、转喻的互动研究。鉴于此,本文从多模态理论入手,以2017年金砖城市宣传片《We are 厦门》为研究对象,剖析城市宣传片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表征及互动关系,以及它们在厦门城市形象构建中所起的作用,以期为今后“城市名片”的策划与制作提供有益借鉴。
2017年厦门金砖城市宣传片以闽南话《We are 厦门》为主题曲,共分为三个篇章,用时6分54秒,利用画面、声音和文字等一系列的元素搭配,动态地构建多模态隐喻和转喻。每个语篇运用不同的元素搭配来突显文本主旨,为受众营造认知环境。
宣传片的三个篇章通过各自的符号形式,在其叙事主线中多模态地建构概念隐喻。第一篇章的中心隐喻为“厦门因海而生,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既有古典的优雅,更有现代的活泼,犹如谦谦君子,塑造着厦门的品格——自信谦和”。开篇以小女孩的歌声以及冉冉升起的太阳和大海为开头镜像,接着运用字幕结合图像、背景音乐的形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的传统建筑与厦门人民朴素的日常生活画面交替呈现的方式,多模态地喻示厦门“自信谦和”的品格。该篇章的主线隐喻表征是通过图像、声音、音乐及文字模态交互完成的。此外,宣传片将文字符号模态以字幕形式呈现,并结合图像模态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生大帝信俗、闽南古厝、送王船、骑楼、漆线雕、歌仔戏及钢琴博物馆一一呈现出来,同时以“鼓浪屿之波”作为整个篇章的配乐,运用声音和音乐模态,共同喻示厦门“海纳百川”的历史文化内涵。宣传片在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模态的和谐配合下,充分展示出宣传片意欲传达的主题:厦门这座因海而生的城市,集古典的优雅和现代的活泼于一身,犹如一位自信的谦谦君子。
第二篇章“敢勇当先”的主线隐喻为“现代的厦门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产业不断发展,从而创造出一座创新活力之城”。该篇章的画面切换至现代厦门都市形象。开篇以小学生们朗朗读书声、朝气蓬勃的学生、口号响亮的划龙舟者为开头镜像,运用声音和图像的相互配合喻示出厦门是一座活力之城。接着,由飞流竞渡的龙舟引出飞速穿行的高铁、川流不息的车流、生产线的运行、腾空而起的飞机、笛声阵阵的轮船、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高新产业以及忙碌的港口和码头等,一幕幕闪现的画面与富有现代感的配乐以及划龙舟的鼓声相结合,用画面、音乐和声音模态的交互来映现厦门的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和创新活力。该篇主要运用视觉上的相似性,并结合百科知识(充满活力的城市表现)来塑造感知上的相似性,从而成功地构建“厦门是一座创新活力之城”的隐喻。
第三篇章“量如江海”则映现“厦门是一首歌”这一隐喻。最后一篇章中,主要利用声音模态,用一首童声合唱《厦门亲像一首歌》来总结厦门:鼓浪屿、郑成功塑像、环岛路、五缘湾等著名景点以及厦门市民的衣食住行与独特文化一一地展现在全世界观众面前。各模态符号在该篇章的隐喻构建中依旧是有分工也有合作。语言模态以歌词字幕的形式直白地描述厦门;声音模态主要以《厦门亲像一首歌》呈现;图像模态贯穿始终,三者相互配合共同为观众呈现出一个美丽迷人、包容有爱的厦门城市风貌。
总体来说,三个篇章中的主线隐喻都通过语言、画面及音乐等多种模态互动来呈现,根据三个篇章的主旨和受众,分别凸显了“自信谦和”“敢勇当先”“量如江海”三个主题,既突出了各自章节的重点,又统一展现一个美丽迷人、活力四射、奋斗进取、包容有爱的厦门城市形象。
