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依拉·胡斯满,吾门提·阿山别克,那孜古丽,金俄斯古丽·布浪
(1.新疆精河县草原工作站,新疆精河833300;2.新疆托里县草原工作站,新疆托里834700)
新疆托里县草原辽阔,牧草资源丰富,草场总面积2754万亩。由于历史原因及地理、气候因素影响,托里县使用的草场仅为1800万亩,为草场总面积的65.4%。低山草场比平原好,西部、北部草场优于东部、南部。我县草地退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从90年代起草场退化速度呈现逐年加快趋势。造成退化原因复杂,如气候变化、乱垦草地、鼠虫害及利用不合理等因素都会导致退化,我县特别是夏、冬、春秋草场,超载放牧和人为使用过度造成草地生态循环断路,导致严重退化。我县从2003年起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其中禁牧面积225万亩,其中禁牧区165万亩,1725万亩草原落实了草畜平衡制度。
托里县天然草场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第一,缺水和严重缺水草地面积大,造成大面积草地无法利用,尤其春秋牧场的缺水草地得不到利用。第二,草地退化,产草量下降,放牧条件优越的草地过度放牧,长期超载,草原虫、鼠害危害现象十分严重。第三,饲草饲料生产水平低,饲草料加工还没有形成体系。第四,季节草场草畜不平衡,且季节草场的分布也是不平衡的,冬牧场面积大,主要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不能充分利用,一遇灾害性天气,牲畜大批死亡。
该县很多地方严重缺水,造成草地资源利用受阻,大大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了改变缺水的现状,托里县做出了很多有益探索和努力,通过打井、挖渠等多种方式解决水源问题,使得一些地方的人和牲畜饮水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因为草场缺水程度较严重且草场面积巨大,这些方法并未解决草场缺水的问题。建议政府逐年加大牧区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将人工草地和需要灌溉草地的用水资源先提供保障,为进一步扩大人工草场面积提供可创造条件。同时,加大力度改善牧区尤其是偏远牧区的桥梁和道路等基础生产设施,为牧民充分利用天然草场提供条件。
托里县的基础产业就是畜牧业,畜牧业大部分为传统放牧模式,居民世世代代过着“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游牧生活。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及医疗卫生条件的发展改善,人口不断增加,牲畜数量也急剧攀升,草场载畜量已经接近饱和,造成草场不断退化,现在已经比较严重。建议托里县重视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制定科学的放牧计划和安排,要根据县里的草场量来核定放牧牲畜量,即以草定畜。具体可以划定轮牧区,在草场上根据草场种类建立围栏,分割使用;在休牧草场上播撒牧草种子,想办法进行灌溉,加快其恢复生长;在放牧区,还要控制放牧强度,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顾生态效益,要将两者做到最佳的结合。具体措施建议如下:
2.2.1 严格控制载畜量,提高草地牧草利用率。托里县的荒漠草地面积较大且生产力低,近几年的放牧已经对其植被造成了严重破坏,退化和沙化严重,且其经济效益非常低下,得不偿失,故建议对托里县的沙质平原荒漠草地采取禁牧措施。在这些草地上建立围栏,禁止放牧进入,并采取育草等措施,加快恢复草地生态。建立激励政策,可以引入民营资本进入草原生态恢复工程中。
2.2.2 加快建设人工饲草种植,改变传统放牧模式。传统放牧模式面临着牲畜过冬的问题,冬季饲草料缺乏且营养价值低下,遇到极端天气易造成牲畜大量死亡。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加快建设人工饲草种植,建立完善强大的草产业,为本地牧民提供充足的草料,让牲畜能够有充足的食物过冬应付恶劣天气,推动畜牧业发展转型。
2.2.3 实行混群放牧模式,合理利用牧草资源。托里县草地植被组成较为复杂,可以满足不同牲畜的采食需要。因此,可以根据草场特点,在本地将不同的牲畜混合在一起方面,实现对草地资源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利用。
紧紧围绕利用国家政策,充分依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好机遇,合理建立牧民定居村,并逐步完善定居村的水利生产等基础设施;在定居村,建立标准化塑料暖圈,为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过渡提供良好设施;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现代化畜牧业的标准化养殖场,加快畜牧业发展和转型,用高效、集约化的现代化畜牧业逐步代替传统高耗能、产出低的畜牧生产方式。
加强县级草原监理站的建设,扩充监管人员力量,提高监管人员执法水平,为草原管理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依托专业化的执法队伍,将草原法用好用活用透,实现对草原的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