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健
(河北省玉田县农牧局,河北玉田064100)
按照不同的应用范围,对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进行划分后可以分为肉用动物、观赏性动物、裘皮用动物等。随着我国市场进一步发展,有关特种经济动物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应该深入了解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基本内容,保证自己增收。
1.1 犬科动物
犬科动物一直是特种经济动物的代表,常见的动物包括犬、貂、狐狸等,其中犬多为观赏犬与肉用犬,而貂与狐狸多为裘皮用动物。从市场发展来看,我国最早有关专业的毛皮动物养殖业出现于1956年,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的犬科动物养殖业经历过几次较大的波动,但是现存的特种经济动物的存栏量依然是历史最大值,市场基本饱和。对于养殖户而言,在犬科动物养殖中一旦存在盲目引进的现象,就有可能增加风险。以白貂为例,白貂皮草在我国市场经历了大起大落,在短时间被“捧上神坛”后,又急速的跌落,导致养殖户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在犬科动物养殖中,一定要做好风险评估。
1.2 鹿类
长期以来,鹿类动物一直是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突破口,与传统的猪牛羊等家禽相比,鹿类动物的产品更加难以获得,在“物以稀为贵”思想的影响下,各地区人民普遍对鹿类产品保持着很高的需求度,因此市场前景广阔。同时从市场价格来看,目前市场上猪肉的价格普遍集中在7.5~10元/kg,而牛羊肉的价格为11.5~15元/kg(均为普通肉),相比之下,鹿肉的价格为35~50元,相比之下,虽然鹿肉的价格偏高,但是从当前居民的消费水平来看,依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鹿类产品具有良好的养殖前景。
但是目前需要注意的是,鹿产品的价格已经从2005年的暴力时代逐渐恢复正常[1],对于很多二线城市而言,鹿肉依然属于罕见食材,具有市场前景。
1.3 野猪
野猪是近几年新兴的特种经济动物,与传统的家猪相比,野猪肉的口感更好,因此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通过对当前我国野猪市场的发展来看,野猪市场的市场需求量亦相对较小,供求市场的脱节导致不同地区的杂交野猪肉价格差异很大,例如在大中型城市,野猪肉的价格可能会是家猪的1~2倍,因此野猪行业的利润很高,值得投资。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的野猪市场环境相对混乱,很多实质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例如,同一窝生的杂交野猪,因外貌形态存在差异就会导致其市场成交价格产生明显的差异。但是总体上来看,野猪行业依然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由于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具有特殊性,所以在种类选择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尽量选择饲养技术条件成熟的物种。饲养技术是养殖特种经济动物的关键,在没有成熟饲养技术的支持下,养殖户遭受风险的概率将会明显增大。例如文献[2]在介绍人工圈养林蛙时,因为该技术条件尚未成熟,导致林蛙大量死亡,仅存的林蛙也存在成品体积小、口感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收益。而相比之下,鹿类动物、野猪等特种经济动物的饲养条件相对成熟,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技术指导,有助于规避风险。
2.2 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物种。所养殖的特种经济动物应该充分考虑本地区的自然气候特征,尽量选择适合地区的物种。例如鹿茸、貂皮与人参被称为东北地区的“三宝”,因此东北地区在养殖特种经济动物时就可以养殖鹿类、犬类产品导尿管;而海南地区气候温和、降雨丰富,就可以养殖虎纹蛙、鳄鱼等。由此可见,在地域因素的限制下,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均存在差异,应该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
2.3 养殖符合社会文化的物种。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的思想意识逐渐觉醒,有关动物保护的话题逐渐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例如著名的“广西桂林狗肉节”、“养熊取胆”事件等,社会上有关这些事件的争议越来越多。以“养熊取胆”为例,从医学角度来看,熊胆作为一味重要的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作用,因此从治病救人的角度来看,“养熊取胆”是正确的。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对熊本身造成了迫害,因此有关“养熊取胆”的争论尚未得到解决。对于养殖户而言,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尽量选择符合社会文化的物种。
特种经济动物已经成为养殖户热衷的选择,因此对于养殖户而言,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充分了解动物的市场前景,分别从养殖技术、地区条件、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开展分析,尽可能的选择适合市场的特种经济动物,保证自身的利益。
[1]李琦,刘伟石.黑龙江省特种经济动物林下养殖问题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08):173-175.
[2]邹永东.贵州省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前景分析[J].中国畜禽种业,2015,11(0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