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生物标志物在炎症性肠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2018-02-12 14:11:10韩呈武综述曹永彤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年15期
关键词:活动度灵敏度粪便

郑 静,张 铁,韩呈武 综述,曹永彤 审校

(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29)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及少部分未分类结肠炎。IBD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反复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病程迁延,缓解与复发交替,没有根治方案,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IBD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内镜和组织病理检查是评价IBD疾病活动度的金标准,但内镜检查是一项侵入性检查,需要做肠道准备,且耗时长、费用高,对患者,尤其是儿科患者是一种痛苦的体验。因此,需要一种或一类无创、可靠、方便、经济的能准确反映肠道炎症活动性的标志物来协助IBD的诊疗和动态监测。目前,临床常用于评估IBD疾病活动度的实验室标志物主要有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降钙素原(PCT)等。但是这些指标多综合反映全身炎症,特异度及灵敏度有限。而粪便生物标志物(FM)因与肠道黏膜直接接触,在反映肠道黏膜炎症方面可能更为准确和灵敏,对于IBD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用于IBD诊疗研究较多的FM是粪钙卫蛋白(FC)和粪乳铁蛋白(FL),也有部分研究表明S100A12、丙酮酸激酶(PK)M2型(PKM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新喋呤、白细胞介素(IL)-1、IL-6、IL-17A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作为IBD的FM[3-4]。下面就FM在IBD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 可应用于IBD诊疗的FM概述

1.1FC 钙卫蛋白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3.6×104的钙锌结合蛋白,是由两个异源钙结合蛋白(S100A8和S100A9)组成的二聚体,属于S100蛋白家族成员,主要来源于中性粒细胞,占其细胞质蛋白的60%,小部分来源于单核细胞和活化的巨噬细胞[5]。在IBD中,尤其在活动期,黏膜中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脱落入肠腔,导致粪便中FC明显升高。FC在粪便中匀质存在,能抵抗细菌和蛋白酶降解作用,在室温下性质稳定,最长可保存1周,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定量检测[4]。研究发现FC与IBD疾病活动指数和内镜下活动度评分相关,且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CRP[6]。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IBD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中建议有条件可将FC作为辅助检查[7]。

1.2FL 乳铁蛋白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8.0×104的糖蛋白,可与铁结合,属于转铁蛋白家族。乳铁蛋白主要储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肠道内皮细胞中,它通过限制铁利用来抑制细菌的生长。在炎症状态下,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释放乳铁蛋白,因此可以作为一种炎性标志物。FL能抵抗蛋白酶水解作用,在室温下性质稳定,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4]。研究表明,FL在IBD患者中明显升高,中度CD或UC患者FL的水平均高于轻度或缓解期患者[8]。

1.3新喋呤 新喋呤是人体内三磷酸鸟苷代谢、四氢生物喋呤合成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低分子嘧啶化合物。主要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是反映体内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轴所介导的细胞免疫状态的主要标志物[9]。据报道,在一些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中,如移植物抗宿主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脓毒败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胰腺炎等疾病,患者血液和尿液标本中的新喋呤会明显升高[10]。有研究表明粪便新喋呤也是评价IBD活动性的一种可靠的生物标志物,且其在预测IBD患者内镜下疾病活动性的准确性与FC相当[11]。

1.4MMP-9 MMP是一种含锌离子催化中心的肽链内切酶,参与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从而引起组织或器官损伤。MMP-9 主要由结肠上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参与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造成肠黏膜组织的损伤[12]。研究表明UC患者肠黏膜MMP-9表达明显增高,不同活动度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UC患者肠黏膜MMP-9表达上调与严重度相关[13]。KOLHO等[14]研究显示活动期IBD 患者粪便中MMP-9水平明显升高,并且UC患者高于CD患者。粪便MMP-9为黏膜损伤的一项标志物,可用来评价UC患者的黏膜炎症和损伤情况。

