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小散远单位区域性医疗保障

2018-02-13 03:16段国方冯继贞李方方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技术培训区域性医疗保障

段国方,冯继贞,李方方

(解放军第159医院,驻马店 463000)

军队小散远单位大多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环境艰苦、卫勤保障力量缺乏,为解决就医难问题,不断探索新的医疗保障模式,一些小散远单位利用地方资源,与营区附近一家或几家二级以上的地方医院签订医疗保障协议,部队官兵就可到定点医院门、急诊缴费看病,缓解偏远部队官兵去体系医院就医难的问题[1]。本院就小散远单位的特点和难点,从体系医院医疗保障方面进行拓展,建立小散远单位体系医院医疗保障点,尝试解决小散远单位无医疗机构编制、无医务人员编制的官兵日常医疗保障问题,取得较好的成效。

1 创建小散远单位区域性医疗保障点

1.1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负责为部队服务工作的业务副院长担任,成员有医务处、政治处、护理部、为兵办、信息科、药械科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小散远单位区域性医疗保障点的方案制定、组织协调、人员配备、技术培训、远程会诊系统管理、物资设备供应、跟踪问效等工作。

1.2确定医疗保障点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小散远单位营区内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官兵所需,征求其意见和建议,着力解决“小病跑远路、急病来不及”的问题。医院在此基础上,确定小散远单位医疗保障点基本要素和要求:①确定医疗保障点的小散远单位。小散远单位内无医疗机构编制、无医务人员编制;或仅仅只有一个卫生员编制,缺少基本设施、设备。②确定医疗保障点与小散远单位的距离。在10~20千米以内,方便官兵近距离就诊;③确定小散远单位的医疗保障点。依托保障区域所属军分区门诊部或旅(团)卫生队,按照就近就便划定一小时“诊疗圈”,设立服务保障点。

1.3制定实施方案医院依托小散远单位周边的所属军分区门诊部或旅(团)卫生队建立“区域性医疗保障点”,形成“小散远单位—所属军分区门诊部或旅(团)卫生队—联勤部队医院”服务保障模式,有一整套完善的运行方案。结合小散远单位、所属军分区门诊部或旅(团)卫生队、医院三方实际,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保证区域性医疗保障点工作顺利展开和良好运行。实施方案包括组织领导、职责分工、硬件设施设备建设、药品器材补充与完善、技术帮带、就医流程设计、效果追踪等内容,涵盖三方协调完成的工作。

2 创建小散远单位区域性医疗保障点跟进工作

2.1持续区域性医疗保障点技术培训医疗保障点由于担负任务不同,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救治水平参差不齐,不断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是关键。技术培训是一个长期和持续性工作,根据小散远单位官兵对健康的需要和常见病、多发病、季节病的诊疗需要进行培训。突出重点、难点、短板技术培训,突出重点技术培训就是首先解决满足日常诊疗需要的技能培训,这是建立保障点初期推开工作的基础,也是紧要解决的问题,可采取现场一对一帮带、教学带教、医疗巡诊等方式进行。突出难点技术培训,就是医疗保障点医务人员需要掌握,但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可采取信息化远程授课、专家坐诊查房、干部双向代取、专业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突出短板技术培训,是指医疗保障点缺少,或者虽了解但实际工作未开展,可采取来院进修学习方式进行。根据部队医疗保障点技术人员状况、业务技术需求,本院每年派出2~3批技术专家组巡回到各医疗保障点进行技术帮带,指导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诊疗技能,医院先后接收部队医务人员来院进修18人次。

2.2建立完善信息化远程医学系统在医院远程医学系统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拓展到小散远单位和所属军分区门诊部或旅(团)卫生队,投入专项资金为医疗保障点研发并建立小散远单位远程医学信息化系统,开展疑难病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查房、学术交流、远程手术示教及远程门诊等多种形式的远程医学服务,开展面对大众的远程医疗咨询服务,形成较为完备的会诊和服务网络[2]。可在一定程度上延伸区域性医疗保障点功能和弥补不足。该医疗保障系统的实施,不但提高服务保障点医疗水平和保障能力,也有力地提高本院为部队服务质量。

