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伊滨区农村工作办公室, 河南 洛阳 471000)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及其变种、猪伤寒沙门氏菌及其变种、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2-4月龄仔猪,故称“仔猪副伤寒”。潜伏期为2 d到数周不等。临床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亚急型和慢性型以肠道内发生纤维素坏死肠炎为特征。
仔猪副伤寒的主要症状是严重下痢,本病多发生在2~4月龄仔猪中。传染源主要是病猪和带菌猪,呈地方流行和散发,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饲养管理不善、天气突变、换料等都可以促进本病的发生。
(1)急性型(败血型)急性型以败血症病症为主,多见于断奶后的仔猪,偶尔在大猪和成年猪也有发生。仔猪出现体温升高至41℃~42℃,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病初先便秘,后下痢,粪便恶臭带血。病后期有腹痛和尖叫症状。耳根、后躯及四肢皮肤出现大片紫红色斑点。后呼吸困难,体温下降,出现咳嗽、痉挛,于3~9 d内死亡,死亡率很高。剖检可见心脏、咽喉及胃黏膜出血;脾脏显著肿大、边缘钝,呈蓝红色,触压时感觉绵软,类似橡皮,可以看到肿大的淋巴滤泡;肝肿大,肾也肿大、充血和出血。
(2)慢性型(结肠炎型)慢性仔猪副伤寒临床上多与慢性猪瘟相似。主要症状为反复下痢。病猪体温高达40℃以上,畏寒,扎堆,眼有脓性分泌物。下痢与便秘交替发生,粪便呈灰绿色,混有黏液、血液,猪体消瘦,皮肤出现弥漫性湿疹,在腹部可见千涸的绿豆大小的痂块,揭开痴皮见浅表溃疡。可伴发肺炎,出现咳嗽和呼吸症状。病程2~3周或更长,转归死亡或预后不良,病死率25%~50%。耐过者,往往成为僵猪。病变位置在盲肠和结肠,以坏死性肠炎为主要特征。多见于盲肠、结肠或回肠后端,肠壁黏膜呈灰黄色或淡绿色麸皮样物质,剥开见红色,边缘有不整齐的溃疡面。肠系膜淋巴结弥漫性坏死,肠壁增厚。肝、脾肿大,呈干酪样,这是猪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
(1)应该注意平时的管理和圈舍的卫生条件,圈舍要经常打扫,料槽要常冲刷,圈舍保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同时做好平时的消毒工作。仔猪要分槽饲喂,提前补充饲料,防止乱吃不洁食物。给以适合仔猪的优质饲料,增强仔猪抵抗力,防止突然更换饲料。
(2)注射疫苗。仔猪可采用15~20日龄首免,1个月后再加强免疫1次。
(3)发病后,应隔离病猪,及时治疗。根据情况,对健康猪可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100 g/t进行预防。
对于仔猪副伤寒病的预防,关键在于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以增强仔猪抵抗力。圈舍要清洁,经常保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注意给仔猪提前补料,对断奶仔猪可根据体质强弱和大小进行分槽饲喂,要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要防止突然更换饲料避免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