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宝蝉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畜牧兽医局,甘肃白银730799)
本文综述了疥癣病的相关内容,总结了绵羊疥癣的诊断方法,并结合目前养羊业生产实际提出了本病的防治对策。
一般绵羊疥鲜病又被称为绵羊癞病、螨病,主要是由于绵羊表皮或体表受到疥螨科或羊螨科寄生虫引发的慢性或高度接触性寄生虫皮肤病。通常在羊群密集接触时发生感染,导致被感染羊群巨痒、脱毛或病变为湿疹性皮炎。此病爆发感染率极高,分布范围极广,患病羊群死亡率极高,不仅对羊群造成损失,还会对羊肉产生影响造成病菌传播,更会威胁养羊业的经济发展前景。
一般情况下螨科寄生虫的生存能力较低,在湿度65%、20℃常温中,就可存活三天。在8℃环境下可以存活十八天。一般其幼虫离开螨卵后仍旧具备一个月之久的感染性质。一般螨科病虫分为生长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卵虫、幼虫、若虫、成虫,都需要寄生在动物身体上。此外雄螨与雌螨的若虫期不同。
对于流行病学来说疥螨科、痒螨科病虫不仅对羊群有危害性,还会寄生在人类以及其他动物身上,其中最易感染的是绵羊类生物。一般传染源是病羊、带虫隐患羊、环境中的虫卵等。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羊群接触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医疗器械等用具、居住环境、运动地点等被病虫污染的媒介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饲养人员的衣物或肢体进行间接传染。一般病情主要发生在阳关不充足温度较低的季节如春秋季、冬季,由于缺乏照射,羊群较厚的体毛内是螨虫的优良寄宿之地,其绒毛温度极其适宜虫卵进行繁殖。尤其是居住饲养环境较差的养殖场内,因其阴暗潮湿,极易引发大面积的病虫感染。而夏天的环境氛围就不易产生病虫病发,充足的阳光、稀疏的皮毛、干燥的环境都不易进行螨虫繁殖。此外,大部分病虫其尸体存放在家畜的耳朵内,沟体内或是其他毛系发达之处,隐藏到温度降低的季节开始大量繁殖。因此这是极为危险的带虫隐藏感染源。值得注意的是,幼羊极易受到疥癣病虫的侵害,引起免疫力差极易发生大面积感染。瘦弱的成年绵羊也会因较弱的抵抗力不幸被感染。因此,健壮的成年羊,具有较好的抵抗力,不易被病虫侵害,难以成为受感染的传染源[1]。
患病羊群表现出剧痒的状态、尤其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痒感会逐步增加,并且表现为不断的在墙皮处蹭痒或啃咬患病处,甚至在石头上不断摩擦,严重时会造成皮肤发炎,进一步引发皮肤溃疡、外体脱毛、甚至结痂、郁结水泡等。在伤口处磨损时会产生病毒外泄传播病菌。一般患病羊群病发时源于身体局部,最后蔓延至全身,干扰羊群的休憩和正常饮食,使羊身体成长滞缓,形态消瘦,严重影响羊群生长,最严重时还会导致患病羊群因病毒感染而致死。观察病羊的表现,其耳根,口鼻眼处出现了较为坚硬的白色胶皮式结痂,也就是常说的“石灰头”现象,若不及时治疗受损面积将会逐步扩大[2]。
综合传统治疗经验分析,在其常见的病发时间段统计,根据临床表现对病羊进行确诊。主要样本材料来自显微镜对皮屑的观察,检测有无虫体,此时需要注意保护采集人员的人身安全,做好防护措施,阻断感染源扩散。同时注意常见容易混淆的羊类痒病的区分。
严格控制饲养、运动、检疫区域的卫生环境,进行病患、死羊的无害化处理。对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进行实时监管、及时调整动物宿舍的状态,保持通风无阻;优化动物饮食结构,保证饲料的营养供给。
保证进行每日生活用具、器械的消毒,正确处理畜舍环境卫生及排泄物。对于进场人员进行检查,无证件人员严禁入内,进入场地后必须进行相关设备的消毒,严格规范进场程序[3]。
在不同季节进行不同方式的除螨,如夏季可进行较少次数的除螨,采用药用的方式进行消毒。冬季的除螨工作可较频繁些,不论何时除螨都必须严格遵循,除螨的规定流程。除螨完成后,需要注意卫生环境、温度通风的保持。
对于外地引进羊,需要严格审核,检疫检查。可先进行隔离饲养后,观察无异再进行集体圈养。
在进行除螨时,可对螨虫集聚的位置进行针对性处理。主要的方法有药浴、涂擦、皮下注射、喷淋等。通常视具体情况而定,常选用的药物有3%百虫溶液300~500mg/kg双甲醚、500mg/kg溴氰菊酯、200巴胺磷等。在进行治疗时首先需要注意病羊隔离、相关所有东西消毒;其次,当数量较多时可先进行局部少数病羊试验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再进行药物推广使用。治疗后仍需在消毒过的区域进行隔离饲养。此外注意螨虫的重复治疗,还要避免治疗时的药物使用过量导致羊体中毒。
[1]王红军.绵羊疥癣病的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14,35(06):42-43.
[2]王红军.绵羊疥癣病的防治[J].兽医导刊,2014(05):71-72.
[3]曲丽萍,库拉别克.阿维菌素长效缓释油胶防治绵羊疥癣病和虱病效果观察[J].草食家畜,2010(0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