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乡村旅游及其人才培养的多元参与研究

2018-02-12 18:39:58周开权
乡村科技 2018年17期
关键词:旅游服务发展

周开权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人们的经济生活需求越来越丰富,收入水平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较取得很大提高,人们的休闲娱乐、教育、健康等需求大幅增加,乡村旅游迎来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提出了共享、绿色、生态等发展理念。乡村旅游作为绿色、生态化的产业,与党中央提出的发展战略相吻合,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业转型发展,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也存在一些发展瓶颈。

1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

乡村旅游是一些农村地区凭借自然资源形成的旅游业,尤其是贫困地区,交通不便,外界干扰少,自然生态、文化景观、人文风情都可以较完整地流传下来,吸引着希望远离城市喧嚣、污染,追求心灵净土的游客。乡村旅游起始于意大利、美国这些经济较发达、乡村人口密度小的国家,在我国推出带薪休假、精准扶贫等政策后,乡村旅游以其休闲、养生、发展地区经济等多重作用引起公众的注意。但是,实践中发现,贫困人口从参与乡村旅游获得的收益很少,实现乡村旅游扶贫必须以给予贫困人口足够多的扶持为前提。另外,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阻碍其继续发展的问题。

1.1 高级生产要素欠缺

乡村旅游生产要素可以分为初级、高级两个层次,前者包括劳动、土地、资本三类:第一类包括脑力、体力劳动者,即直接从事乡村旅游业务的服务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第二类包括占用的土地及其附属的自然资源(包含所处区域的气候、地理区位条件等);第三类包含实物、金融资本。后者包括企业家才能、专业技术、信息三类:第一类是指组建、经营管理旅游企业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掌握这类能力的人员主要是指高级旅游人才;第二类是指在供给旅游服务时积累的知识和技巧,以及对其进行的改进;第三类是指旅游服务、经营时与其直接相关的消息、数据等。

当前,我国大部分乡村旅游项目在土地、初级服务及管理人员、自然资源等方面基本能满足游客及未来发展需求,但是高级服务及管理人员、技术、信息等方面存在欠缺,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当地高级人才少,引进难度大,技术引进后也无法延续。游客虽然对于当地景点、人文、生态景观等方面较满意,但是,没有高质量的服务、技术支持,游客难以长时间停留,造成乡村旅游附加值低、没有持续发展潜力。

另外,高级管理人员的欠缺也造成乡村旅游的低效率及服务理念落后。劳动、资本、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需要管理者富有很高的管理能力,否则生产要素的整体效率就会降低。我国城镇服务业已经具有现代服务观念,在技术、服务理念方面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乡村旅游的服务保持在原有状态,游客满意度较低,制约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1.2 初级生产要素配置失衡

在发展初期,我国乡村旅游是以资源比较优势赢得市场,属于资源驱动发展模式,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企业家才能的缺少,经营者开发模式单一,只重视资源比较优势的开发,旅游产品单一化。在我国,国内乡村旅游处于卖方市场时期,这种发展模式得到维持,过度使用初级生产要素,造成生产要素配置失当。

1.2.1 劳动资源配置不合理。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以农民、闲余劳力参与较多,大多数人也认为旅游业只是从事导游、餐饮、住宿等服务,对文化、技术要求不高,在卖方市场下,这种观点影响了很多人,也使乡村旅游处于低层次发展模式。但是,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国外旅游市场的逐步侵入,我国乡村旅游原有服务内容、质量、理念受到挑战,游客对于旅游区域内的服务满意度下降。例如,乡村旅游要传播的是古老的风土人情、贴近自然的理念,需要导游及服务人员具有很高的文化底蕴,虽然一些文化层次低的服务人员能传播一部分这种理念、文化思想,但是,由于其自身眼界、文化的限制,无法传达当地文化、风土人情的精神实质,降低了乡村旅游的精神内涵。

当然,生产要素的低层次配置也造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低层次发展,不能随着市场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发展规划难以与市场发展相一致。

