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云南省龙陵县镇安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云南 龙陵 678309;2.瑞丽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云南 瑞丽 678600;3.德宏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德宏 678400)
牛的前胃弛缓病是指反刍动物前胃神经肌肉装置感受性降低,平滑肌自主运动性减弱,瘤胃内容物运转缓慢,微生物区系失调,产生大量发酵和腐败的物质,引起消化障碍,食欲、反刍减退,泌乳期的母牛产奶量下降等症状,乃至全身机能紊乱的一种综合征。
(1)长期大量饲喂粗而干硬、难于消化、又缺乏营养的青干草,如甘蔗梢、包谷杆、稻草、红薯藤、纤维素过高牧草等。
(2)短时期内大量采食纤维素低且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草料,如精饲料、谷物类、青贮饲料等。
(3)长期饲喂败坏变质,或霉变的草料。
(4)突然更换日粮配方,或日饲喂量突多突少,且饲喂时间不固定。
(5)误食塑料袋、化纤布或分娩母牛采食胎衣。
(6)在寒冷季节,饲喂冰冷草料,或因草料不足使牛被迫食入大量稿秆、垫草等。
(7)日粮中精饲料过多,而粗饲料不足,且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缺钙时,血钙水平低等情况。
养殖环境的突然改变,管理措施不当,可导致该病的发生。常见的有:①养殖方式的突然改变,放牧型突然改变成舍饲。②劳役过度或使役与休息不均,饮水与饲喂不合理。③受寒,牛舍阴暗、潮湿。④饲喂时间或饲喂草料量不固定,且变化太快太大。
按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前胃弛缓和慢性前胃弛缓两类。
病初患牛表现食欲突然降低,有的仅采食精饲料或新鲜青草;反刍缓慢无力,或反刍停止;口腔干燥,口腔内黏液粘稠;呼出的气体难闻,有酸臭味;经1~2d后,患牛会出现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嗳气增多,并有异味;瘤胃蠕动减慢,甚至听不到蠕动音,触诊上部松软;粪便时干硬时稀,干硬的表面有黏液,粪便稀的如水且臭;鼻镜干燥,眼球下陷,黏膜发绀,呼吸困难。若治疗不及时或诊断错误,会转为慢性。
通常由急性转变而来,其症状与急性型相同,但病情弛张,症状时轻时重,经过缓慢,病程较长,而且较顽固;可见患牛便秘,粪便干硬、呈暗褐色,表面有黏液;有的出现腹泻,粪便呈糊状,腥臭,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随着病程发展,患牛日渐消瘦,呈现贫血和衰竭,死亡。
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初诊,但要诊断确定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的,才便于治疗。在诊断时,还要注意该病与瓣胃阻塞、创伤性网胃炎、瘤胃积食等非常相似,因此在诊断时必须加强鉴别。一般情况下,该病与这些疾病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因此应做到及时发现,早期确诊,早治疗,从而确保治疗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兽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第4版),2010.
[2]刘长松.奶牛疾病诊疗大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第1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