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赛,洪 韬,宋晓萌,张 维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团委办公室,北京 100053)
国家主席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曾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1]青年医务人员是医院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实现者,肩负着继承和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提高民众未来健康水平的重任。青年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反映在日常从事医疗卫生活动中,关系到患者疾病的转归、生命的质量,从而影响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
榜样教育由来已久,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将抽象的理论象形化,更加鲜活可触碰,从而感受更加真实,更易引起共鸣。认知理论之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榜样教育是一种替代学习模式,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在我国,榜样教育至今未有明确的定义,有学者认为,榜样教育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2]。
我国的榜样教育理论多具有正面色彩,《论榜样教育》指出,好的榜样是好的思想品德的具体体现,富有感染性、激励性、可学性、直观性,能够使受教育者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教育[3]。战争年代的革命英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劳动模范、人民公仆,为全国人民带来“正能量”,成为人民思想和行动的楷模,中央电视台连续多年举办的《感动中国》评选活动更是激起人民群众对于榜样的学习潮。在医学界,也不乏这样的榜样。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榜样教育这种“软力量”,示范效应近年来逐步弱化。新时代做好青年医务人员的思想引导与行动示范,成为需要研究的课题。
青年医务人员队伍的稳定,对医院人力资源储备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作为青年中的特殊群体,青年医务工作者有着鲜明的特点,大部分青年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工作量繁重,工资水平偏低,易打击工作热情,离职率较高[5]。大部分医院对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部分人员思想和价值观出现偏差[6]。
结合榜样的分型,即典范型榜样、示范型榜样和样板型榜样,同时根据医院青年具体特点和实际,院团委制定针对青年医务人员的榜样教育系列活动。
2.1传统方式受人尊敬的地位、身份,易成为人们的榜样。“典范型”榜样是对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或者在各行各业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新华社一项问卷调查显示,68%的被调查者认为报道中的榜样“都是优点,没有缺点”。这种近乎完美的正面形象反而看起来不真实。为使榜样既不“神化”又能起到思想引领的效果,院团委同离退办沟通后,选择在本院工作时间较长、贡献巨大的离退休资深专家作为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典范型”榜样。将“传承优良传统,续写宣医佳绩”专家访谈活动与“五四青年节”相结合,德高望重的资深专家、资深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青年人不忘初心继续奋斗,给青年节赋予新的意义。“传承优良传统,续写宣医佳绩”活动已连续举办五年,在广大青年人中获得强烈的反响,受到一致好评。
2.2半参与方式相较于典范型榜样的“高高在上”,示范型榜样的定位为“领跑者”,由于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可复制性较强,青年人更易于接受。传统的榜样教育是一种单向传播模式,这种自上而下的教育形式往往容易与青年人日益增强的自主选择产生矛盾,看似各种宣传活动红红火火,但是受众却并没有深入的接受和了解,流于表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解决这一问题,院团委选取医、教、研、管等方面突出的青年代表作为样板型榜样,采用访谈的形式,访谈者在活动前深入了解被访者的经历,精心策划,为使青年受众代入感更强,采访者选用青年人,达到更优效果。推出后,“追逐梦想叙青春,激扬风采筑宣医”青年访谈活动受到青年人的追捧与热议。
2.3全程参与方式榜样的相似性影响榜样的有效性,谚语中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受众对于背景相似的榜样更容易接纳。院团委对于“样板型”榜样的定位为现实中可复制的榜样对象,“样板型”榜样的选拔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将传统的“见贤—思贤—齐贤”模式中增加“举贤”一个重要的环节。增加青年人的参与度,尊重青年人的主体性,接受性和影响性都更强。