1.2.2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开展乡村旅游的地区一般土地资源丰富,虽然为了保护旅游景点、古建筑、生态环境等,一部分土地资源不能用作其他用途,但是,前期从乡村旅游受益后,当地居民对乡村旅游产生依赖性,其他产业受到忽视,农业种植技术、农作物种类、农业机械等没有得到更新,与乡村旅游相关的第一三产业也没有得到发展,原有农田不能得到进一步开发,甚至处于低效率运营状态。

1.2.3 新技术应用不受重视。由于乡村旅游服务、管理人员处于较低层次,新技术认识、应用能力较低,乡村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得不到本质提升。例如,饮食的科学性、保健性设计,旅游景点、人文景观的内涵性、文化性展现等方面不但需要规划者具有文化内涵,更需要现代技术的支撑。此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能脱离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区域必须利用资源优势,在升级旅游业的同时,促进农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品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保健食品制造、信息服务和养老教育等产业或行业的融合发展,而新技术的引进是这些产业或行业得到发展的前提。

2 乡村旅游及其人才培养多元参与建议

乡村旅游的升级发展,需要资金、人力、技术、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地方政府应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高度对待其发展,鼓励多方参与,吸引技术、人力资源。

2.1 政府直接参与

很多乡村旅游项目虽然是由当地政府牵头,但不是独资经营,在具体的经营管理事务中,地方政府应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2.1.1 制定人才流入优惠政策。给予高层次人才住房购买、配偶子女安排、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其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开发,对于经验丰富、业绩良好或做出重大贡献的,可以给予职务职称、企业入股等方面的奖励。

2.1.2 引导行业发展方向。鼓励乡村旅游项目技术升级、服务质量优化,结合区域基础设备设施的升级,鼓励其联合区域其他行业、企业共同改善信息服务、交通服务、新产品开发等项目,引导其与高科技产业、农业、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2.1.3 允许社会资金投入。对于集体、国有乡村旅游项目,允许社会资金入股,甚至在保证环保、景区生态景观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可以允许社会资金购买部分设备设施单独经营,优化乡村旅游治理结构,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1]。

2.2 鼓励学校参与

旅游人才的培养,既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需要大专院校、高校参与,根据自身需要,与这些学校合作,邀请学校教师实地了解乡村旅游现状、人才需求等,共同编写教材、实训项目,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掌握乡村旅游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为学生顶岗实习、实训安排岗位,培养景区规划、管理、养护等人才。

针对工作表现优秀,但文化知识、操作技能有欠缺的员工,可以通过在职学习或带薪全日学习等方式提高文化水平或专业技能。

2.3 与其他产业或行业的融合

开展乡村旅游项目的区域一般土地资源较多、工资水平较低,适宜于发展相关产业,如特色农业、轻工业、服务业等。

2.3.1 与特色农业的融合。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农产品种植、畜禽养殖由于收入低、劳动条件艰苦被逐渐放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一些具有保健功能的农产品、畜禽肉类受到青睐,价格高涨。开展乡村旅游的区域土地资源丰富,特色农产品种植、畜禽养殖不但不会影响旅游业,而且可以与旅游业相融合,开拓农业种植、畜禽养殖体验旅游,在旅游区域销售保健食品、饮料等[2]。

2.3.2 与创意文化的融合。很多参与乡村旅游的游客有一定文化素养、艺术底蕴,对于文化景观、产品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依据乡村旅游地的人文底蕴开发创意文化产品,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实物产品,可以增加当地收入,发扬当地文化优势,推动当地乡村旅游的升级发展。

2.3.3 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旅游产品的宣传、游客的服务与信息技术已经分不开,在引进信息技术的同时要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实现乡村旅游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结合当地人文、地理优势,开发教育产品、艺术品等,发动妇女、儿童、老人,制作富有特色的手工艺品。根据游客需求,提供富有特色的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开发养老、疗养项目,提高当地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能力[3]。

2.3.4 产业融合中技术、人才的引入。在与其他产业、行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人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与高校、职业院校开展实训、实习、教师培养项目合作;另一方面,可以支持当地员工、农民进修、参加培训,或争取政府政策支持。

我国乡村旅游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部分乡村旅游项目已经创出品牌。但是,在新时代下,人民的需求从吃穿住玩发展到生态、保健、文化等,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我国乡村旅游应多渠道开拓新项目、加强服务升级、重视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实现自身升级发展。

猜你喜欢
旅游服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