1.5S100A12 S100A12是S100蛋白家族成员之一,主要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占其细胞质蛋白的5%,小部分来源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S100A12具有上调内皮细胞黏附分子、活化并趋化炎性细胞和抗菌活性等功能[3]。KAISER等[15]研究发现IBD患者粪便中S100A12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肠易激综合征(IBS)组,且活动期高于缓解期。HEIDA等[16]也发现与健康个体相比,初诊儿童和青少年IBD患者的粪便S100A12明显增高。目前S100A12应用于IBD诊疗的研究相对较少,未来尚需要更多研究来评估其在IBD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1.6PKM2 PK是细胞糖酵解通路的关键酶。人体内PK有L、R、M1和M2共4种同工酶,其中L型主要表达在代谢旺盛的肝脏、肾脏和小肠等组织,R型主要表达于红细胞,M1型表达于肌肉和脑,M2型表达于胚胎组织、干细胞和肿瘤细胞[4]。早前PKM2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近来人们发现IBD患者粪便PKM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KM2可以在粪便中稳定存在2 d,稳定性略逊于FC和FL[17]。

1.7其他 尽管IBD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但研究表明炎性因子和趋化因子,如IL-1、IL-6、IL-17A和TNF-α等参与了IBD 的炎性反应,其在粪便中的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IBD 疾病活动性[4]。另外,肠道微生物感染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FUKUDA等[18]通过末端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的方法分析UC 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肠道微生物群,通过判别分析,发现判别分数(Ds)随疾病活动性增加而降低,可能成为UC疾病活动性的生物标志物。这些FM由于本身性质不稳定,或没有简便易行的检测手段,相关研究较少,目前并没有应用于IBD临床诊疗。

2 FM在IBD诊疗中的应用

2.1应用于IB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IBS的临床表现与IBD类似,但IBS患者无肠道炎症细胞浸润,而IBD患者肠道黏膜存在程度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故中性粒细胞来源的炎性标志物可以用来鉴别IBD和IBS。VAN RHEENEN等[19]进行的一项纳入6个成人研究(670例)和7个儿童研究(371人)的Meta分析表明FC能够准确鉴别IBD与IBS。在成人中,FC诊断IBD的灵敏度为93%,特异度为96%;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和76%。通过FC筛查将使67%的成人和35%的儿童避免不必要的内镜检查,但由于假阴性结果,6%的成人和8%的儿童可能会诊断延迟。KOLHO等[14]发现,FC可以较好地鉴别儿童IBD和非IBD患者,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96.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44 (95%CI为 0.907~0.981)。而BORKOWSKA等[8]发现FL(>13.3 μg/ g)区分儿童IBD和对照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7%和92.7%。MENEES等[20]的Meta分析表明CRP≤0.5 mg/dL或FC≤40 mg/ kg基本上可以从存在IBS症状的患者中排除IBD。MINISTRO等[2]认为以临床区分IBS与IBD为目的设定cut-off值,FC<50 mg/kg为阴性,50~150 mg/kg为弱阳性,>150 mg/kg为阳性;FL<7.25 mg/kg可考虑为阴性。KAISER等[15]研究发现IBD患者粪便中S100A12平均水平高于IBS患者,在鉴别IBD和IBS方面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和96%。ANNAHAZI等[12]研究显示UC患者的粪便 MMP-9明显升高,cut-off值为0.245 ng/mL时可以较好地区分UC 和IBS或健康志愿者,灵敏度为85.1%,特异度为99.99%,AUC为0.939。尽管各类研究的病例人群有差异,各标志物的单位不统一,cut-off值差异很大,但大多数研究数据表明,IBD患者的FM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可考虑用于疑似IBD患者的初筛。

