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歌,高建林
(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办公室,南通 226001;2.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南通 226001)
学科发展是医院发展的基础,而人才队伍又是学科建设的核心。要想增强学科发展的后劲,只有在“人”身上下功夫。创造并弘扬先进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本质,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学科建设与文化建设双核驱动,是医院内涵发展的固本之举、长远之道。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通过追本溯源、提高文化自觉与自信,以文化人、激发事业心与使命感,滋兰树蕙、践行青年兴则医院兴,以人为本、增强员工归属感与幸福度,切实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学科发展与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6年再获江苏省卫计委直属单位综合目标考核优胜奖,临床医学再次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ESI排名在世界前1%的基础上持续前移,神经疾病诊疗中心成为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十大临床医学中心之一。
医院的优秀传统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医院的优秀传统,必须从文化和传承的角度进行深入挖掘和广泛传播[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其创始人张謇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911年,是中国人自己投资兴办的最早的综合性教学医院之一。医院起点甚高,首任院长熊省之为日本千叶医校毕业生,建院当年就成功实施南通首例乳癌切除术。建院之初,医院设内外及妇产三科,病床80张。1917年分科增多,分设内科、外科、皮肤花柳科和眼耳鼻喉科。医院同时兼具医疗和教学双重功能,医院的医师多兼医校教职,约一半人拥有海外背景。创始人张謇系清末状元、翰林学者,在社会大动荡、国家大变革之际,于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方面走出一条前无古人的崭新道路。“国家之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在实业教育,而弥缝其不及者,惟赖慈善。”张謇呕心沥血、筚路蓝缕,一方面普及教育,开启民智,另一方面创办医院,提高百姓的健康水平,为南通地方事业的发展、改善民生福祉做出不朽的贡献。时隔百年,南通百姓仍然能够感受到其遗风余韵。“中国的民族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这是毛泽东主席对他的评语。“中国近代第一城”——这是吴良镛院士对这座城市的定义。南通,因为张謇,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因为张謇,拥有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底蕴。
“祁通中西,以宏慈善”是张謇亲自为南通医校所提的校训,如今分别被南通大学和附属医院继承。医院院训“大医精诚 以宏慈善”即是孙思邈与张謇思想的结合,前者系为医之道,强调“既精又诚者”方为大医,后者为办院理念,是张謇终其一生都在践行的高尚思想。经过反复渲染,院训精神已深深根植于员工心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近年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推出一批文化产品,包括百年院志、医院画册、医院宣传片、医院文化系列丛书等,很好地凝练了医院文化的精髓,在员工中有着较高的感受度,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2016年,医院作为全国首批八家医院之一,入选国家卫计委宣传司主持的文化项目《中国当代医院史话》系列丛书编撰单位,成为江苏省卫计委首批医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文”,人文也,“化”,教育、转化也。故文化者,以“文”化人也。在功能意义上,文化的本质就是“教化”,即通过对文化的认同,实现人的社会化,提高人的社会化程度。“以文化人”,首先要以高尚的精神、先进的文化引领人,传递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2]。学科建设在积极与先进的文化价值观指引下的发展之路,将会更加长远而富有内涵,人才的成长与成型也会更具魅力。
为了丰富医院文化产品,医院特邀著名楚辞学家周建忠教授撰写《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赋》[3]。该作品洋洋千余言,将医院的地理位置、创始背景与人物、发展历程、历代名医及当代成就一一道来,包容古今,气象万千,文辞富赡,音韵铿锵,深受赞誉。院赋的推出,为医院文化建设与品牌形象注入传统气息,形成新的亮点。随后笔者撰写以赏鉴为主题的七律一首,与周教授的赋作形成颇具古典文趣的互动。在医院年终的庆典晚会上还推出大型音诗画作品,配合本院年轻人饱含深情的朗诵,在员工中引起强烈反响和自豪感,并油然而生追慕先贤、再创辉煌的责任感。
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的同时,本院也注重在文化建设中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并以此引领医院学科建设与事业发展。
医改新政对大型公立医院带来影响,医疗技术的发展较快,而学科的发展与人才的成长却需要相当长的周期。无论是外界形势还是内部环境,都构成紧迫的时间压力,因此“时不我待”成为共识,激发员工的事业心与使命感,促进各项工作提档加速也成了当务之急。2014年下半年,新一届医院领导班子上任之后,首先确定以医疗服务为主体、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强体健翼”发展战略,明确做大、做强、做优、做专、做精的发展目标,以及坚守办院品第、增强内涵品质、提升服务品位、优化员工品格的“四品”发展路径。并提出员工履职“八要”,即目标要咬定;正气要主导;本领要高强;管理要规范;运行要高效;品位要提升;红利要共享;文化要凸显。