除了运用隐喻,该宣传片还借助了一系列多模态转喻来细化主题,丰富内容。认知语言学家把转喻看作是人类基本的认知工具与思维方式,其工作机制总结为一个概念域为另一个概念域提供心理通道。通过对宣传片的研究,参考Geetaerts 和 Peirsman[13]对转喻类型的分类,并借鉴杨洋和唐婧[14]所构造的转喻模型,笔者发现,该片利用不同转喻类型,如“空间部分代整体”“成员代范畴”“单个实体代总体”和“单个行为代整体态度”等,将不同画面有机串接在一起,以此来实现语篇中各部分的衔接性与连贯性[1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We are 厦门》中多模态转喻的类型Table 1 Types of multimodal metonymy in We are Xiamen
“空间部分代指整体”是一种最常用的宣传片转喻方式,即运用不同地域部分来呈现整体空间,通常是用该城市一些比较出名的建筑或景点给观众以最直观的印象。宣传片中的每个篇章频繁出现鼓浪屿及环岛路的画面,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以及自然文化景观与古今的建筑也在宣传片中交错展示。识解转喻的关键是理解语篇的具体画面所代表的概念或事件。宣传片中厦门的这些典型景点和建筑物就是厦门城市的象征,该宣传片运用“空间部分代整体”这一转喻类型,当受众看到这些厦门的典型代表时便可以唤起他们对厦门这座城市的认识。加上厦门特色的背景音乐和最为直接表达厦门的《厦门亲像一首歌》,将厦门的形象深刻地转述给观众。
由表1也可以直观地看出,“成员代范畴”是宣传片中使用频率最高,最为重要的一种转喻类型。三个篇章虽然主题不同,但其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全方位地展示厦门的形象。该转喻类型可以描述多个范畴,运用多种角度和多种模态全方位地塑造厦门的形象。高耸林立的大楼、交通、划龙舟、踢足球、骑行和跳踢踏舞等都是现代生活的象征性要素,保生大帝信俗、歌仔戏、漆线雕和送王船等则均为典型的民族传统文化代表。在不同阶段,这两种图像在宣传片中交替且重复出现,再一次展现了厦门现代和历史感和谐共存的画面。机器人、产业园、生产线、实验室等画面的不断出现加上铿锵有力的鼓声共同体现出厦门创新活力的元素。宣传片运用画面、语言、声音等多种模态多方面地构建出厦门的形象。
“单个实体代总体”转喻类型指在有限片长中以最短时长个体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14]463。如用厦门市民指代厦门;外国人的出现指代国际化;白鹭、沙鸥、绿植等指代生态文明;音乐演奏会则代表着厦门是一座音乐之城。
宣传片还运用了“单个行为代整体态度”的转喻类型,例如宣传片中出现的各种人物的笑脸代表幸福的整体态度;片中人物张开双臂则映射“厦门人民欢迎你”;学生的奔跑、跳跃和朗朗的读书声代表着这座城市的朝气蓬勃和活力;飞流竞渡的龙舟和鼓声映射出厦门这座城市奋勇向上、不甘落后的城市态度。
隐喻与转喻不仅对构造感情概念和概念结构意义非凡,且二者的功能具有互补性,也就是说当一种认知方法不够时,可以用另一种认知方法来弥补,这有助于充分理解并表达某些感情或者概念。多模态中的转喻与隐喻是共生共存的,二者既相互作用也相互制约。一方面,转喻为隐喻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隐喻限定或引导转喻关系的激活路径[16]。根据多模态元素,一系列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共同构成了隐喻综合体来服务宣传片的主旨。两者虽然不同,但是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呈互动关系。
首先,多模态隐喻与转喻之间的互动关系主要表现在隐喻制约着转喻的选择。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它将喻体直接说成本体,而转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则是对不相似但有明确关系的事物直接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以宣传片的第三篇章为例,该篇章直接用《厦门亲像一首歌》,通过图像、音乐和歌词等模态直接喻示此篇章的主题,这样一来,转喻的类型受到了限制,宣传片中的转喻运用“空间部分代整体”这一类型,通过歌词中“鼓浪屿”“郑成功”以及画面中看到的“环岛路”“国际会议中心”“演武大桥”等景点和建筑物来向观众展示厦门。
