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晓丹,程 岩
(辽宁省绥中县动物检疫站,辽宁 绥中 125200)
猪肺疫病是经呼吸道感染巴氏杆菌而导致,还能够经皮肤损伤或者消化道感染发病。该病是一种散发性传染病,猪只饲养条件恶劣时任何季节都有发生,气候寒冷的冬季比较容易发生。小、中猪发病率较高,而大猪发病率较低。
该病是由于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而引起,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菌体中央微凸,两端钝圆,染色后菌体两端浓染。该菌是一种需氧及兼性厌氧菌。该菌具有较弱的抵抗力,一般在干燥空气中经过2~3d就会死亡,在排泄物、血液中只能够生存6~10d,在疏松粪便能够生存14d左右,在腐败的动物尸体中可存活长达1~3个月,而在直射阳光只能够生存10~15min。另外,0.3%过氧乙酸、3%来苏儿、2%氢氧化钠等都可杀死病菌。
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但在气候骤变、冷热交替、闷热、潮湿、多雨的阶段发病率较高,且往往与猪气喘病、猪瘟等混合感染。通常是3~10周龄的仔猪容易出现发病。
该病可经过空气传播,即病猪在呼吸、打喷嚏以及咳嗽时,从呼吸道中喷出的分泌物中含有病菌,在空气中以飞沫的形式传播;还有病猪排出的分泌物、排泄物,经过风干也能够在空气中四处飘散,当猪只吸入后也会感染发病。
2.1 最急性型 也称为锁喉疯,病猪通常突然出现发病,并快速死亡。病猪病程持续时间稍长时,体温明显升高,往往能够超过41℃,呼吸困难,停止采食,黏膜呈蓝紫色,呈现败血症症状;咽喉部发生肿胀,并伴有热痛,严重时能够扩散至颈部及耳根。口、鼻有泡沫流出,呈犬坐姿势。发病后期,耳根、颈部以及下腹部皮肤都呈蓝紫色,最终因窒息而死亡。病程一般可持续1~2d,死亡率能够达到100%。
2.2 急性型 该病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出败血症的一般症状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发病初期,病猪体温升高,一般可达到40.5~41℃,且出现痉挛性干咳,呼吸困难。先出现便秘,后变成腹泻。发病后期,病猪皮肤出现紫斑。发病末期,病猪心脏衰弱,卧地不起,窒息死亡。。
2.3 慢性型 出现在流行后期,主要呈现慢性胃肠炎和慢性肺炎症状。病猪呼吸困难,持续性咳嗽,体温忽高忽低,食欲不振,机体日渐消瘦,死亡率通常可达到大约60%。
3.1 最急性型 主要是皮下组织以及全身黏膜、浆膜有大量出血点,特别是咽喉部及周围组织发生出血性浆液性浸润。咽喉头黏膜水肿和炎性充血严重,呼吸极度困难,最终急性窒息死亡。另外,全身淋巴结出血,切面呈红色,其中病变最明显的是颈部、咽部以及下颌淋巴结,水肿和充血严重,切面潮红多汁,严重时淋巴组织发生坏死。肺脏呈急性充血和水肿。
3.2 急性型 主要特征是心包炎、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纤维素性坏死性肺炎。一般是肺尖叶、中间叶、心叶以及膈叶的前下缘炎性病灶,肺脏有程度不同的肝变区,病变周围有气肿和水肿,病程持续长时会在肝变区内出现坏死灶,肺小叶间发生浆液浸润,切面外观呈大理石样。病变严重时有淡黄色的纤维素膜盖肺胸膜上。胸腔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发红。气管、支气管内有大量泡沫状粘液,黏膜有炎症变化。
3.3 慢性型 机体严重消瘦、贫血。肺脏上肝变区有所扩大,并形成灰色或者黄色坏死灶,外面包裹有结缔组织,里面含有干酪样物质,部分形成空洞,并连通于支气管。胸水和心包液增多,胸膜出现纤维素沉着,呈淡黄色,肋膜肥厚。肺门淋巴结明显肿胀和出血,常发生坏死。
4.1 涂片镜检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猪新鲜肺脏、肝脏、局部水肿液、血液等分别制作涂片、触片,染色后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呈球杆状或者卵圆形,两极浓染,菌体两端钝圆,往往单个或者成对存在。
4.2 分离培养 取肺部水肿液分别在普通肉汤、琼脂斜面、鲜血琼脂平板上接种,在37℃下进行24h培养,可见肉汤发生轻度均匀混浊;琼脂斜面上长出灰白色的小菌落,表面湿润、光滑;血琼脂平板上长出露滴状的闪光样白色细小菌落,略微突出,边缘整齐,表面湿润,但没有发生溶血。将单个菌落放于45度折射光线高倍镜下,可看到带金光的蓝绿色。
当发现猪群中存在病猪,要立即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病猪必须采取隔离饲养,避免传播和扩散。没有发病的猪只要紧急免疫接种猪肺疫、猪瘟、猪丹毒三联苗。猪场要彻底清洗,对猪场以及周围使用消毒威喷雾消毒,1次/d,连续进行2周,之后改成1次/周。对宰后发现的病猪,如果尸体和内脏存在明显病变,则要对其血液、尸体以及内脏采取高温处理后用于工业应用或完全销毁;如果发生轻微病变,则尸体、内脏采取高温处理,而血液进行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