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青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 泉州 362332)
区域旅游一体化和智慧旅游是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两个方面。《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若干意见》以及《2015 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打破地区藩篱、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部署。另一方面,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信息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加快和加深旅游信息化、智慧化进程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整合区域旅游一体化与智慧旅游两种产业发展模式,可以形成智慧旅游一体化的新型旅游产业格局。
智慧旅游作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概念已逐渐明晰。姚国章[1]认为智慧旅游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GIS等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智慧服务、智慧营销和智慧政务为主要表现形式,以为游客、旅游企业、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旅游参与方创造更大的价值为根本任务的一种新的旅游运行模式。当前,学术界对智慧旅游的研究已经从概念探讨进入到智慧旅游平台建设阶段。朱珠等[2]构建了包括全面感知层、云平台构建层、应用服务层的智慧旅游体系架构;张凌云等[3]提出了CAA三层次的智慧旅游构架体系;邓贤峰等[4]构建了南京市智慧旅游平台的发展框架,包括前端的应用体系和后端的支撑体系,二者统一在中央管理平台之下运行。这些研究多从纯信息系统的技术角度来探讨智慧旅游平台架构体系,缺乏从全局层面探讨平台建设的背景、目标及实施路径,这将导致在此类框架下建设的智慧旅游平台要么只具有工具性意义;要么脱离智慧城市建设、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建设前提,导致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现象出现。另一方面,有关智慧旅游与区域旅游一体化融合问题,仅有少数学者[5-6]进行探讨,尚未形成系统性研究。
本文将“顶层设计”这一系统论方法引入智慧旅游平台研究中,以厦漳泉区域旅游一体化为研究背景,对泉州市智慧旅游平台进行顶层设计,从全局角度、自顶向下对泉州市智慧旅游平台各层次、各角度、各因素进行统筹规划,统筹考虑厦漳泉三地数据标准、技术接口等,以确保未来可与厦漳泉智慧旅游信息共享中心无缝对接,以期促进泉州市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为泉州及其他城市开展智慧平台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顶层设计”是一个工程学术语,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指为完成一个大型项目,要运用系统论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项目建设涉及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对项目的相关环节进行总体的、全面的设计,明确长期的建设目标,制定目标的实现路径,指出项目建设的保障措施,将建设的风险降至最小[7]。
厦漳泉地处福建东南,是福建省南翼旅游经济发展中关键力量,也是海峡西岸旅游区的核心圈层。厦漳泉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厦门、漳州、泉州位三市地理位置相邻,交通发达;三市同属“闽南语”系,旅游资源既相互关联又有差异:厦门市以海洋旅游、休闲文化为特色;泉州市以闽南文化、多宗教文化融合为主导;漳州市以客家文化为龙头,这为厦漳泉区域旅游一体化奠定了资源基础[8]。另一方面,2011年,厦漳泉三市就签署了《厦漳泉同城化旅游规划》,三市旅游主管部门已达成共识,全力打造闽南金三角大旅游区,整合三市的优势旅游资源,这为厦漳泉区域旅游一体化奠定了政策基础[9]。
截至目前,厦漳泉区域旅游一体化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相比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三市旅游合作的深度、广度以及持续性还有待加强[10]。首先,三市已经建立了大都市区一小时交通圈,形成连接各旅游景区的快速旅游交通网络,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础。其次,厦漳泉三市已经签订了旅游联盟协议,拟定了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相关制度,共同策划包装旅游联合产品,共同组织对外联合促销活动,共同打击扰乱旅游市场行为,以“海峡旅游”品牌整合三市旅游形象宣传。但总体来看,厦漳泉三市的区域旅游合作仍处于初期阶段,旅游合作尚待深化。依附于行政区划背后的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在区域总体规划、基础设施一体化、要素市场准入、生态环境保护、闽南文化挖掘等方面缺乏有效协调,合作共赢意识不强。