2017年,院团委组织“十佳青年”及“向上向善好青年”的评选,“十佳青年”旨在评选35岁(含)以下,在医、教、研、管领域做出突出成绩,且热心各项集体活动,具备发展成为未来医院骨干的优秀青年;“向上向善好青年”旨在于表彰28岁(含)以下,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在爱岗敬业、创新创优、诚实守信、崇义友善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
“十佳青年”和“向上向善好青年”候选人的选拔,全部由基层团支部与科室、党支部进行沟通,由全体青年人推选,择优推荐。由于“十佳青年”除对业务水平有一定要求外,要求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表现突出,第一轮采用被推荐候选人科室负责人投票选出,同时兼顾职业差别,对医疗、护理、科研、管理、后勤等各类岗位进行名额限制,“向上向善好青年”第一轮评审则全部由大众评审选出,采用青年人最容易接受的线上评选方式,最终评选出10名候选人进入第二轮评审。第二轮评审为现场评审,候选人通过现场展示、答辩,最终以专家评委与大众评委加权投票的方式评选出当选者。专家评委聘请重要职能部门处室负责人及党支部书记,同时各团支部书记担任大众评委,兼顾专业与大众,更具有说服力。
整个流程公开透明,有据可依,同时评选出的“十佳青年”和“向上向善好青年”可受邀参加与党政一把手对话的“青年骨干代表座谈会”,可参选局级、市级“五四青年”奖章及“向上向善好青年”,更加激发青年人的参与热情。
3.1青年工作积极性提高榜样树立的过程,也是人们逐渐找到学习方向、产生模仿和赶超心理愿望的过程。这也是外在的客观存在的榜样转化为内在的催人奋进的动力。青年义务人员在榜样的带领下,用真心换真情,主动热情地服务于患者,关心患者,变被动为主动,由督促变习惯,并且主动进行业务水平的锻炼与提高,各支部进行不同名称的青年沙龙、品管圈、临床技能大赛等活动,真正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志愿服务参与度提高志愿服务是指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做出的服务工作。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本身就是品质高尚的表现。青年医务人员志愿服务的参与度提高,也是反映其思想政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2010年,本院志愿者协会成立,同年,院团委向全体青年发出号召,加入志愿服务活动。2010—2017年,团员志愿者人数逐年递增,已达到全覆盖,志愿服务小时数与参与人次逐年提高;截至2017年9月,宣武医院志愿者协会已注册志愿者2 063人,累计参与志愿服务22 793人次,共服务52 707.5小时。2010年、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志愿者服务队两次被团市委、卫生局评为“北京青年健康使者火炬行动优秀志愿服务团体”;2011年,“志愿服务在医院”项目被团市委、卫生局评为“北京青年健康使者火炬行动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3.3患者满意度提高集体榜样“青年文明号”的创建、个人榜样“十佳青年”、“向上向善好青年”的树立和宣传,有助于社会了解医院,提升医院的公众形象,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评选的过程中,候选人与候选集体创新创优,提高服务质量,给患者更好的就医体验,切实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公立医院医药综合改革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同时提升青年医务人员个人人格,延伸服务内涵。
4.1选对榜样是提升榜样教育效果的前提在榜样选择的层面上,系列活动选择离退休资深专家作为“典范型榜样”、青年领跑者作为“示范型榜样”、青年潜力股作为“样板型榜样”,照顾到榜样树立的各个年龄阶层和榜样的各个类型,在榜样的选择方式上也有理有据,避免榜样选择中出现可推敲的问题,针对榜样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根据教育的形式,选择不同的宣传渠道与力度,既考虑到老专家相对安静平和的心态,又考虑到青年一代的竞争精神。James shah[7]在一项研究中发现,榜样能赋予个体新的目标,而其影响可以从工作上的坚持性和行为表现中观测出来。本次榜样教育系列活动中,无论是在青年工作、社会公益行为参与度,及第三方患者的表现上观察,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2创新形式是提升榜样教育效果的关键在榜样教育的形式层面上,离退休资深专家对于传统榜样教育方式的接受程度较新兴教育方式高,因此在“传承优良传统 续写宣医佳绩”活动中选择最为传统的座谈形式;访谈形式要求被访谈者有较高思维敏捷度与控场能力,青年群体中的领跑者由于担任医教研等领域重要岗位,语言表达能力和场面控制能力都较强,同时由于年龄与倾听者较为接近,沟通较为顺畅,因此在“追逐梦想叙青春,激扬风采筑宣医”活动中选择较为开放式的访谈形式;同时,考虑到朋辈榜样对青年一代的影响力,榜样教育受众的自主性,采用开放度最高的方式进行“十佳青年”及“向上向善好青年”的评选,选拔医教研管等方面都极为突出的青年人才和工作向上、生活向善的“小黄牛”型青年,更易于青年人接受。
4.3全方位立体交叉教育是提升榜样教育效果的保障通过榜样教育在青年医务人员中开展的实践,“典范型”榜样、“示范型”榜样与“样板型”各有优势;同时,又存在不同的问题。三种榜样教育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青年医务人员既有思想领航者,又有成才领跑者,同时有成才路上的同行者,形成以全时段、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等“四多”为特点的全方位立体交叉式榜样教育活动,全方位、全角度对青年医务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