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金水
(龙岩市农业学校,福建龙岩 364000)
羊绦虫病的病原是莫尼茨绦虫、无卵黄腺绦虫及曲子宫绦虫等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小肠内引起的蠕虫病,影响羊的生长发育且生产力下降,主要危害羔羊,也会导致中大羊的顽固性下痢。地螨是绦虫中间宿主。
2018年1月,新罗区陈某饲养的86只山羊中部分4月龄羔羊相继出现腹泻,畜主用抗生素、止泻药等注射治疗,均无疗效。羊群渐进性消瘦,食欲下降,至就诊时已有5只羔羊死亡。
患羊群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顽固性拉稀,粪便带有血丝和黏液,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离群、喜躺卧。现场粪便检查发现有大量长短不等的孕卵节片,个别羊只肛门处有虫体悬吊。
剖检病死羊2头,可见病死羊消瘦、脱水,皮下有胶冻样水肿。小肠肿大,呈黄白色,切开肠壁里面有面条样虫体,肠壁充血、出血,血液稀薄。
采集可疑羊只的新鲜粪便5 g,加入100 mL饱和盐水,用玻棒捣烂,用60目铜筛滤弃粪渣,静置30 min后用金属圈沾取液面,抖落于载玻片上,镜检可见大量灰白色、类圆形虫卵。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山羊莫尼茨绦虫病。
6.1 氯硝柳胺,按100 mg/kg体重逐只灌服一次,对严重消瘦的羊,静脉注射100~300mL 10%葡萄糖与B122 mL鹿茸精注射液2 mL混合溶液。全群肌注一次牲血素2 mL。
6.2 全群圈养3 d,饲喂优质草料和精补料,同时有利于粪便收集,不污染草场的周边环境。对粪便和病死羊集中发酵处理,杀死虫卵。
6.3 用复合酚(1:300稀释)对羊舍内外、饲养器具进行喷雾消毒。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患羊症状明显减轻,一周后全群基本康复。
7.1 定期驱虫
每年要定期驱虫6次以上,每2个月驱虫一次。常用驱虫药物有氯硝柳胺、1%硫酸铜溶液、阿苯达唑、吡喹酮、硫二氯酚等[1]。同时使用复合酚消灭中间宿主地螨,20%石灰乳、5%NaOH、1:500拜虫杀、1:100~200倍稀释的过氧乙酸对地螨均无杀灭作用[2]。
7.2 加强饲养管理
经常打扫圈舍,粪便集中堆积发酵,保持环境整洁。放牧时选择露水、雨水干后出牧,避开低洼、潮湿地方放牧。冬春草枯季节,补喂精料,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 江斌,林琳,吴胜会,等.羊病速诊速治[M].1 版.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09~112.
[2]杨光友,蔡永华,沙国润,等.复合酚等6种消毒杀虫药物对地螨的杀灭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2002,3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