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召彬
(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寺头畜牧兽医管理站 262606)
这是因为从不同方面划分的,干奶后期犊牛生长迅速,母牛采食量反而下降;从营养学讲奶牛从产前21d进入能量负平衡期直到产后7周结束,并且以产后21d膘情下降最为剧烈。产前产后15d是以奶牛乳腺发展来界定的,根据实践来看奶牛乳腺经过干奶期萎缩以后,自分娩之前15d开始重新充盈、恢复泌乳机能,因此界定为15d为围产前期。
Smith及Todhunter认为干奶期乳腺修复过程分为主动复原阶段、稳定休整期及细胞生长分化阶段3个阶段,时间分别是3周、2周和3周,其中细胞生长分化阶段是乳腺形成新的功能性泌乳细胞的时间。
由此综合判断,围产前期从分娩前21d较为合适。
这是不科学的,原因是膘情控制主要在产奶后期进行调控,体况达到3.5左右为最佳,为了防止奶牛过肥、过瘦需要在一定的时间进行调理,初生犊牛体重60%~70%在最后3个月完成,由此确定体况评价时间节点是干奶时,此后2个月的干奶期饲喂能够确保体脂在满足犊牛生长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降低酮病及脂肪肝发病率。过长时间干奶期无法保证饲料营养供应与奶牛体况平衡,容易导致犊牛过大及体况过肥。
由此确定必须于产前45~60d进行干奶,干奶前体况评分达到3.5,对于低产牛,根据体况调整饲喂配方,挤奶继续。
这是一个误区,并且危害很大,由于奶牛从产前21d进入能量负平衡期,而此时使用低精高粗饲料,会加重能量负平衡,更容易导致产后体况急剧下降和酮病发生。
由于膘情过肥,产后采食量受到更大抑制,越是肥胖奶牛在能量负平衡过程中体况变化更大,酮病、脂肪肝发病率较正常尤过之。
牛场干奶牛猝死多以干奶后15~20d,猝死前多无任何明显全身症状,仅有部分病程稍长的牛表现轻微乳房炎症状。
一般情况下,干奶后最初几天乳房微肿胀,5~7d后乳房内积聚生乳被吸收,10~14d后乳腺收缩,整个乳房松软缩小,猝死奶牛多是由梭状芽袍杆菌引起,原因是在干奶时,操作不当,消毒不严导致环境中梭状芽孢杆菌进入乳腺导致的毒素性休克。
造成乳脂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瘤胃酸度过高,由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6.1 合理搭配饲料
要根据奶牛的消化特点和营养需要,合理搭配饲料,特别要保证优质粗饲料的供给,同时精饲料和补充饲料的搭配比例也必须合理,如果乳脂率过低,首先要调整精粗比,建议粗饲料和精料比例控制在60:40左右,ADF和NDF含量分别为19%和25%。如果是把粗料切碎后饲喂,粗饲料不应切得过短过细。
6.2 青贮饲料的饲喂量不超过总量的20%,尤其是泌乳初期乳脂率比较低的时候,更要控制用量。
6.3 要想提高乳脂率即牛奶中的脂肪含量,必须给奶牛提供充足的能量,就是用压片玉米,尽量采用信誉度较高的精补料,确保原料质量。
6.4 饲料中添加适度的缓冲物,碳酸氢钠、氧化镁。
6.5 添加过瘤胃脂肪如全棉籽饼等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7.1 新产牛添加脂肪目的一是提供高能量,二是抑制奶牛对精饲料采食量,以便达到控制瘤胃酸中毒的目的。
7.2 炎热夏季用来抵抗热应激。添加量不多于1.5kg。确保饲料总脂肪含量维持在6%~8%。
这种考虑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实际上对奶牛而言粗饲料的主要功能是在满足有效纤维的前提下,尽量让粗饲料不要成为采食的限制性因素。
实际上,从超特级到三级苜蓿草,可消化干物质的差别很小。也就是说,从超特级苜蓿草到三级苜蓿草,它所含的可消化养分差别不大。但不同等级的苜蓿草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差别非常大。
个别牛一直出现卷舌头的现象,王艳明博士认为奶牛耍舌头是奶牛的一种刻板行为,引起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空槽时间过长或采食量不足,后备牛多见,因为我们很多人认为后备牛不需要吃那么多;曹杰博士则认为,奶牛耍舌是因为机体活动受制而作反抗。
能够引起牛蹄子发病,而且是恶性循环,就是水槽子旁边,运动场饮水槽边上就是水泥地面,水泥很怕水,牛老踩,踩坏了以后,就容易存水。越存水踩坏的速度越快,最后造成积水、积粪、积尿,成为一个非常缺氧的环境,因为里面有粪尿发酵。很多奶牛场发生梭菌性疾病,厌氧菌感染,比如说坏疽性乳房炎,乳房变黑了,甚至脱落。还有就是臀部的肌肉发生气溶,这都是厌氧的梭菌造成的。很多厌氧菌都来源于水槽上不透气发酵的地方,有粪有尿最后发酵。破碎的水泥片,它的化学成份是碳化硅,非常坚硬的硅制剂,能把牛蹄子铬坏,而且会存水侵泡,再加上粪尿,因此要经常检查一下运动场,尤其注意饮水槽的情况,对预防奶牛蹄病的发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