泉州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山、海、城、刹、古建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4年以来,泉州市以“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新形象大力开拓旅游市场,调整旅游产品策略,游客数量猛增,包括国内游客和境外游客。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已达5 474.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43.81亿元,同比增长21.4%和28.7%。两项指标均保持全省前三。入境游客达145.26万人次,同比增长10.9%,位列全省第二;过夜游客2 839.73万人次,同比增长21.4%,占全市旅游总人数比重51.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7个百分点[11]。2017 年,泉州围绕“海丝泉州”的主题推行“旅游+ ”(旅游+文化、工业、休闲等等)的大旅游模式。与此同时,积极进行旅游业体制改革,泉州市旅游局更名为泉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国有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清源山经营权划归市文旅集团,实现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2018年,泉州将继续围绕“海丝泉州”总体思路,抓住厦门金砖会议溢出效应和“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契机,围绕“世界海丝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标,实现旅游经济和旅游形象双提升。
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2016年制定的“泉州三年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提升旅游服务水平。2017年,建设“清新福建”旅游多卡通闸机34台,并全部接入省局信息平台;大力推广和使用语音导览系统,全市中心城区共有语音导游点560处,实现游客智慧自助游[11]。2018年发布了“泉州市智慧旅游云平台”建设规划,致力于提升游客服务水平,涉旅企业智慧营销,助力泉州市打造海丝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力争将泉州打造成国内领先、福建标杆的智慧旅游城市。
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信息化建设更高层次和更全面的指导,“整合技术”是深化区域旅游一体化重要途径,为整合区域旅游信息提供了新的平台。因此,泉州智慧旅游平台的建设应在厦漳泉区域旅游一体化整体战略的指导下,从构建大旅游格局和旅游信息化整体出发,提高项目建设的规划标准,注重市区内景区联动的同时,兼顾与厦门、漳州等周边城市的互动,建设成为资源互补、信息共享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城市,切实提升泉州旅游的信息化水平。
将泉州智慧旅游建设融合到泉州智慧城市建设中,灵活借用智慧城市已有的建设成果,尽力实现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无缝衔接,降低建设成本。同时重视旅游行业的资源整合和合理配置,积极对接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编制的区域性智慧旅游建设规划中“福建省智慧旅游云集群项目”(大数据平台、云应用平台、旅游营销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及娱乐融合等平台),主动引入其他省市成熟项目成果,降低建设风险。
智慧旅游平台建设的核心是大数据和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宽泛的业态。因此,智慧旅游建设既需要整合业内导游、活动、景区等信息,还需要对接交通、医疗、公安等横向部门信息,需要通过数据共享、共建,打通全市上下各部门的数据关隘。通过旅游完整的信息掌握和实时发布,才能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有效联动,提供真正的智慧管理与服务[12]。
立足于厦漳泉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大旅游格局,为泉州智慧旅游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然后需要搞清楚具体的建设目标,即明确要走的道路。
泉州智慧旅游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设立为以整合旅游全相关数据为基础,围绕“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结合泉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形成全市互联互通,贯穿上下、左右的融合旅游公共服务、行业监管、营销宣传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信息化综合建设体系,向外扩展实现厦漳泉智慧旅游一体化,将泉州打造成为区域性智慧旅游示范目的地[13]。对总体目标的分述如下几个方面。
当前泉州旅游业总体呈现出从团队游客主导向散客主导、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的趋势。散客和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要求个性化、高品质、高满意度的旅游服务。因此,面向游客要建立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全程一站式需求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将景区、旅行社、酒店、饭店、购物、交通等一系列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基于物联网、无线技术、定位和监控技术,以旅游门户、各种智能终端为载体为游客提供信息获取、行程规划、产品在线购买、旅游评价、投诉建议等全程一站式的服务。
面向旅游企业,建成全面感知的智慧旅游感知体系、互联互通的智慧旅游公共支撑体系,实现旅游主管部门与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游客之间旅游信息数据的最大化流通。借助强大的数据中心和信息共享平台,汇集跨区域、跨平台、跨终端的游客信息,挖掘旅游热点、游客兴趣点,建立基于游客行为特征的个性化营销推广体系。引导旅游企业基于数据进行科学决策,开发旅游产品,策划营销主题,实现旅游企业营销的精准化。
