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伟,邢晓虹,孙文瑞,崔洪涛,隋 欣,王伟楠,何天竺,姜铁超*
(1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长春 130021,2吉林大学,长春 130000;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长春 130033;4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长春 130000;5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蜂胶是蜜蜂从几种植物中收集的天然树脂产品,并混入蜂蜡、唾液酶(β-葡萄糖苷酶)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混合物[1]。蜂胶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total fl avonoidsof propolis,TFP),具有抗氧化、心肌保护及抗肿瘤等作用。从中外临床研究报道来看,以蜂胶生物活性、抗氧化性为主要方向,在医学上,以研究蜂胶总黄酮作用于心血管相关疾病机理为热点。
抗氧化活性是蜂胶中研究最多、最重要的一种,但目前还没有人类安全使用剂量的研究。因此,使用蜂胶及其活性化合物的临床研究是必要的。众所周知,蜂胶发挥抗氧化性是一种内源性刺激,与细胞代谢、外源性紫外线、毒素和药物一样,在其过程中,产生活性氧(ROS)、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氢氧离子(HO-)以及活性氮(RNS),尤其是一氧化氮(NO)、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当其他生物分子暴露于反应性物质中,细胞遭受氧化,并导致其死亡[2]。氧化应激与多种人类疾病密不可分,如神经退行性或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3]。
炎症通常发生在响应于环境和内源性刺激的意外损伤事件[20]。一个复杂的化学信号级联启动后组织损伤和修复受损组织,以维持宿主反应。炎症包含有2个阶段:急性和慢性炎症。急性炎症是通过免疫系统的细胞活化介导的,并迁移到损伤并释放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ROS/RNS等。慢性炎症的发生是由于急性炎症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其在多种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癌症、哮喘、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船越-田子等[5]研究了黄酮通过ⅠL-33信号传导途径发挥的抗炎作用。分离的类黄酮3’,4’-二羟基-4-甲氧基黄檀醌、4-甲氧基黄檀醌和白杨素抑制细胞因子,包括ⅠL-6,TNF-α和ⅠL-13中的骨髓来源的肥大细胞(BMMC)的表达和也抑制ⅠKK的活化,这导致了ⅠκBα降解,抑制κB(NF-κB)激活。
隋殿军教授[6]经实验证明,经十二指肠给药,蜂胶总黄酮对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模的急性心肌梗塞,能够明显改善心肌梗塞的作用,实验证实了蜂胶总黄酮能够减轻心肌缺血范围和心肌缺血的程度,明显减少了经N-ST染色显示的心肌梗塞区(MⅠS),实验中发现犬血液中的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指标均呈下降趋势。王伟楠[7]以液质联用技术,对蜂胶总黄酮的成分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了蜂胶总黄酮的主要化学成分。韩红祥[8]应用HPLC-MS联用技术,研究了不同基源蜂胶指纹图谱,可以作为蜂胶质量测评的重要方法。杨明等[9]研究发现,蜂胶总黄酮可明显降低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血清中AST、CPK、LDH活性。证明了蜂胶总黄酮的细胞形态有明显的改善,炎细胞浸润和间质水肿程度均有减轻。提示蜂胶总黄酮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在研究大鼠心肌急性损伤的过程中,发现蜂胶总黄酮尤其对血瘀型大鼠体外血栓的产生,具有显著的抑制功能。郭金昊[10]通过运动平板观测研究表明,蜂胶总黄酮制剂针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有良好疗效,可以增加心肌储备能力,改善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减轻病人的消极情绪。王海华等[11]针对蜂胶总黄酮血管舒张功能的效应和机制的研究,阐述了蜂胶总黄酮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并且阻滞电压门控Ca2+通道相关。
3.1 痰饮水湿之邪在心系疾病中的致病机理 中医认为痰饮水湿积聚胸中,会蒙蔽心阳,心阳受遏又会导致津液不化,易生有形痰饮,无论是有形之痰饮,还是有形走窜之痰,都是胸痹心痛、心力衰竭等心系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素问·水热穴论》中论述“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12]被后世中医奉为诊治胸痹心痛的大法。中医有怪病多痰的理论观点,认为情志抑郁等惊悸怔忡多因无形之痰饮蒙蔽心窍。治疗有形和无形之痰邪在心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作用。
3.2 瘀血因素在心系疾病中的致病机理 《医学入门》提出“血随气行,气行则行,气止则止,气温则滑,气寒则凝”[13]的经典气血运行论述。心病过程中,前期因心功能下降,宗气不足等原因必然导致血行无力,血行无力又会导致气行不畅。反之气行不畅又会导致血行不畅的加重,血行不畅日久则瘀血生,瘀血生而最终导致心系血脉阻滞,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等危机重症。国医大师邓铁涛[14]教授提出心力衰竭“病机可概括为本虚标实,其中心之阳气(或兼心阴)亏虚为本,瘀血水停为标”和“心气虚是心衰的最基本病机”的观点。认为心阳不足,推动气血运行无力,会出现血行迟滞的表现,最终出现血脉瘀阻而导致心力衰竭。在这过程中,心阳不足是心力衰竭的内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过程中占决定性作用。标实之邪是由本虚演变而来,人体阳气的不足,可以导致血瘀和水饮等有形实邪的产生。
3.3 经络致病因素在心系疾病中的致病机理 《难经·二十九难》:“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难经本义》对此的解释为,“阴维行诸阴而主荣,荣为血,血属心,故苦心痛。”[15]阐述营血耗伤所致的心痛类型;《内经博议》[16]对此解释为:“阴维为病,必少阴竭于里,而见穷阴之厥逆,故苦心痛。”《难经》提出的阴维为病苦心痛,为心力衰竭的中医针灸诊治提供了思路。《金匮要略》中亦提到阴病十八中,即包含“心痛拘急”,认为心痛,心脉拘急疼痛等心力衰竭相关的疾病属于“阴病”的范畴。
国内外对蜂胶及蜂胶总黄酮作用于心血管方面的研究报道,证实了蜂胶在心血管方面拥有广阔的研究空间。殷常春[17]报告蜂胶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具有独特价值。周志龙倡导蜂胶能够发挥“血管清道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18]。丁云录[19]研究蜂胶与灵芝制品对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空腹血糖有较好的控制疗效。郭金昊[20]临床研究,蜂胶总黄酮滴丸在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型中取得较好的疗效。中医认为胸痹心痛、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绞痛、高血压等相关心血管疾病,因其病因总属本虚标实,总结古人经验,可以得出概括为有形实痰易导致痰瘀阻滞心络等以邪盛为主要矛盾的心系疾病;而无形虚痰易导致心脏功能或情志抑郁等以正虚为主要矛盾的心系疾病的观点。以中医观点分析蜂胶类产品及蜂胶总黄酮,作用于心血管方面治疗机理,可概括其功效为扶正祛邪,蜂胶补益气血为扶正功效,其抗氧化、抗炎、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为祛邪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