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成
(重庆市忠县畜牧生产技术推广站,重庆忠县404300)
由于种养结合程度不高,规模畜禽养殖场户粪便污染是农村主要的污染源。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成本较大,对社会效益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养殖业主主动性不高,容易忽视外排污染,甚至直排。随着巡查监管力量加大,又产生了偷排现象。如何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是发展可持续生态畜牧业的关键。
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加强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和巡查监管,确保设施建设质量和长期运行。环保执法部门严把准入和依法查处污染案件,依法促治。畜禽养殖业主应主动承担起粪污资源化利用主体法律责任,防治粪便污染。
治理原则是“分类减量收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养殖与种植结合,发展可持续生态畜牧业。
畜禽粪便发酵处理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用肥。传统畜禽养殖作为家庭副业,“猪多肥多粮多”生态循环,人畜粪肥是资源,无污染。将粪便无害化处理后当农肥还田,养种结合,仍然是现代畜牧业消纳粪污最根本的途径和最有效方式。
收集处理利用设施建设、资源化利用、巡查监督、整改验收、违法处罚是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全过程。重点应做好4项工作,加强过程管理,形成4个专卷档案。
(1)巡查指导任务到人。畜牧兽医基层站要将巡查指导任务明确到人,一场一人,以任务表形式公示,签订任务书,并在养殖场醒目处挂牌公示,明确巡查指导责任。
(2)明确业主主体责任。畜牧环保基层管理部门要与畜禽养殖业主签订养殖污染防治主体责任书,明确业主要承担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法律责任。
(1)每个养殖场情况要查明。通过现场调查,要填写养殖场分户表:包括基本情况;应建设施种类及数量、现有设施种类和数量为“一档”;补建设施种类和数量为“一策”,制定治理策略和进度计划。
(2)全辖区底数要清。将辖区各个养殖场数据汇总形成治理台账表(清查汇总表),并制定全乡镇治理方案。
(3)建立治理资料库。将治理规划和计划、项目书、设计方案、建设过程图片相关资料、验收资料、运行资料、粪污消纳记录、问题清单、整改验收资料汇编成册,形成治理专卷档案。
(1)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巡查相结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填写一式两份巡查表。一份交业主遵照整改,另一份作为整改后验收依据,存入专档,建立巡查专卷。
(2)以巡查问题为导向,整改验收为手段,完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推动畜禽资源化利用。验收表存入专档,建立全乡镇(街道)问题清单及整改台账。
对拒不接受整改指导的养殖业主,相关部门应汇同乡镇环保办联动处理。仍不整改到位,并造成污染,可将案件移送环保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查处。
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为农民致富增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但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污染问题也愈来愈严重,不少地方因养殖污染造成空气恶化、水质下降,对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和损害,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农村的重要污染源。如何做好防止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重视,并坚持采取措施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