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华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9)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以涉农专业和学科为其发展特色,涉农学科畜牧学学科源自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科。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科是吉林省重点二级学科,也是“十二五”期间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和建设,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科目前已通过了省专家组的中期检查,并获批省一级学科畜牧学学科,为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及动物科学专业培养了优秀人才。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畜牧学科发展速度快、涉及范围广、渗透的领域宽,有必要加大动物营养研究室建设力度。
学科平台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加强学科建设,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整合了师资队伍和教学环境资源。学院根据左家校区师资力量、科学研究和实验室现状等具体情况,加强畜牧学一级学科建设,兼顾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2个二级学科,建设高水平的实践、科研和教学平台。动物营养研究室注重产学研结合,与企业紧密合作,先后与波杜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山生力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金伟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朴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EASY BIO,Inc.等公司进行了横向课题合作。
研究开发东北地区反刍动物营养调控关键技术和羊、鹿等动物的颗粒饲料,建立全自动计算机控制的体外饲料评价系统。粮改饲的养殖模式将更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在生态上、经济上保持可持续发展,对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有根本性的改变。该地区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和草地资源,改变饲养模式,合理调控牛羊营养指标,可充分利用以上资源。同时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生产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实现养殖业的工厂化、机械化、自动化和规模化。由于反刍动物颗粒料营养更合理,机械化饲养更简便,将极大地促进反刍动物的生产。全自动计算机控制的体外饲料评价系统的建立使得研究成本更低,处理的样品更多,测定更精确,劳动强度更小。
以猪、牛、羊、鹿、禽类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饲料营养价值评定、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动物营养代谢及其调控、营养与畜产品品质、营养与生态环境等内容。立足分子营养学,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营养素与营养素之间、营养素与基因之间、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和机制,探讨蛋白质、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调节机制,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瘤胃微生物代谢与调控。研究肉质性状相关基因对牛、羊、鹿肉质性状的影响。以瘤胃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从分子和细胞水平揭示糖苷生物碱等饲料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 (黏膜上皮细胞的机械屏障及氧化损伤)及机理。
2016年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对畜牧学科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保障,申请中央财政资金800万元,省级财政专项250万元,建成了动物营养研究室、细胞培养实验室、RNA提取室、电泳室、研究准备室共5个实验室。建筑面积427m2,试验仪器设备耗资1000余万元,同时建成规范化试验动物饲养场1个。2017年开始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合作共用反刍动物及分子营养实验室;2013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联合共用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重点实验室;2011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联合共用农业部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
只有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得到保障。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团队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营养研究室已建成一支以年轻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实验教工队伍,梯队结构合理。团队共2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讲师7人;博士11人,硕士14人(在读博士1人)。实验室定期选派教师到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相关实验室工作学习,高水平的实验师资队伍为实验室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保证。除上述固定人员外,实验室每年还聘请新西兰皇家农业研究院的专家、陕西动物研究所的教授进入实验室工作,使研究队伍更加多元化,整体知识层次有所提高。
学院投入资金1 000多万元购置了各个实验室的配套设备,其中进口仪器包括:PCR基因扩增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摄影倒置相差显微镜、实验室超纯水器、凝胶成像系统(含配套电脑)、CO2培养箱、荧光定量PCR仪、多功能酶标仪(含配套专用电脑)、石蜡切片机、超低温冰箱、流式细胞仪、荧光酶标仪(内置电脑)细胞基因转移仪、电击电转仪、多功能PCR仪、二氧化碳培养箱、体视显微镜、荧光倒置显微镜(配套计算机,数码相机)、猪牛活体膘厚和眼肌面积测定仪等。近年来,动物营养研究室与企业紧密合作致力于科学研究,承担市厅级以上及横向课题20项,着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
为了保证研究室能够安全有效地运行,制定了研究室管理人员条例、研究室开放管理制度、研究室仪器设备使用条例、仪器设备有偿使用条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条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为保证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充分发挥其作用,制定了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做到设备要专管共用,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1]。
加强对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相关人员应急能力培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全面排查研究室化学品安全隐患,落实管理责任,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解决实验室化学品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坚决杜绝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确保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校园和谐稳定[2]。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领用、使用、处置等环节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开展易燃易爆化学品安全隐患全面排查整治工作。包括:电网线路、水电气设施、危险化学品等,要逐项制表列出清单,建立台账,做到“全覆盖、零容忍”,重点对剧毒、易制毒、易爆炸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废弃物处置等环节的专项整治[3]。完善实验室安全设施及个人防护器材的配备,保证重点部位自动监控,泄漏检测报警,防火、防爆设施设备运行维护良好。
实验室应当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开放,增加开放时间和开放内容,充分提高实验室资源的效益。研究室全面开放,是高等教育增强科研实力和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4]。教师借助该科研平台申报高层次的科研项目,通过科学研究工作,逐步提高学科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力争将科研成果转化到生产中,提高生产力,逐渐向社会服务方向扩展,提高学科人才培养的实效和社会服务能力[5]。努力将该实验平台建成学生专业实践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地,逐步使实践教学条件能够满足现代化高等教育的教学要求。确保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借助实验平台打造品牌专业,充分发挥畜牧学科的功能[6]。研究室开放不仅是用以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7]。
近年来,国内已有多所知名高校和跨国企业“联姻”,共建当代一流的研究室,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8]。联合实验室正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其所搭建的平台是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是展示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窗口,是现代大学的标志。结合联合实验室的特色,高校要积极为研发团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供一流的实验场所以及软硬件环境。同时依靠平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深度合作,共同参与到联合实验室平台的建设中去[9]。联合实验室开放管理是一项需要不断积累和完善的工作。我国联合实验室至今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只有虚心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不断调整自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从而实现共赢的局面[10]。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以动物营养研究室为依托,经过多年的投入和科研、教学及服务社会的实践现已建成校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校级反刍动物精准营养及智慧养殖科技创新中心1个。在科研平台与企业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与大连名门种貂有限公司进一步合作,开发了毛皮动物饲养学校企合作课程。与吉林农业大学联合招生,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和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招收了3名硕士研究生。2015—2017年动物科技学院的畜牧学科以动物营养研究室为平台成功申报省级项目12项、市厅级课题4项、横向研究课题4项,获得支持经费143.5万元。为吉林省乃至相关省份的畜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使科研成果得到转化,促进了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教师充分利用动物营养研究室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共发表SCI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43篇、省级期刊论文95篇、实用型专利1项。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研究室为依托,通过鉴定的成果超过8项,完成推广应用的成果5项,获得市厅级科研奖励9项,获得市厅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与企业进一步合作,于2018年成功召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事会,与多家相关企业达成深度合作的意向。
动物营养研究室以服务教学、科研、社会为目标,为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进行、教师的科研、为长白山区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社会服务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营养研究室尚属初建,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整体发展工作考核与评价体系研究仍存不足,缺少科学的考核和评价方法。研究室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需要坚持不懈努力的长期工作,期望以后借助相关课题继续健全,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深层次的、系统性的研究与实践,逐步解决研究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