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娟
(保定市顺平县动物防疫监督站蒲阳分站 072250)
在猪养殖发展中,特别是规模化猪场养殖过程中,制定科学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确保生猪养殖健康,是猪场养殖管理的重中之重。文章针对猪病的防疫展开具体分析和细致研究。
建立健全猪病防疫质量评价体系是保障猪病防疫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为此,在猪病防疫中,应当首先建立和完善猪病防疫工作质量相关评价体系。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在规模化猪场中,养殖管理人员应当根据猪群的不同日龄、免疫时间、疫苗种类、生产用途等划定不同的生产单元,对猪群实施分类管理。同时,对于种猪,则建立起以个体为单位的生产、防疫相关档案。对同一日龄段的猪群,则使用同一饲养环境、饲料,实施同一时间免疫接种等操作。
猪病防疫涉及疫苗、免疫注射、饲料、兽药、卫生消毒等各个方面,在对猪病防疫质量进行评价时,则应当确立防疫的关键点,严格把关,层层管控,以此保障防疫工作质量。具体需做到:一是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兽药生产商和供应商;二是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定期开展猪病免疫效果评价;三是在疫病高发等特殊的生产阶段,要及时投喂保健药品,保障猪群健康;四是对临床病死猪进行采样检测,尽早诊断和治疗;五是加强疫情监测,密切关注猪场周围环境和动物疫情发生情况,科学评估疫情的风险等级,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六是有效采取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加强猪病综合防控力度,并严格执行;七是准确收集、填报疫情及防疫资料,并进行系统地分析与评价。
此外,猪场饲养人员应当加强对猪群的健康巡查,保证在疫病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够有效排查和处理。同时将疫情及时地向当地的防疫部门报告。
当前,在检查猪病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临床检查是检查猪病的重要方式之一。饲养人员通过对猪群进行系统地检查,可总结出区域内猪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根据调查结果,适时地制定防疫方案和措施,来防控猪病的进一步扩散。
该方法常用于规模化猪养殖场的疫病检测中。通过血清学检查,能够有效反映养殖场的管理水平和预防免疫的效果。同时,也可以依据血清学检查结果,来制定和调整免疫程序。
病原学检查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一是细菌分离培养与药敏实验,该方法是诊断细菌性疾病与筛选抗菌药物的重要方法,且其对于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是PCR技术,该项技术是快速检测与诊断病毒性疾病的可靠方法。
对于首次接种某种疫苗的动物,其免疫接种后体内所产生的抗体数量与保护作用则较小。而在二次免疫后的第2~3d后,则猪体内抗体水平不断提升,且免疫效果好,持续时间长。在规模猪场养殖管理中,对于疫病风险大的疫病,则在疫情高发期到来以前,应当进行不少于2次的免疫接种,以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保护能力和水平。且每次免疫接种的时间间隔应当在1周以上。若相邻两次免疫接种间隔时间过短,则猪体受到的应激刺激加大,则容易导致猪体免疫能力下降。
猪病的免疫剂量应当以疫苗的使用说明书上所推荐的用量为主,在实际免疫中,不得随意增加或者减少疫苗的使用剂量。
在猪病防疫中,应当重视疫苗的储藏与使用。具体需做到:一是严格控制储藏条件,同时定期检查疫苗储藏设备的具体运行情况。通常而言,油乳剂疫苗应当在2℃~8℃条件下储藏,冷冻疫苗在-18℃条件下储藏。在冬天,还要注意防止疫苗发生冻结情况;二是疫苗不能与其他物品进行混合储藏,以防止疫苗被污染;三是不能随意更改疫苗配套的稀释液。特别是某些疫苗的配套稀释液中含有抗过敏、免疫增强等物质,能够有效减轻免疫应激,提高免疫质量,因而不得随意更改;四是对于经国家批准注册或生产的疫苗,在使用之前应当检查其外观质量和疫苗瓶是否存在破损情况等,以确认疫苗是否有效;五是进行批量注射以前,应当先进行小范围的免疫试验,观察其是否出现免疫副作用,若发生此类反应,则应当及时注射抗过敏药物来救治;六是对疫苗实施可追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