其次,隐喻与转喻的互动整合是动态的。宣传片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意义整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交融演绎过程。所谓“动态”是指隐喻的构建依赖于转喻,以多模态转喻所激活的心理接触为基础。反过来,多模态隐喻的成功识解又进一步印证和巩固转喻映射[17]。例如第二篇章“敢勇当先”的主题中,“朝气蓬勃的学生”“飞流竞渡的龙舟”“铿锵有力的鼓声”指代厦门朝气蓬勃的活力和奋发向上的态度,属于“单个行为代整体态度”的转喻类型。“飞渡的龙舟”和“疾驰的高铁”,以及“众人团结一致划龙舟”和“工人们制造飞机等产业”的画面的交替出现,又赋予了画面隐喻意义,即现代的厦门正在朝气蓬勃地发展,不断奋发向上,产业不断发展,从而创造出一座活力创新之城。此处的隐喻便是以该篇章中的多模态转喻所激活的心理接触为基础的。反之,观众通过画面,识解该篇章中“现代的厦门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产业不断发展,从而创造出一座创新活力之城”这一主线隐喻,进而印证 “朝气蓬勃的学生”“飞流竞渡的龙舟”“铿锵有力的鼓声”指代厦门朝气蓬勃的活力和奋发向上的态度,实现多模态隐喻和转喻之间的互动整合过程。
最后,多模态隐喻与转喻之间的互动关系还体现在转喻为隐喻提供必要的基础。例如:宣传片的第一篇章运用“厦门因海而生,厦门在海上,海在厦门城中,既有古典的优雅又不乏现代感的活泼,宛如谦谦君子”这个主线隐喻来突出其“自信谦和”的主题。而作为典型的抽象概念,“古典的优雅”和“现代的活泼”借助“成员代范畴”转喻类型,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古代建筑、漆线雕、送王船和保生大帝信俗等与踢足球和踢踏舞等现代生活画面的一同展现而得到表征,同时也建构并突出了本篇章“自信谦和”的主题。此篇章开头呈现的大海、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结尾的踢足球、踢踏舞等画面的交替性联动,为隐喻提供了基础。
宣传片中多处画面都通过隐喻与转喻的映现及互动,通过图像模态、音乐模态、语言模态、声音模态之间的相互配合,给予观众视觉上的震撼,听觉上的享受,共同为“城市发展活力”“创新创业”“生态健康之城”等概念构建了基础,生动地呈现出“厦门是一座蓬勃发展的城市”的城市形象。
本文从多模态隐喻理论入手,对厦门金砖城市宣传片《We are 厦门》中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表征及两者间的互动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读,揭示了多模态宣传语篇的动态认知机制。经以上分析,笔者发现:该宣传片的三个篇章利用多模态符号如图像、声音和文字等的互动整合,动态构建了三条主线隐喻和四种转喻类型,极大地增强了语篇意义的可解读性,为城市形象构建提供了基础。其中,三条主线隐喻分别凸显厦门“自信谦和”“敢勇当先”和“量如江海”的三个宣传主题,四种转喻类型则分别映射“厦门城市”“城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城市的朝气蓬勃及创新活力”以及“城市幸福和欢迎的态度”。宣传片中隐喻和转喻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二者既相互作用,也相互制约。其中,多模态转喻一定程度上辅助并支撑了隐喻的概念域;不同模态元素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动态连续体,为语篇建立起更直观的形象表征。此外,宣传片中的源域多为正能量、美好的事物,而目标域多为理想化城市形象。片中三个篇章的主题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借助多模态元素所构建的认知形象,为观众生动地展现厦门朝气蓬勃、温柔迷人、创新活力和包容有爱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