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
摘 要:文体风格对书法作品的风格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文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书法作品的风格。本文拟从具体事例出发,对于该现象作深入浅出的阐释,并试图以此沟通发掘文学与书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二者存在的共性价值。
关键词:文学风格;书法;作用;共性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5--01
在永和九年的暮春时节,以东晋王谢两族为首的名士,在会稽山下举办了一个“诗文聚会”。他们上观宇宙,下察品类,各出所学又各尽所知。将个人所作之诗文整理成册并取名“兰亭集”,王羲之兴高采烈地写了序言。在序中王羲之,酒逼文熟,他纵情于山林溪水之间,感物于天地人身之外。此时之境界早已挣脱了俗世间一切之烦恼忧愁,下写物华多丽,曲水流觞,上达天人之交,物我两忘。此情此景,胸中之气运于笔尖之上,大方挥洒一气呵成。那日所做之诗文无一流传,作为次要装饰的“序”却流传至今,两千年来为世人所传唱临摹,后来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的创作过程中文学总是与其休戚与共。但凡是流传下来的极经典的书法作品,其绝对不是单纯的字,而是书法与文学的结合体。在书写的过程中要将各笔画有顺序地进行自然地承接,要使静止孤立的笔画气息贯通,显示出盎然生机,达到美的气韵。在点横竖撇捺中搭建构成情感的旋律,给人美的享受。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是一气呵成,不能描补使欣赏者从墨迹去寻找追赶创作过程。《兰亭序》正是王羲之酒兴刚至,情到深处一气挥洒而成其节奏灵动,酣畅淋漓,在这样的感情影响之下,其文章若呼即出文采华秀。同时也影响着毛笔书写的笔势与笔力。在文与笔都达到一定境界时就直接赋予了书法作品的生命与气韵,并因此形成自身的书法风格。同理,颜真卿书《祭侄文稿》在书写之时,老泪纵横国恨家仇郁结于胸,笔笔含情字字成活写到最后之时早已不注重点画,而是随悲情而下落,其文辞沉郁顿挫,句句悲愤,书风枯练,这正是颜真卿将自己的情感赋予笔上文章愤然而出,書作与文同存。
书法创作对于随文,随情,随意而发书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反对理性化的刻意安排。纵观古今名作,都是情到深处,文章乃成,其书作亦从文起。故卫夫人云“意在笔先者胜”,北宋米芾的“随意落笔,皆得自然”,米芾在书法的创作之中并不是刻意地去追寻什么,而是紧随自身情感与心中所存储的,紧随意象而生,凡落笔皆求自然而成其气韵。颠张狂素风格的创作方法自古就受到许多书法爱好者的痴迷,这种痴迷也从侧面表达出了书写者对个性张扬的强烈追求。说到根本还是对顺意情而书的肯定,书写创作中其过程与时间从根本上决定了作品的空间形式,而不是人为刻意地去安排空间模式。故而在书法之中“不可复得”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一直以来的审美价值正是从这种艺术层面所提出的。
书法与文学的创作过程与欣赏过程也是一样的。欣赏书法作品的时候,首先要观其法势,从书势与笔势中再欣赏其笔墨。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会把不好的语句装裱起来,美丽的文章跟优秀的文字总是互相依存的。在美文的衬托与辅助之中相得益彰,这样的作品永远永存的。书法和文学的批评方式还是相互的不管是从性情还是意象。文学与书法都有其自身的品性,各自都出脱出强劲的生命力,在这强劲的生命体中,二者在根源上相互依存,相辅相生,达到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书法与文学是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的思想体系之中的,两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便是写意,书法是将那些没有生命的笔画,组合成一个个,一幅幅活力活现的艺术作品,文学又是将单独存在的字词组合成一篇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
对于文学与书法的关系,就是好像养分与树,没有了养分的树,将是干枯,瘦弱,乏味的,有形无神的。所以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滋养了书法,文学送给了书法顽强健硕的鲜活生命力。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之于中华民族的文学中国书法,就好像两者的发展一样,它们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一个又一个的书法家或者从事于书法创作的人们,他们要不就是自己去亲身创作文学作品并用书法写作,要不就是直接录吵前人的优秀文章,在这样的形式中传承者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精要,构成了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的不断交融不断发展的内容。而且在书法艺术的欣赏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支配作用。,在书法史上,经典书法作品是他们自己的文学作品。在欣赏书法作品中,欣赏者首先会去欣赏这幅作品的文学价值以及其所承载的红药思想内容,然后才回去认真品评这幅作品的笔墨艺术,两者都达到艺术水平才能算作是一幅经典成功的作品。中国文学与中国书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自身魅力,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耸挺拔地树立在世界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