2.3完善物资药品保障供应管理第一,研发“区域性医疗保障点医疗费用管理系统”,便于药品、器械以及其他耗材的出入库、结算、统计以及分析。第二,小散远单位伤病员就诊于医疗保障点,其间产生的诊疗、药品、耗材以及其他检查费用,录入到“区域性医疗保障点医疗费用管理系统”。第三,定时结算,由医院每半年核对结算一次,遇有演习、重大活动或使用量增加时,及时协调补充,保证供给。另外,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及时对疾病谱变化所需的药品、诊疗器械给予保障。

2.4完善设备购置使用维护管理区域性医疗保障点在为小散远单位官兵服务保障过程中,要消耗物资器材药品,产生的各种费用,由医院结算买单,最大限度调动服务热情。根据需要医院为医疗保障点配备基础检查设备,如心电图、B超、便携式血常规检查仪和X线检查设备等,用于完善和补充部队卫生机构硬件设施。为保障设备使用正常,协作医疗保障点建立医疗设备日常使用和维护登记本、操作流程、管理制度,其管理融入到部队卫生机构硬件设施日常管控中,医院每年2次组织医学工程科人员到医疗保障点检查、检修、维护设备,确保设备处于功能完好状态,赢得部队官兵好评。

3 创建小散远单位区域性医疗保障点思考

3.1熟知小散远单位需求通过搭建小散远单位官兵小病、急症诊疗平台,解决小病跑远路、急症无法短时间处置的问题,是体系医院依托小散远单位周边的所属军分区门诊部或旅(团)卫生队建立区域性医疗保障点的最根本出发点,而小散远单位官兵对小病、急症诊疗的需求满足是区域性医疗保障点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因此,了解和掌握小散远单位官兵对诊疗的需求是体系医院实时追踪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小散远单位官兵日常健康需求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掌握;②小散远单位官兵通过就诊于区域性医疗保障点的诊疗体验,对区域性医疗点的需求。熟知这些需求,才能解决小散远单位官兵小病、急症及时、有效诊疗处置的问题。

3.2配强医疗保障点力量医疗保障点是体系医院延伸服务保障的重要环节,在总结本级部队官兵医疗需求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体系医院的要求,从人员、物力、资源上不断完善、提升医疗保障点水平和质量。人力上,从两个方面加强,一方面集中医疗保障点所属部队医疗机构的业务力量,挑选1~2名最优秀的全科医师坐诊,带动和帮带其他人员,同时可选派人员到医院进修学习;另一方面医院定期派专家坐诊和指导工作。物力上,配备齐医疗保障点完成救治任务所需的相关先进医疗设备、设施、物品、药品和器械,由医院牵头建立和完善内接外联的信息化平台,确保日常医疗技术服务工作正常展开。资源上,利用体系医院建立的县、乡镇医师培训平台,对医疗保障点医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或就近到有特色的县、乡镇医疗机构参观见学。

3.3做好医院帮带相关工作区域化医疗保障点业务能力和质量高低与体系医院筹划、投入、管控、创新、持续改进关系重大。第一,保障点组织成员发挥积极作用,选好医疗保障点,制定好实施方案,每个环节有人管,每一步有人过问,后续工作有人接洽,定期阶段性总结、改进,保证过程不脱节、不失管。第二,及时了解、掌握和解决医疗保障点、小散远单位遇到的问题、阻力和难点,确保工作持续向前推进。第三,实时把握不同阶段体系医院与医疗保障点供需之间的矛盾解决,主动作为,建立科学帮带机制,做好训练伤、常见病、多发病、季节病医疗保障,不断提高急症的早期处理和重症的妥善后送。

猜你喜欢
技术培训区域性医疗保障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医疗保障
怀仁市:举办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
三大智能灯光技术培训于CIT2021展会期间举行
陕西千阳:春耕备耕抓上手 技术培训走在前
SBS结合CBL在听力学技术培训中的应用与实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通知 国办发〔2017〕11号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