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专家讲座项目实施效果初步评价*

2018-02-13 17:41闫永红陈金凤谷晓红
西部中医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特聘讲座中医药

王 娟,林 燕,焦 楠,闫永红,陈金凤,谷晓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北京 100029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振兴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重视并发挥人才资源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重要文件[1-4],明确指出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第一资源。

我国在1956年建立中医药院校前,采取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是师承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院校教育成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方式,中医药人才规模和素质得到较快提升[5]。然而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健康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医药人才发展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人才队伍规模数量和服务领域有待提升,结构层次有待优化,高层次及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中医药教育资源和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人才培养的开放协同效应有待提高,终身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制约中医药人才多元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待突破,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培育、使用和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6]。目前,中医药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而此,我们急需对现有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将现代院校教育与传统中医师承教育的精髓相融合。在此背景下,北京中医药大学针对当前中医人才培养的关键性问题,突破体制,面向海内外遴选了第一批特聘临床专家,将临床名老中医资源补充到院校师资队伍中来,以培养中医理论扎实,思维严谨,实践能力突出的中医临床人才。笔者结合我校2016年度招聘的临床特聘专家讲座项目的实践探索,总结并探讨如何将校外名老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整合,为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1 一般资料

为便于评价专家教学讲座项目实施效果,选择聘期已满一年的48名特聘专家作为研究对象。本次临床特聘专家分为讲座专家、临床专长类及学科带头人3个类型:1)讲座专家的工作重点为开办选修课或系列讲座,参与学校的医疗工作。2)临床专长类的工作重点为临床实践工作,并不定期举办讲座。3)学科带头人的工作重点为促进学科建设,开办选修课或系列讲座,参与学校的医疗工作。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特聘专家本年度均以举办开放式讲座的形式和临床门诊带教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

2 方法

针对本轮临床特聘专家开放式讲座展开调研,共发放电子问卷600份,回收508份,有效率为84.67%。与此同时,开展同行专家评议工作,将评议结果一并纳入分析。具体调研内容有听众层次、学生就读专业、专家教学内容及重点、专家授课思路、所在领域前沿内容、师生互动、相关书目推荐、医德医风、对听众学习帮助、讲座内容的难易度和学习兴趣、对讲座老师以及管理组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3 结果

参与本次临床特聘专家讲座环节的师生共计3 112人次,其中教师406人次,研究生935人次,本科生880人次,中医爱好者891人次;其中,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专业听众占76.4%,管理和人文类专业占10%,其他专业占13.6%。经过调研,参与讲座的同学认为临床特聘专家的分享内容能够紧密结合临床实例,更加贴近临床实际,有助于将所学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实践有效结合;增加了对中医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认同度和兴趣,对中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亦有提高;对于一些较为少见的传统中医疗法有了认识和了解,拓宽了视野,大部分学生也对应用中医辨证处理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以及疑难病症有了更深的了解,反馈建议主要集中在讲座内容的连续性和组织管理方面的系统性方面。从学生反馈的总体意见来看,88.3%以上的学生认为参与临床特聘专家讲座的收获主要体现在开拓中医临证思路、强化中医思维能力、突出中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特色与优势以及增加中医专业学习兴趣等方面,这也与目前中医药院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基本一致。

4 思考与建议

4.1 拓宽学科分布,逐步覆盖全专业 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做好特聘专家来校开展教学、医疗和科研的顶层设计工作。现有临床特聘专家专业以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专业为主,学校在不断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拟面向社会吸纳更多领域的优秀专家前来带教,打造多元化的优质师资队伍。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教学安排,进一步增加师生互动和学生实操动手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出“厚基础、重实践”的中医临床人才。

4.2 加强队伍建设,储备优秀人才 现有特聘专家年龄普遍偏大,应加大力度培养年轻有为的中医药人才,按照人才层次由低至高“金字塔”模型的理想模式,通过增加特聘专家下级层次人才,形成较大较宽的中青年人才梯队,组建名医、名师传承工作坊,为中医药传承源源不断地提供优秀中医后备人才。

4.3 建立考评体系,完善管理机制 临床特聘专家的聘任考评工作应将标准化考核与个性化相统一。本年度讲座项目的反馈和评价以网络问卷调研为主,未来仍需扩大样本量,科学合理设置问卷,组建同行专家小组形成考评意见。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特聘专家的奖惩制度,革新评聘机制,灵活管理办法,将社会名医资源与院校师资高效地统筹协调以办学。

4.4 搭建交流平台,打造品牌项目 学校应积极为外聘专家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加强院校内外学科间的学术交流、国际合作、信息共享等,以促进临床学科与非临床学科交流合作,共同提升。其次,探索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利用学校品牌,与相关领域联合,取得经费支持,以推动“临床特聘专家项目”形成院校人才项目品牌并长期持续稳定发展[6]。

5 结语

经典的师承教育是传统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将其与新时期院校教育相结合应是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结合我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目标,此次临床特聘专家讲座项目在内容设置、组织实施、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实施效果良好。进一步开放办学,突出中医药特色,将校外特聘专家资源与教学计划化内的课程资源、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统筹协调,不仅可以改进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传统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而且能够满足当前国内外环境下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

猜你喜欢
特聘讲座中医药
宁夏大学特聘教授马玉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宁夏大学特聘教授马玉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不求千里 静待朝夕——记河南科技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张大为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