面向旅游主管部门,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旅游云数据中心,接入景区、酒店、旅行社等行业内部信息系统;与公安、交通、医疗等横向部门形成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实时获取客流、安全、环境、导游等行业运行状态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技术,为各级旅游管理机构提供多维度的旅游产业全链条的数据统计与智能分析,实现旅游管理精细化和智慧化。
泉州市智慧旅游平台需要通过厦漳泉智慧旅游信息共享中心(图1)与厦门、漳州两市进行对接,实现厦漳泉智慧旅游一体化,以充分获得三地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溢出效应。智慧旅游共享信息中心负责厦漳泉旅游相关信息共享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等,实现三地之间,游客、企业和政府之间信息的有效传递。
图1 厦漳泉智慧旅游共享信息中心Fig.1 Xiamen-Zhangzhou-Quanzhou smart tourism information Center
智慧旅游共享信息中心要正常运行,需要三市设立相应的主管机构,并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在该套机制下进行厦漳泉区域旅游整体规划、区域旅游管理、区域旅游合作、统筹协调区域内政府、企业和游客的利益关系。该套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统筹协调机制、监督调解机制、协同管理机制、合作共享机制和统一的标准体系[14]。主管机构通过智慧旅游共享信息中心实时掌握厦漳泉三地游客、景区、交通、住宿、天气等旅游市场信息,为游客提供咨询和引导,对景区进行实时管理,处理区域内旅游突发事件,管理区域内的旅游企业,给区域内各地政府提供信息和建议,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参考,并将厦漳泉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对外营销,促进厦漳泉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旅游产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较高,其多元主体、复杂环境、强流动性、大信息量等特点,决定了智慧旅游的建设需要构建相应的规范性的信息化框架。智慧旅游建设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技术工程,更是一个集先进的技术方案、创新的政策机制、完善的组织保障、充足的资金保障、完整的标准规范体系、先进的信息技术设施、优秀的复合人才等多位一体的综合型系统工程。因此,构建的泉州智慧旅游平台框架包括两大部分:技术平台和保障体系,技术平台本质是一个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的信息系统,保障体系则是保证技术平台这个信息系统正常有序运作的一系列软措施,二者相辅相成。具体如图2所示,图2大框内为技术平台,外围6点为保障体系。
图2 泉州市智慧旅游平台的总体框架Fig. 2 Framework of Quanzhou smart tourism platform
借鉴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和物联网技术架构,将泉州智慧旅游的总体技术平台分为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应用层、展现层。
1.感知层。感知层是智慧旅游建设的基础。感知层建设主要是在酒店、景区、交通路口、城市公共设施等各类旅游资源主体安装感知设备,通过视频监测、RFID、传感器、呼叫中心、智能终端设备、信息采集员上报、政府横向部门数据共享等方式收集各个领域的前端感知信息数据,实现对旅游产业链上下游运行的全面感知和信息获取。
2.传输层。传输层即网络层,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讯网以及电子政务网等实现景区、旅游企业、区县市旅游主管部门、横向部门(公安、消防、交通、医疗等)之间传感数据、视频数据、报警数据、管理数据等旅游信息数据的统一、可靠、安全传输。
3.数据层。数据层即智慧旅游云数据中心,是智慧旅游建设的核心,要为上层智慧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负责完成旅游感知数据的接入、传出、处理和控制。云数据中心遵循“服务、共享、安全”的原则构建,能够将现有信息和基础设施资源充分整合、统一管理、全面掌控、充分利用,快速响应并且能够灵活调整适配不同时期发展的要求。云计算基础平台提供智慧旅游建设所需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硬件资源,数据资源池及其上层各类数据服务,为智慧旅游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和基础服务。
4.应用层。应用层是智慧旅游建设的关键,必须紧密结合旅游业的主要服务对象的现实需求建立面向游客、旅游企业、旅游主管部门的综合服务平台。面向游客提供智慧公共服务平台,面向旅游主管部门提供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面向旅游企业提供智慧营销平台。智慧公共服务平台是针对游客个性化的需求,进行泉州市旅游门户、旅游APP、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使游客便捷地获取旅游资讯、门票酒店预订、景区导游导览、虚拟旅游、旅游地图服务和导航、互动评论等贯穿旅客旅行全过程的一体化的优质旅游公共服务,提高和优化游客的旅游体验。游客智慧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电子商务综合服务、旅游行程智能规划、智能导航导游、游客分享互动、旅游咨询投诉等,覆盖了游客旅前、旅中、旅后全程服务需求。