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红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重庆合川 401520
随着教育部颁布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如何能对学生日后发展有帮助并促进其主体发展,成为大众关注的教育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直接选择把知识全盘灌输给学生。提问是一种很好的课堂互动方式,通过提问,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课程的理解程度。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使得学生活跃于课堂,更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但目前,提问这种学生课堂互动的方式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大多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提问,现在对于如何做到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是一个急需解决和探讨的问题。
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沟通交流的过程,其间,教师和学生处于共同参与的状态,沟通交流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情感,需要在融洽的教学环境下进行。
在教学工作中想要更好地达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效果的办法很多,在这些办法中见效最快且最常用的办法便是用提问的方式沟通交流。在课堂上有好的提问,教师的教学工作和老师与学生间的感情就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师生互动。提问的作用是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前提是保证师生间的关系融洽,在态度、办法、技术都得当的基础上,提问的最大价值才可实现。
语文课堂上知识的枯燥是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基本原因,当学生在课堂中只有接收者身份时,冗杂的知识对他们并未有强烈的吸引力,学生们也不能一直专注学习。但将提问加入到课堂教学后,学生们加了一项思考者的身份,思考有助于学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融入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把握好提问的度后,学生们或独立思考,或组成小组讨论,整个课堂都朝着弄懂知识的目标前进,课堂的价值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应该学会提问,用好的提问方式带动整个班级集体的进步,尽可能地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与注意力同理,提问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向学生抛出学生不明白的问题时,好奇心和好胜心使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或思考的方式来寻求答案,这个过程也可被称作探究新事物。提问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也不断挖掘着学生的潜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厚,学习效果会更好。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考思路,学生能从一个提问中感受思考的力量,享受思考这个过程。教师的提问能让学生享受这一过程并锻炼其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体系得以构建,使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教师在教学时把握提问的能力较差,提出的问题与课题内容相关性较差,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毫无提问价值,反而还会影响学生的判别能力,学生不易养成正确的思考习惯。教师需要考虑提问的本质,多问“为什么”,才能让学生有思考价值,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很多老师上课,易使课堂冷场,甚至造成自己课堂上很急躁,对学生发脾气。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 显然没有去根据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来进行提问。可以换为切入学生思维兴奋点的提问方式来进行提问。而且提问过于雷同,毫无新意,使得学生对上课提问问题的方式有了一种惯性思维。
没经验的语文教师在设计教案时,给每篇课文都设计一样的开篇和结尾,在学生看来,学习是件重复且无聊的事情,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需要做到对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进行切入,促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很多老师所提的问题是根据文章的答案来进行提问,没有深入考虑到学生对文章的预习程度和思考程度。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直接阅读预设答案,很少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而且在提问的过程中老师有意引导学生思考方向往预设答案的方向进行,没有考虑学生自身的思维习惯。
很多老师没有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回答造成怀疑,长此以往便会使学生丧失对问题的敏感性,把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培养成呆板统一的机械式思维,这样就失去了教育原来的意义。
很多老师在提问问题的时候只让一些学习相对来说比较优秀的同学进行回答,没有提问学习水平较差的同学,这样教师对学生们掌握重点和难点程度的认识就会有所偏差。
所以老师在让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应该兼顾全局,努力使大多数同学掌握和了解重难点。
启发性原则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启发诱导式课堂提问应该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
语文学科的教育目的本就特殊,教师提问时切记随意,所有的提问都必须精心设计并有思考价值,将启发性教学代入到语文学科教育中,向学生抛出可供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从而了解学生对问题的切入点,可以和学生进行更好的互动和共鸣。
针对性提问是教学方案的重点内容,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应该重视以下几点:一问重点,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但凡是教学要求的重点,都要反复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热点的记忆。二问盲点,盲点本身不容易受到重视,学生不容易学习到盲点,教师若不将盲点作为提问内容,学生掌握该盲点的能力堪忧,因此,教师应该将盲点设计成问题,有针
对地对学生进行提问。三问模糊点,除盲点和重点外,常常让学生混淆的知识点也应该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将模糊点内容设计成问题,让同学予以解答,提高学生们的重视度和掌握度。四问发散点,发散性思维是代表学生思维水平的直接能力,引导学生用更深的、不同样的理解方式对问题进行理解,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提问时没有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没有考虑到授课是以开拓学生思维为重点,在提问过程中应该切入学生视角进行思考和提问。做到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拓宽学生对问题的考虑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宽度。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调动语文课堂的氛围。好的提问,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一方面能让学生拥有学以致用的本领,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课堂更加关注。语文这门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三观,让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领悟到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因为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不同的问题对每位学生的吸引程度不同,教师应当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遵循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也可根据即将学习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提问,既能抛砖引玉地引出新知识,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赶上教学进度,可能会压缩课堂教学时间,缩短提出问题后学生的思考时间,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的思维具有连贯性,并且学生在刚接触新知识时不能熟练地运用,如果教师不能给学生更多的问题思考时间,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应当根据问题的难度,控制学生的思考时间,以此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应当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从学生的回答中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如果学生的回答非常准确,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表扬,这样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时,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很重要。
可能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扎实,有些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时,会存在回答不合理的状况,此时教师不应当直接指出学生回答不合理的地方,反而可以反问学生:“这样做恰当吗?”“真的是这样吗?”这些问题都能让学生思考刚才回答的合理性,也能让其他学生共同学习,并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如果教师能长时间锻炼学生的这种能力,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加强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的掌握,当学生能够自己判断回答是否合理时,学生就掌握了思考的能力,也会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回答的规范性与合理性,这将对学生未来各个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合理性很有必要。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语文的多种形式能与学生的思维冲撞出多彩的火花,比如语文的阅读形式,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情感体会也有所不同。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比如语文的作文形式,对于规定的主题,教师应当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体,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教师也能更好地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随便否定学生的回答,每种回答都包含学生严密的思维和真实的感悟。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应当对学生的回答方向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分点分层地回答问题,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教师的提出的问题,学生才能有逻辑有条理的回答问题。因此教师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应当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问题,让学生有较好的发挥空间,也能引发其他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因为语文是个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思维的学科,适当的问题拓展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回答出较完美的答案。如果想让学生分点分层地回答问题,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平常的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分类意识,让学生学会分类,并在平时的语文作业中也需要学生标注出答案的要点顺序,这也将是个很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锻炼学生的思维,增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广度,因此,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应当一直不停地摸索,总结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提升,才能真正起到课堂教学的作用,我国的新课改才能发挥作用。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凝聚更多的智慧、尝试更多的改革,才能够融入学生的生活,新课改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