2.2评价IBD疾病活动度 在IBD活动期,黏膜表面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相应的粪便中炎症细胞和炎性因子增多。研究表明,活动性IBD患者中FC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内镜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到的肠道黏膜炎症浸润程度一致。ZITTAN等[21]发现,在UC患者中,FC与临床Mayo评分和内镜下Mayo评分相关(r=0.63和r=0.96,P<0.000 1);在CD患者中,FC与内镜下疾病活动度相关(r=0.61,P<0.000 1)。SCHOEPFER等[6]的研究显示,FC>50 mg/kg预测黏膜炎症的灵敏度为93%,特异度为71%。FC与内镜下疾病活动度相关性最高,优于其他临床指标,包括CRP、白细胞和CD活动指数(CDAI)等。LABAERE等[22]则发现FC检测轻度UC的灵敏度为71%~100%,检测中度至重度UC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7%~86%;而在CD中,FC只能区分缓解和中度至重度疾病,灵敏度为83%~86%,特异度为75%。但SHIMOYAMA等[23]在122例无结肠受累的CD患者中的研究表明FC水平与小肠炎症程度呈正相关。

除了FC,FL和MMP-9也被证明与IBD疾病活动度相关。SIPPONEN等[24]的研究发现FL与内镜下疾病活动度相关,灵敏度为66%,特异度为92%,优于CDAI或CRP。ANNAHAZI等[12]的研究则提示在评估IBD疾病活动度方面MMP-9要优于FC,其与Mayo评分和内镜下活动度均相关。cut-off值为2.38 ng/mL时,MMP-9可以较好地区分活动性和缓解期UC,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83.3%。FM(如FC、FL、MMP-9等)水平与IBD内镜下评分及临床指数等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辅助内镜检查,用来评估IBD疾病活动度,监测疾病进程。

2.3评价疗效 目前,IBD患者的治疗目标已经由临床症状缓解转向达到肠道黏膜愈合,但尚没有黏膜愈合的统一定义,其主要评价方法是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一般认为黏膜愈合的标准为Mayo评分为0。KIM等[25]通过病例回顾性研究发现,UC患者中黏膜愈合者(Mayo评分0)较未达到黏膜愈合的患者临床缓解期更长。

研究发现FC和FL是黏膜改善的可靠标志物,内镜显示对治疗有应答者的FM趋于正常,而在大多数内镜下无应答者FM仍然异常[26]。GUIDI等[27]发现,对TNF-α治疗有应答者FC水平低于无应答者。FC≤168 μg/g预测持续的临床反应性的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76%。预测黏膜愈合(FC≤121 μg/g)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和57%。而HASSAN等[28]检测了44例难治性UC患者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前后的血清和粪便的生物标志物,发现在所有测试参数中,FC对临床缓解(AUC=0.826)和黏膜愈合(AUC=0.949)具有最好的预测价值。YAMAGUCHI等[29]也得到类似结果,FC预测Mayo 0/1的AUC为0.869,优于CRP、ESR等指标。PATEL等[30]发现在UC中,FC≤60 μg/g可以预测深度缓解(AUC为 0.92,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87%)和更深度缓解(AUC为0.91,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90%)。上述研究表明,FC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内镜的替代指标,用于评价患者对治疗方案的反应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也可用于预测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

2.4预测疾病的复发 缓解期IBD虽然没有症状,但肠黏膜炎性浸润可能依然存在,当炎症细胞数达到一定阈值后,就会复发。FM能够检测到临床症状不明显的黏膜炎症,且与IBD内镜下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可用于预测复发风险[3,5]。LOBATON等[31]检测内镜下提示炎症活动的无症状患者的FC,发现81.8%的患者FC水平≥280 μg/g。GARCIA-SANCHEZ等[32]对135例IBD临床缓解患者的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复发患者的FC水平(444 μg/g)高于维持缓解者(112 μg/g,P<0.01)。FC>200 μg/g的CD患者复发的风险比低FC水平患者高4倍;而FC>120 μg/g的UC患者复发的风险比低FC水平者高6倍。GISBERT等[33]长期随访163例临床缓解期IBD患者,结果发现复发患者FC水平[(239±150)μg/g]高于持续缓解者[(136±158)μg/g,P<0.001],高FC(>150 μg/g)或FL阳性的患者复发风险更高。TIBBLE等[34]发现FC(>50 mg/L)预测IBD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和83%。OSTERMAN等[35]研究表明在FC水平较高的缓解期UC患者中,增加美沙拉秦的剂量可降低FC水平,且复发率降低。高FC水平(> 200 μg/g)的患者较早出现临床复发。以上数据表明,FC或FL可用于预测IBD的复发,高水平的FC或FL提示复发风险较大。

