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浩,朱秀同,赵丽霞,张新新,刘 涛
瑞普(保定)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河北保定 07100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一种急性且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由冠状病毒科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发病。自1931年Schalk等首次报道本病以来,IBV不断发生变异,毒株由最早的呼吸型向肾型、腺胃型、肠型等转变。我国自1988年,在大部分地区相继流行IB,随着近几年来新变异株的不断出现,导致了IB的不断爆发。在规模化饲养的条件下,病毒基因型变的更为复杂,防控难度更大,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
IBV的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全长约27.6kb;其病原的血清型众多,同毒株之间又有组织亲嗜性的差异,表现为呼吸型、肾型、腺胃型、肠型等。IBV的病毒粒子中含有三种主要的结构蛋白,分别为纤突蛋白(S)、膜糖蛋白(M)以及位于内部的核衣壳蛋白 (N)。S蛋白由S1和S2两种糖蛋白组成,其中S1蛋白含有组织嗜性、细胞吸附、与病毒中和、诱导宿主血凝抑制抗体产生、血清型相关的抗原位点,同时S1也是IBV所有蛋白中变异程度最大的结构蛋白。
IBV基因组RNA的点突变,碱基的插入与缺失,以及不同毒株间的基因重组都可以造成IBV的变异。由变异引起的不同IBV毒株之间产生巨大的抗原差异性,导致了众多血清型的形成。研究表明,不同血清型的IBV毒株之间的交叉保护性低甚至完全没有交叉保护,给临床IB的预防免疫带来很大的困扰。目前国际上尚缺乏统一的IBV分类方法,现有的IBV分型方法主要为血清学分型和分子生物学分型。
病毒中和试验(VN)为传统的血清学分型方法,其中和抗体主要由S1蛋白诱导产生。使用该方法,目前已经报道发现了数十种血清型,并由此推测,随着IBV的不断变异,还将会产生更多的血清型。此外,已有学者研制出了针对于特定血清型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相比于用针对S1蛋白上特定抗原表位的抗血清,使用单克隆抗体确定抗原群要更具有优势,,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病毒进行分型,比VN更为经济。
基于核酸的分析方法也可以将IBV分为不同的基因型。相比于血清型分型,基因分型更加准确,还可以追溯病毒各基因是否在不同毒株间发生了突变、重组等衍化,更有利于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IBV的流行状况变的日趋复杂化,不断的出现新的变异株。对很多新出现的变异株,现有的疫苗均缺乏良好的交叉免疫保护,免疫后鸡群发病现象变的非常普遍,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需要面临同时控制多个IBV基因型流行的复杂局面,个别基因型如QX和4/91己经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呈世界范围的流行,应当被引起高度重视。IBV的主要流行毒株有Mass型、QX 型、4/91 型、LDT3/03 型、HN08 型等其他型[2]。
疫苗免疫接种是防控该病的主要措施。Mass型为最常用的疫苗,该血清型疫苗也是在世界范围内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疫苗,如常见的M41株、H120株、H52株。Mass型疫苗被认为对多种血清型的毒株均能提供交叉免疫保护,但近年来也有发现对某些基因型的交叉保护效果并不理想,如4/91型。一般认为,M120型疫苗对其他型的病毒株有交叉免疫作用,常见的弱毒苗如 H120株和H52株及其灭活油剂苗。H120的 毒力较弱,对雏鸡安全;H52的毒力较强,适合于20日龄以上的鸡;油乳剂灭活疫苗则可适用于各种日龄的鸡[2]。我国市场上主要的疫苗种类见表1和表2。
表1 我国获得批准文号的IBV疫苗产品
表2 我国进行注册的进口IBV疫苗产品
因为IBV变异很快,在使用疫苗前需要了解当地流行的IBV血清型,使用的疫苗血清型应与病毒血清型一致,才能起到有效保护作用。对IB弱毒疫苗新毒株和变异株的引进应十分慎重,否则可能会面临疫苗毒与野毒重组,产生新血清型的致病毒株,造成更大危害。
除此以外,还可利用新的“变异株”来制备自家灭活苗,控制IB流行,但使用“变异株”活苗时,病毒可能会传播到附近的鸡群,引发疾病。与其他灭活苗(包括标准血清型的疫苗)相比,变异株灭活苗可提供更好的保护力,抵抗IBV致病性变异株的感染。
[1]王文秀,顾节清,沈志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机理及疫苗研究现状[J].动物医学进展,2013,31(12):116-119.
[2]张小荣.2009-2011年国内IB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以MDV为载体的基因工程疫苗研制[D].扬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