这一发展理念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在此理念的指导下,酝酿出台《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诊疗新技术、新项目支撑计划》《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科技奖励暂行办法》《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杰出青年医师培养工程实施办法》《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暂行办法》等四个文件。新的科研奖励办法对重大奖项的获得加大奖励力度,对Ⅰ区、Ⅱ区的SCI论文分别追加50%、30%的奖励,以引导高水平科研成果、高质量论文的产生。为了鼓励新技术领域的突破,医院不但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更在风险方面让医务人员服下定心丸。文件规定:只要符合医疗规范,且医务人员高度负责的情况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而导致的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和纠纷,当事人和科室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为了鼓励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医院承诺:对于到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进修新技术并回院开展的,由医院承担进修费用,外出期间的绩效津贴也由医院双倍发放。四个改革性文件开风气之先,此后院内向上向善的氛围日渐浓郁,干事创业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医院学科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6年,顾晓松院士领衔的神经疾病诊疗中心以第一名的好成绩入围江苏省“十三五”科教强卫工程十大“临床医学中心”;医院的干细胞临床研究中心也成为国家卫计委首批认证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江苏省仅有2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创历史新高,位列全国医院第76位;医院成为省级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指导中心、卒中救治中心、胸痛救治中心、创伤救治中心;学科带头人当中,新增1名中华医学会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新增1名江苏省医学会专业分会主任委员和4名候任主委。临床医学ESI排名在世界前1%的基础上持续前移,最新排名为1 674位。
医院传统优势学科眼科即是文化建设与学科建设双峰并峙的典型代表。该科室学术带头人管怀进系江苏省医学会眼科分会主委,管仲后人,兼南通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硕士生导师,极其注重科室文化建设。在他的大力倡导下,“中国眼科博物馆”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历时8年共同筹建而成,是我国医学门类第一个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博物馆。该馆集文物收藏、研究、陈列展示、眼科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收藏各类各级物品1000多件,不仅展示眼科学发展历程,而且教育、激励和鞭策后人传承眼科事业。眼科原主任陈锳教授身后捐献角膜的事迹也广为流传,并入围“中国好人”候选人。眼科的人文氛围较为浓厚,而且学科优势也十分明显,是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综合排名跻身全国前50位。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立国之本,是强院之柱,青年英才更是学科建设与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孔子曰:“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意思是说:人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无闻于世道,那也就不再令人敬畏了。30~40岁是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近几年本院对青年人才培养加大力度,在培养过程中强化事业心、使命感、忧患观、忠诚度和行动力,取得显著的成效。
为了给年轻优秀人才开辟创新发展的空间和脱颖而出的机会,医院3年前开始组织实施“杰出青年医师培养工程”。该项目设“江海名医英才计划”和“江海名医俊才计划”两个层次,“英才计划”选拔条件略高,对象主要为45岁以下优秀骨干,培养基金30万元;“俊才计划”入围门槛略低,对象主要为40岁以下的“潜力股”,培养基金15万元,培养周期均为3年。
在选拔培养对象过程中,为了避免“人情现象”,评选委员会全部由外请专家组成,符合条件的对象作现场答辩,专家打分后择优录取。其选拔过程的公平公正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培养对象确定后,要制定总体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并与医院签订双向目标责任书,医院在培养期中和期末对培养对象进行两次综合考核,培养基金分两次在培养初期和期中考核合格后拨付。期中考核优秀的,培养后半期岗位补助按标准额的150%兑现岗位补助,并拨付另一半培养基金;考核合格的,培养后半期仍按标准额兑现岗位补助,并拨付另一半培养基金;考核不合格的,中止培养资格,停止发放岗位补助,并终止培养基金的使用。2017年,医院将启动“青苗计划”,培养对象为30岁左右的年轻人。