2.5术后监测 近来多个研究证实FC可应用于IBD患者肠切除术后监测。YAMAMOTO[36]针对肠切除术后的CD患者的研究表明,FC水平升高的患者内镜下复发的发生率(75%)明显高于维持低水平的患者(9%)。 FC>140 μg/g对内镜下复发的预测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91%,阳性预测值(PPV)为75%,阴性预测值(NPV)为91%。WRIGHT等[37]也发现,结肠切除术后6个月疾病复发患者的FC水平(275 μg/g)大于持续缓解的患者(72 μg/g,P<0.001),FC>100 μg/g预测内镜下复发的灵敏度为89%,特异度为58%。LOPES等[17]针对发生吻合口狭窄的CD患者研究发现,在评估内镜下复发方面,FC>90.85 μg/g的灵敏度为95.5%,特异度为69.2%,PPV为72.4%,NPV为94.7%;而FL>5.6 μg/g的灵敏度为77.3%,特异度为69.2%,PPV为68%,NPV为78.4%。因此,FC和FL可作为无症状吻合口狭窄的CD患者内镜下复发的良好预测指标。对于肠切除术后的IBD患者,术后连续监测FC或FL水平能有效预测疾病复发,减少不必要的内镜检查。

综上所述,FM相较于血清学标志物,对肠道炎性反应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大量研究数据证实,FM,尤其是FC,可用于协助诊断IBD,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动态监测疾病活动度,并判断复发风险。

3 FM应用于IBD诊疗的局限性

尽管上述多项研究表明,FM对于IBD的鉴别、活动性判断、复发的预测及药物疗效的评估有很高的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其在IBD诊疗中的应用也存在一定局限性:(1)特异度欠佳。以FC为例,在细菌等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中,肠道功能不全及其他原因致肠道黏膜渗透性升高的情况下,FC水平也会明显升高;在结肠肿瘤患者中,FC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另外消化吸收状态,质子泵抑制剂(PPI)、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摄入均会影响检测结果[5]。(2)综合目前研究数据,FC 和 FL cut-off值范围很宽泛,灵敏度和特异度数据差异很大。可能有以下原因:(1)未细分疾病类型是UC还是CD;疾病部位在于结肠还是小肠;疾病活动度高还是低;术前还是术后等。(2)检测方法,LABAERE等[22]比较了6种FC的检测方法,发现不同检测方法的定量值相差5倍,说明检测方法需要设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化。 检测时间点不同。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细分疾病类型、疾病活动度和检测时间点,这样才能得到更准确可信的数据。(3)使用FM来评估IBD患者治疗效果时,不同检测时间节点,反映的情况也不一样,故最佳检测时间节点是评价的关键。目前对于FM检测时间节点尚无统一意见,同一患者的连续检测可能对疾病的监测效果更好。

4 小结和展望

IBD易反复发作、病情迁延,疾病筛查、病程动态监测,极大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内镜及病理检查虽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特异度,但因其有创性、痛苦体验和费用高,患者依从性较低,大大影响疾病的监测。FM检测标本采集和保存简便,无创且经济、客观,在IBD筛查、诊断、评估及随访中具有更大优势。IBD的FM包括FC、FL、新喋呤、PKM2、S100A12、MMP-9等,在IBD的诊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迄今尚未发现其中一种可以代替传统的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相信随着对IBD病因及机制研究的深入,检验技术的进步,将会发现更多具有高特异度、灵敏度的粪便标志物。

猜你喜欢
活动度灵敏度粪便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移植粪便治疗克罗恩病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武警医学(2018年10期)2018-11-06 07:04:32
地下水非稳定流的灵敏度分析
“粪便移稙”治病真有用
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无后备灵敏度的220kV变压器后备保护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