智慧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旅游主管部门角色的转换,将之前粗放被动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精细的、主动服务的模式;实现旅游主管部门对整个旅游行业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全面监督管理,引导泉州旅游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主要包括旅游电子政务、行业监督管理、安全应急指挥管理等功能模块。智慧营销平台通过具备条件的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开展智慧旅游试点,利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营销宣传等各种扶持办法,对各类旅游信息化的新应用、新服务、新模式开展试点示范,总结经验、推广应用,全力提升泉州智慧旅游的建设水平。
5.展现层。展现层主要包括旅游门户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移动终端,电子显示屏、触摸屏、二维码等操作终端。展现终端通过全媒体信息发布平台,为Web终端、智能移动终端、触摸屏等展示终端提供多终端一体化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和旅游目的地营销服务。
1.政策机制保障。一方面,制定和出台智慧旅游建设扶持政策,引导景区、酒店、旅行社开展智慧旅游建设,促进信息化在旅游行业的深度应用;另一方面“以评促建”,建立智慧旅游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对区县旅游主管部门、景区、酒店、旅行社智慧旅游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落实主体责任,激励相关单位智慧旅游建设的积极性。
2.组织保障。智慧旅游建设的本质是信息化建设项目,而信息化项目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是“一把手”工程。为了推动泉州市智慧旅游建设的成功,应由泉州市主要领导牵头成立智慧旅游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设置要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职能机构相融合。
3.资金保障。一方面,泉州市旅游管理委员会要积极向上沟通,将智慧旅游建设纳入泉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取得智慧城市项目的资金支持。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智慧旅游建设相关项目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向下引导和推动景区、酒店、旅行社投入资金开展智慧旅游相关项目建设。
4.标准规范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在智慧旅游建设中有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可以在较长的建设周期内保障系统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泉州智慧旅游标准的制定,要从三个维度展开:对上主要引用国家和省级已有的智慧旅游标准,便于实现与国家、省级平台的信息共享;市级层面为了实现和横向旅游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交换,需要市旅游管理委员会依据各类信息特性,制定适当的信息交换标准;向下对旅游企业和各区县旅游管理部门,需要市级统一制定标准,指导和规范各区县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智慧旅游建设。
5.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信息感知设备、网络系统、云数据中心、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等,是各项智慧旅游应用系统运行的基础保障。泉州市需充分利用现有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成果,重点开发智慧旅游中间件系统,实现与交通、医疗、公安等相关系统的互连互通。
6.人才保障。智慧旅游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人才保障,尤其是掌握信息技术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市场上又较为稀缺。泉州市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旅游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引进政策;另一方面要与高等院校探索人才合作培养模式,精准对接智慧旅游建设人才需求。
应用顶层设计的方法从全局角度对泉州市智慧旅游平台各层次、各角度、各因素进行统筹规划。泉州市智慧旅游平台的顶层设计需着重考虑厦漳泉区域旅游一体化、智慧城市、旅游全数据挖掘等要点,构建纵向满足游客、涉旅企业和旅游管理部门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管理,横向能融合旅游、交通、公安等部门数据的全市互联互通的旅游信息化综合建设体系。另外,在厦漳泉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下,泉州智慧旅游平台设计时需要统筹考虑厦漳泉三地数据标准、技术接口等,以确保未来可与厦漳泉智慧旅游信息共享中心无缝对接,充分获得厦漳二地旅游的溢出效应,促进泉州市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智慧旅游建设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技术工程,构建泉州智慧旅游平台总体框架时应包括技术平台和保障体系两部分,保障体系是保证技术平台正常运作的软措施,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