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晓鸣
(清丰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河南清丰457300)
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谷物和饲草中,其是由霉菌所产生的次级代谢性产物,可在动物机体内蓄积,造成动物免疫力和繁殖机能下降,其中黄曲霉毒素具有极强的致癌性,对人畜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1]。奶牛为饲草动物,而饲草料的品质和存储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在高温高湿的夏季极易造成饲草料中霉菌毒素污染超标的现象,影响奶牛的身体健康和繁殖性能。因此,检测奶牛饲草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对进一步加强促进奶牛饲草料安全工作的实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本次研究于2016年6月~2017年10月从全县范围内随机从奶牛养殖场采集饲草料样品共103份,其中散养和规模化奶牛场采集样品分别为34份和69份,饲草料样品分为混合料/精补料、牧草、青贮和秸秆,分别为42、28、17和16份,采用ELISA法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呕吐霉素和伏马毒素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
检测霉菌毒素所用ELISA试剂盒购自于北京博欧实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按照试剂盒提供说明书进行样品处理、实验操作与结果判定。
本次研究通过对清丰县103份奶牛饲草料样品进行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存在黄曲霉毒素B1、呕吐霉素和伏马毒素污染的饲草料样品分别为12、45和42份,三种毒素检出率分别为11.65%、43.69%和40.78%,其中牧草和混合料/精补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尤为严重。
103份饲草料样品中检测为霉菌毒素污染阳性的样品为54份,总阳性率为52.47%,其中存在单一、2种和3种毒素污染现象的饲草料样品分别为17、29和8份,检出率分别为16.50%、28.16%和7.77%,霉菌毒素混合感染情况比单一感染严重。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奶牛场饲草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散养和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抽取饲草料样品分别为34份和69份,其中检测为霉菌毒素污染的样品分别为29份和25份,检出率分别为85.29%和36.23%。
近年来,随着清丰县奶牛养殖业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发展,奶牛的饲养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饲草料的存贮和品质保障极为重要。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与饲草料存贮方式不合理极易造成饲草料霉菌毒素污染现象,奶牛长期采食含有霉菌毒素的饲草料可导致其体内蓄积霉菌毒素,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和繁殖机能降低,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3]。
为了解清丰县奶牛饲草料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此次研究通过对清丰县103份奶牛饲草料样品调查,结果发现54份饲草料样品中检出霉菌毒素,检出率为52.47%。其中饲草料中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的检出率分别为11.65%、43.69%和40.78%,黄曲霉毒素B1检出率较低,但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B1可降低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肝功能和瘤胃消化功能异常和牛奶中毒素残留[2],因此对奶牛饲草料黄曲霉毒素B1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饲草料中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检出率较高,其中呕吐毒素在混合料/精补料和牧草中较为常见,而伏马毒素在青贮和秸秆中十分普遍,其结果与李卫娟[2]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霉菌毒素混合污染情况较为普遍,其中2种及2种以上霉菌毒素污染检出率为35.93%,而单种霉菌毒素污染为16.50%,研究显示,多种霉菌毒素可产生协同作用,且去除更难,对动物健康可造成更大的危害[4]。而散养场中饲草料霉菌毒素的污染率较规模化奶牛场高,分别为85.29%和36.23%,其主要原因是散养奶牛场未建设合理的饲草料存贮场所,通风性差且饲草料品质来源较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清丰县奶牛饲草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养殖户必须加强对饲草料霉菌毒素的认识,加强饲草料的温度和湿度的管理,合理使用霉菌抑制剂和吸附剂等,以促进奶牛的健康成长,降低养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