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敏
(成安县畜牧水产局,河北邯郸056700)
近些年,我国的农业结构越来越完善,其中,畜牧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尤其是,我国的乡镇地区的畜牧行业发展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畜牧业养殖中依然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很容易造成养殖动物出现疾病或者是瘟疫,不仅会对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对我国畜牧养殖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和防控措施进行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国的畜牧养殖动物疾病主要有三种类型。首先就是最常见的普通动物疾病,一般情况下,普通类动物疾病的危害性最小,只需要养殖户采取最常见的手段,就可以对动物的这些疾病进行防治,理论上来讲,普通动物疾病包括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和产科疾病三种。其次,就是传染类动物疾病,这一类疾病由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危害程度相对更大一些,一旦所有养殖动物都被传染,就可能造成养殖户的巨大经济损失,传染类疾病有潜伏、前驱和发病三个时期,所以需要养殖户对传染类动物疾病尤其重视。最后,就是寄生类动物疾病,包含体外寄生和体内寄生两种形式。
动物生长的环境对畜牧养殖动物健康的影响特别大。一个科学和适合动物生活习性特点的生长环境会有效促进畜牧养殖效率的提升,反之,不适合动物生长特点的生长环境则会危害到养殖动物的健康,甚至可能会对整个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理论上来讲,当动物的生长环境中存在不利于动物生长的因素,就会影响到动物的身体机能,一旦养殖动物的身体机能出现问题,就可能加大动物感染疾病的几率,这就需要养殖户加强对养殖动物的生长环境的管理工作。
人为因素对动物健康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具体来讲,一方面,养殖设施的不规范确实会发生动物疾病,在我国的实际的动物养殖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比如许多散户养殖者在养殖前,并未对环境展开实地考察,也就可能会对养殖动物的健康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用药不当会加剧动物的病情,甚至可能直接造成养殖动物的死亡,这种现象在散户养殖中十分常见。
诱发养殖动物疾病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为因素,另一种就是动物的生长环境,所以提升养殖动物的专业化水平十分必要。一方面,要加强对畜牧动物养殖人员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可以聘请相关的专家下乡考察,避免畜牧养殖动物出现疾病。特别是针对畜牧养殖工作人员存在的违规问题,应该及时规范,进而降低养殖动物的发病率。
针对畜牧养殖动物出现的鸡瘟、猪瘟等瘟疫类疾病,需要各地的防疫站加强对乡镇畜牧养殖动物的防疫工作,比如说,针对口蹄疫,禽流感等疾病,应该进行重点管理与防治,可以采取抽查等手段来对动物疾病进行防控,此外,兽医工作者也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一旦发现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畜牧养殖情况,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来防控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
我国的畜牧养殖动物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和生长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传染类疾病和寄生类动物疾病等,这就需要相关的畜牧行业从业者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国家也要完善畜牧防疫工作的管理制度,进而推动畜牧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