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红
(辽宁省彰武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彰武 123200)
猪痘是由猪痘病毒或痘苗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皮肤发红斑、丘疹和结痂为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1月龄左右的仔猪多发,大猪很少发病,一般能自然痊愈。寒冷季节、饲养环境差多发,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如有并发支气管肺炎、肠炎或其他传染病时,死亡率相应增高。
猪痘病毒只能在猪源组织细胞内增殖,并在细胞胞浆内形成空泡和包涵体。痘苗病毒能使猪和其他多种动物感染,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牛、绵羊及人等胚胎细胞内增殖,并在被感染的细胞胞浆内形成包涵体。在土壤中能存活数周,对常用的大多数消毒药敏感,几分钟内即可死亡。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可通过被污染的环境或蚊虫叮咬进行传播。
潜伏期5d左右。病初发热,体温可高达41℃以上。在胁部、腹部、腿和耳内侧等皮薄毛稀的地方出现扁平、灰白色的直径为3~5mm的圆形斑疹。2d后变为丘疹,高1~2mm,直径1~2cm,偶尔会发生丘疹的融合。丘疹期还会伴随轻微短暂的体温升高和食欲下降。丘疹出现1周后中间会凹陷和皱缩,最终会结痂、脱落,留下脱色的斑点。完全康复需观察15~30d,一般呈良性经过,死亡率不超过5%。如有其他病继发感染,则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可达10%以上,特别是幼龄仔猪。
治疗宜对症施治,清热解毒、消炎,防继发感染。
对有轻微痘疹的部位涂抹消炎药或消炎软膏,如碘酊、青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等。对已经破溃的痘疹先用0.1%高锰酸钾清洗干净后,再用5%碘酊轻轻涂抹。为防止病情加重,继发感染,病猪应注射清热解毒注射液5mL,柴胡注射液2mL,鱼腥草注射液 5mL,混合,肌肉注射,1 次 /d,连续 3~4d。
外敷:
方1:冰片、雄黄各0.5份,枯矾1份,混均磨成细粉,加适量菜油,涂于患处,1次/d,连用2-3d即愈。
方:2:花椒15g,艾叶15g,大蒜适量,煎水洗患部。方3:地肤子适量,煎水洗患部。
方4:灯笼草全草1把,煎水洗患处。
方5:紫草50g,煎水擦洗患部,1次/d。
内服:
方1:葵花盘1个,煎水内服。
方2:黑豆、绿豆各250g,甘草50g,煎水内服,供1头大猪或5~8头小猪1次服完。
方3:竹叶6g,生石膏15g,枇杷叶8片(刷去毛),煎汁,1头大猪或2~4头小猪1次服完,连服数日。
方4:贯众250g,双花根250g,野菊花150g,大青叶250g,煎汁,供1头大猪或2~4头小猪3次服完。
方5:忍冬藤90g,枸杞根90g,煎水,内服并洗患处,可用于猪痘初起。
方6:南瓜藤62g,紫草30g,紫花地丁15g,煎汁内服,供1头大猪或2~4头小猪1次服完,3次/d。服后如拉稀,可灌服广木香3g,拉稀即止。
方 7:茵陈 20g,西瓜皮(晒干)30g,大黄 10g,煎汁 2次,混合煎液,大猪灌服2次/d。
方8:田字草、杨柳叶、芫荽菜、灯芯草各适量,捣碎喂服。
方 9:紫花地丁 9g,双花 12g,怪柳 12g,茜草 6g,前胡 9g,水煎1次内服。
方 10:浮萍草 13g,地肤子 12g,蝉蜕 10g,白矾 6g,煎水 1次内服。
方11:20%石灰水、80%桐油、冰片少许。将清石灰水与桐油混匀,加入少许冰片粉外擦。
方12:金钱草、野菊花、白藜各100g(鲜草为干草的3倍量),煎浓汁,候温外洗。
方13:紫草、双花、连翘各10g,芦根15g,蒲公英25g,甘草5g,水煎内服或拌料中,1剂/d,供体重10~20kg猪1次使用。
方 14:紫草 30g,双花 40g,升麻 25g,黄芪 30g,甘草 15g。研末,开水冲调,候温内服。5kg左右体重猪,15~20g/d,分3次内服;体重30~40kg猪,120~150g/d,分3次内服。病重者可连服3d。
方15:白茅根50g,芦苇叶50g,桐花50g,煎水一次内服。4 预防措施
本病的发生与猪舍的卫生条件和猪群健康状况有直接关系。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要想预防本病的发生,还应从最根本着手,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畜舍环境,加强猪本身抵抗力,一般不会引起较大损失。密切关注猪群,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并对其污染过的地面、用具进行彻底消毒。病猪康复后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猪痘病毒与痘苗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为了防止引入本病,在引进新猪时,必须对其猪场的病情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在新猪入场前检查皮肤上是否存在痘样病变,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消灭血虱等体外寄生虫,切断猪痘传染途径,可以有效地预防本病发生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