医院还有一个“未来医学家沙龙”,集中一批拥有博士学历学位的青年才俊。沙龙自2014年底成立以来,先后邀请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国际一流大学教授等名师大家,与沙龙互动交流。此外,沙龙还做过心理疏导以缓解压力,下乡开展义诊。义诊之后,医院的组织者向义务劳动的成员赠送一套量身定制的书签,并有院长的鼓励留言和亲笔签名,带有温度和情感的文化产品让年轻人感受到医院对其关心和期待。沙龙成立以来,成员在这个群体中找到归属感,并建立微信群,谈理想、困惑、发展的方向以及合作的可能。沙龙成了大家互相熟悉、交流、合作,甚至激发灵感的重要平台。在这种氛围的激励下,沙龙成员取得不俗的成绩,医院第一批英才俊才计划培养对象,一大半都来自未来医学家沙龙。据统计,自成立沙龙以来,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3项,其他市级以上课题资助47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3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58篇,核心期刊论文59篇。在医院表彰的两届“八十佳”人物中,沙龙成员就有20余名入围。医院新一轮的干部换届聘任,沙龙成员里也有近20人走上管理岗位,成为科室的骨干。
在医院管理文化中,员工感受最为明显的是“三满意”工程,这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施政理念,也是医院文化建设中的新内涵,即医院要让患者满意,管理保障要让临床满意,院领导要让员工满意。这样的追求让大部分决策变得相对容易些,这件事能不能做、值不值得做,只要看是否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是否能够方便临床,是否能让员工受益即可。“三重一大”的议事规则被严格遵守,重要事项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在院部的决策会议上,临床一线的专家也有了发言权。员工呼声最高的事情就是院部重点攻关的内容。近2年来,主要建筑间连廊建成、开设职工门诊、食堂恢复夜宵供应、职工体检套餐升级、鼓励绿色出行、发放停车补贴等等,这些以人为本、为职工谋福利的举措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度。为了提高临床对行政管理部门的满意度,医院从2016年底启动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在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打造学习研究型、主动作为型、服务引导型、优质高效型、廉洁奉献型机关的建设目标,以及认真落实首接负责制、部门会商制、限时办结制、建议征集制、部门学习制,做好信息公开的建设任务。
医院宣传工作也呈现出以人为本、以职工为本的倾向。各种宣传载体上,曝光率最高的不是领导,而是一线普通职工。不仅颂扬拯救患者生命的临床专家,也同样关注扎根岗位默默奉献的普通员工。不仅关注与病魔做斗争的白衣战士,也不忘负责后勤保障的工作人员。医院最优秀的专家轮流成为《江海健康》杂志的封面人物,而表现出色的病房工人和护工也会成为院报“岗位之星”专栏的主角。2016年,聚焦急诊抢救室普通医务人员的作品获得首届中国医院微电影比赛最高奖和江苏省卫生计生好新闻二等奖。在文化传播的立体式空间里,医院员工成为真正的主角,这为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赢得人心,集聚力量。
从2015年开始,医院每年评选医、教、研、护理、管理、后勤等各方面工作的优秀员工80名,命名为“通大附院年度人物八十佳”,并举行隆重的表彰庆典。庆典的颁奖者并不是各级领导,而是德高望重的专家教授。改革从宏观到细节无处不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改变向社会和员工无声地传达百年老院的文化内涵:岁月更替新人辈出,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不会改变;医疗技术日新月异,贵在精诚的为医之道不会改变;医改浪潮滚滚向前,以宏慈善的办院理念更不会改变。精神文化的灌注,为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凝聚精气神,激发原动力。
总之,学科发展是医院发展的基础,而人才队伍又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学科建设动力不足,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要想增强学科发展的后劲,只有在“人”身上下功夫。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符号,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人, 但也不是物化、商品化的人, 而是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化人”[4]。创造并弘扬先进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本质,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文化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立刻显现效果,但发挥的作用却是十分深远的。相信学科建设与文化建设双核驱动,是医院内涵发展的固本之举、长远之道。
【参考文献】
[1]陈起坤,颜楚荣,陈卓瑜,等.新形势下我国医院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1):17-20.
[2]李娟.“以文化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讨[J].山西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42(3):135-138.
[3]周建忠.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赋[N].南通日报,2016-2-20(A5).
[4]尹世杰.人的本质和如何体现与实现以人为本[J].求索,2004(6):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