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泓琳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5--01
范成大散文最代表性的是他的日记体游记散文《吴船录》,该书是作者从淳熙四年五月由成都乘船回京城时沿途所见山川风物和名胜古迹的记录,长于景物描写,随物考证,语言凝练,意境清远,最能体现范成大的文学修养和个性气质,本文拟以《吴船录》为中心,谈谈范成大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传神而客观的景物摹写
从总体上看,范成大的散文受宋代理学的影响,文风简约平易,不肯多言一字。但在《吴船录》中,面对江山美景时却不吝笔墨,重彩浓抹,力求全景式地表现神奇瑰丽的画面。其最出色的部分,是对峨眉山佛光的描写。
云平如玉地,时雨点有余飞。俯视岩腹,有大圆光,偃卧平云之上。外晕三重,每重有青黄红绿之色。光之正中,虚明凝湛,观者各自见其形现于虚明之处,毫厘无隐,一如对镜,举手动足,影皆随形而不见傍人,僧云摄身光也。[1]
对佛光的显现、特点都写的很仔细,将佛光隐现无常、对影如镜的特点一一展现人们眼前,使得读者身临其境。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抛开宗教的影响,纯粹而客观地只展现自然之美。峨眉山是佛教圣地,佛光和圣灯的出现会自然地引起人们对宗教的联想,宋朝人又好议论,宋朝的文章好言理,此时此地,其他作家是很容易联系到宗教上去的,但是范成大看完佛光后一句关于宗教的议论也没有。看完圣灯,范说“圣灯所至多有,说者不能坚决。或云古人所藏丹药之光,或谓草木之灵者有光,或又以谓龙神山鬼所作,其深信者则以为仙圣之所设化也”,这种科学的态度确实难得。现在来看,圣灯現象不仅青城山、峨眉山有,井冈山等地也有,应为一定湿度下的“密环菌”发光,与宗教神灵无关,这个结果和八百年前范成大的看法基本一致。
(二)记录古迹,鉴别书画,有书画记特色
书画记始于唐而盛于宋。韩愈写过《画记》《科斗书后记》;王禹偁写过《画记》;欧阳修写过两篇书记《御书阁记》和《仁宗御飞白记》;苏轼写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范成大长于书法,《吴船录》也有浓重的书画记色彩,它记载了沿途的名胜古迹,对一些珍贵的碑帖和精美壁画进行品评和鉴定,为今天的书画文物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
“甲戌。下山五里,复至丈人观。二十里,早顿长生观,范长生得道处也。有孙太古画龙虎二君在殿外两壁上。笔势挥扫,云烟飞动,盖孙笔之尤奇者。殿壁又有孙画《味江龙》一堵。……旧壁宣和间取入京师。临行,道士募名笔摹于新壁,今所存者摹本也。”[1]这就是一篇画论,后来,该摹本又毁于元军入川之战乱,这幅壁画赖范公文字可以记录。
“(牛心)寺有唐画罗汉一板,笔迹超妙,眉目津津,欲与人语。成都古画浮屠像最多,以余所见,皆出此下。蜀画胡僧,惟卢楞伽之笔为第一,今见此板,乃知楞伽源流所自。余十五板亡之矣。”[1]按卢楞伽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为吴道子弟子,画风细致,咫尺间山水寥廓,形象精备。尤擅佛像、经变,画过许多壁画。范成大看到卢所画罗汉,认为是蜀地画胡僧水平最高的,“眉目津津,欲与人语”这一评价是极具眼光的。
开江口岩壁上有苏东坡的石刻,范成大看后认为“坡书殊不类,非其亲迹”[1];在庐山,看到西林道场碑,“不著书人姓名,……笔意清润,微有肉,酷似虞永兴,然结字之体,则全是率更法。疑询在隋时作此体,入唐始加劲瘦刻削也”[1],他的推测是正确的,这完全是一种专业的书画鉴定了。
(三)关注地理物候,类似于科学考察报告
范成大是地理学家,博物学家,有《桂海虞衡志》可做证明,但他的科学思维在他的散文中同样有所体现。在游览的过程中,范成大注意到各地的地貌差异。在江西袁州仰山,他看到的是山间盆地地貌,“四山各有佳峰,每峰如一莲花之叶,如数十峰周遭绕寺,山中目其形胜如莲花盆”[2]。而江西贵溪、上饶一代的红层地貌,范成大说起颜色“如桃花”,或“色赤似紫”,其形状“如盘、如屏、如几”,有的“石上平净,可以摊曝麦禾”,有的如“卧牛、蹲蟆”“如龟”[2]。不过是所经之地,范成大却描述的非常逼真而细致。上峨眉山时,“初衣暑綌,渐高渐寒,到八十四盘,则骤寒;比及山顶,亟挟纩两重,又加毛衲驼茸之裘,尽衣笥中所藏。系重巾,蹑毡靴,犹凛慄不自持,则炽炭拥炉危坐”[1];下山时,他渐觉暑气,“以次减去绵衲。午至白水寺,则絺綌如故。”[1]宋代没有温度计,用增减衣服来写峨眉山上下温差,实在是自然而贴切。
范成大秉持科学的精神,用科学的思维考查美景和奇观,又用文学家准确简练的语言记录下来,对自然地理写來要言不烦,涉笔成趣,对后代的科学著作如《徐霞客游记》有很大影响。
结语:
唐代的散文主要集中在“代圣贤立言”,或是为皇帝献言献策,或者是补充历史的不足。如柳宗元《箕子碑》、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柳宗元《封建论》、刘禹锡《华佗论》等,充分体现了唐代散文的大方向;北宋理学昌盛,散文好议论,有以三苏为代表的议论派,以王安石为代表的经术派,以欧阳修曾巩为代表的文章派,有以太学生为代表的太学派;而南宋的散文则在质实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化,洪迈的《容斋随笔》注重史论,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注重文人轶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注重民俗;范成大的日记体散文将游记、书画记和科学考察报告融为一炉,将怡情与考证实用相结合,展现个性色彩,这表明了南宋散文向个性化的方向又做了进一步的延伸,到明代才孕育出了小品文这种极具个性解放意义的文体,在这个发展的链条中,范成大的《吴船录》是任性突出的一环,不应当被世人遗忘。
注释:
[1]范成大.吴船录 范成大笔记六种 中华书局。
[2] 范成大《鸾骖录》范成大笔记六种 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