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春 郎晓萍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上下肢同名经交叉对应穴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原发性膝关节骨病患者2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针刺膝关节局部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刺上下肢同名经交叉对应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积分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上下肢同名经交叉对应穴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针刺上下肢同名经交叉对应穴;原发性膝关节骨病;针刺
膝关节骨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该疾病又被称为膝关节骨关节病、膝骨关节炎等。目前对于该疾病常采用针刺治疗,针刺上下肢同名经交叉对应穴治疗属于中医针灸学中远道刺、巨刺等理论的发展,具有扶正祛邪、疏筋通络作用,治疗局限性疼痛为主的四肢疾病有显著效果,但用于治疗膝关节骨病的报道较少。本次选择针刺上下肢同名经交叉对应穴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病,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2月10日-2016年12月15日收治原发性膝关节骨病患者2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3例。观察组中,男80例,女33例,年龄50~74岁,平均(62.03±2.33)岁。对照组中,男81例,女32例,年龄50~75岁,平均82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18期(62.55±2.64)岁。两组患者在各项基本资料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对照组采取针刺膝关节局部治疗。取患侧膝关节局部穴位,不取上肢对应穴位,即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梁丘、犊鼻,操作手法与观察组一样。②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刺上下肢同名经交叉对应穴。取穴:曲池、尺泽、手三里、肘谬、四渎。单侧膝关节病变针刺患侧关节肌侧上肢穴位,双侧膝关节病变则采取患者双侧膝关节肌双侧上肢穴位。犊鼻穴向膝内侧斜刺1~1.5寸,足三里、梁丘、阴陵泉、阳陵泉、曲池直刺1~15寸,尺泽、手三里直刺0.8~1.2寸,肘谬、四渎直刺0.5~1寸,采取施提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提插幅度在(1±0.5)cm,捻转角度在(180±20)°,频率在80~100次/min,中等强度刺激,直至患者出现酸胀感后再采取针刺30s,留针30min。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情况。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①患者经治疗后,主要症状均完全消失,且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膝关节功能积分增大至95%以上,被认定为痊愈。②患者经治疗后,各项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关节活动不受限,膝关节功能积分增加至70%以上,被认定为有效。③患者经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未发现任何改变或发生加重的情况,且关节活动未发生改善,膝关节功能积分增加<30%,被认定为无效。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积分:观察组患者疼痛积分(2.30±1.0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9.12%(112/11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论
膝关节骨病属于中医“骨痹”范畴,是老年患者常见的疾病。由老年患者正气不足、体衰等所致,以膝关节活动障碍、膝关节疼痛较为常见,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犊鼻、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梁丘位于人体膝关节附近,属于近道选穴,能够起到疏通局部气血作用,是临床上治疗该疾病常用的穴位。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具有疏通经络气血、健脾利湿之作用,主要作用是营卫调和,从而使疾病自动痊愈;阳陵泉位于膝旁,膝为筋之府,阳陵泉为筋会,对该部位采取针刺能够起到强筋健骨、舒筋通络之功效;犊鼻、梁丘、足三里均为阳明经穴位。曲池、手三里、尺泽、肘髎、四渎均位于肘关节附近。尺泽为太阴经合穴,具有治疗膝关节活动障碍的作用;曲池为手阳明经合穴,能够起到活血止痛、通经活络、疏筋利节的作用,还能调节患者全身气血。在对患者进行针刺后,针刺中所蕴含的信息能够通过后根纤维进入脊髓中,且还能对上下邻近节段内运动或感觉神经元的活动进行调节,也能将其直接作用于对侧后角的神经元,从而调节各部位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在人體中,脊髓、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大脑皮层、脑干网状结构均为巨刺效果所产生的重要结构,巨刺的机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为多层次的,而相互作用的结果则是由其效应的产生所致。针刺交叉反应点是通过患者机体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从而抑制大脑皮层的保护性,将患者局部恶性刺激进行切除,最终起到消除疼痛的效果,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治疗膝关节骨病的有效率。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膝关节骨病患者采取针刺上下肢同名经交叉对应穴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值得进一步推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