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2018-02-12 13:32林一雄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大学生

林一雄

(集美大学 计算机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为进一步落实并实施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主旨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努力推进高等院校辅导员团队职业化以及专业化建设,教育部修订通过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中强调,深化明确辅导员是进行当代大学生思想和政治教导的中流砥柱,是高等院校大学生基本思想政治教导以及管理工作的组织者、运营者、指导者。辅导员顺利地开展工作有利于促进校园秩序的稳定、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正是因为高校辅导员的存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升其职业能力势在必行,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进行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1]。规定中,对高校大学生辅导员的职业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恪守爱国循法、爱岗爱生、教人为本、一生学习、于人为师的职业操守;围绕学子、关爱学子、帮助学子,把控学子学习生活规律,努力加强学子思想政治能力、道德文化修养;带领学子正确清晰地认知世界以及我国发展宏图、正确认知我国特色和全球对比、正确认知当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知宏伟志向和诚实勤恳,努力做成又红又专、德才双修、全方面提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可靠可信接班人。”文件还对高等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具体规定了其在工作内容、能力要求等方面的标准。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提升其职业能力,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高校应当根据当前经济、社会以及高校法治的实际情况,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

1.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是指其在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对学生进行成长与发展的指导以及管理日常事务等过程中,影响其工作开展和完成质量与效率的主观影响因素,包括作为辅导员应当拥有的宽口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等[2]。

2.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特性。一是对大学生行为的导向性。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在其校园生活中最经常接触的对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对其加以引导和教育,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关怀的现实性。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其职责在于帮助大学生解决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就业等诸多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十分贴近。三是对大学生知识体系的延展性。时代是进步的,社会是发展变化的,针对大学生开展的思政教育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走在时代前列,对其职业能力的知识体系进行不断地拓展和更新。四是对大学生学习的持续性。高校辅导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教育者,并据此开展理论方面的研究,因此,在提升辅导员应当具备的职业技能的过程中,还要对其应当具备的理论知识体系进行不断地丰富和拓展,甚至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3.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组成。一是关心与爱护学生的热心。由于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生活中最为信赖和尊重的长者,因此应当有一颗爱护与关心学生的热心,充分尊重学生,这是作为辅导员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二是具备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高校辅导员严格说起来也是大学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因此,也应当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与行为规范,严格进行自我约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发挥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好榜样,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引导其健康成长。三是爱岗敬业。高校辅导员应当尊重并热爱自己的岗位工作,主动关心学生的健康和成长,发自肺腑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真心实意地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成为他们人生当中的良师益友。四是拥有复合职业能力。高校辅导员应当主动学习并掌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关知识和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具体实践,不断进行思考与总结,努力积累知识,不断进行科研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甚至成为专家型人才[3]。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建设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当下,我国高校辅导员在新形势下还无法完全承担起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这就要求必须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进一步建设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首先,有助于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加强高等院校辅导员的教育与培训,多渠道结合,及时更新辅导员团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高高等院校辅导员的各方面能力;其次,有利于提升高校辅导员自信心,提高职业认同感。辅导员的工作常常被别人看做是短期的职业,只能作为职业生涯过程中的一个跳板。而通过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可以让辅导员不受到各种束缚,全身心地融入本职工作,增强对本职业的认同感与自信心;再次,有助于提升辅导员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通过不断地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能够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及业务水平,让辅导员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让辅导员的形象发生变化,这才能让辅导员这一职业得到尊重与羡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社会地位[4]。

2.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一般高校对于学生管理工作采用的都是辅导员管理制度,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有助于释放高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的整体素质有较大地提升,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教育管理者,服务帮助学生,支持学生的学习生活。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一线思政工作者,较容易清楚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生活习惯,并且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容易影响到学生。辅导员的职业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具备较高能力水平的辅导员往往能够带给学生更大的帮助,使学生能够真正发展起来,成为学生发展的指路明灯以及健康成长的知心友人。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为了自己,真正转变学习观念,通过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人才队伍的建设,只有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让辅导员队伍更专业,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大学生。

3.有利于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高校文化建设追求的目标。高校辅导员负责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思想政治教育,他们与学生融为一体,既是老师也是朋友。高校辅导员在推进高校文化建设以及创新高校文化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学生在校园活动中能够得到熏陶与锻炼,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辅导员作为指引者,不管是常规的管理教育还是各种创新活动,都要求辅导员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能力水平,以此来更好地管理、服务学生。所以,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有助于让工作机制更健全,让工作思路更丰富,通过不断地创新活动内容,将校园建设成为和谐校园。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1.人员配置不足,职责分工不明确。由于学校编制和管理制度的限制,辅导员配置不足的现象比较常见。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辅导员与学生配置比例,很难真正落实,导致现实工作中,辅导员还需兼任多项事务性工作,无暇研究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相关需求,更没有心思去学习新技能,吸收新知识来增强对于学生的辅导,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

2.队伍流动性大,缺乏职业意识。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进入高校的工作人员往往都将其看作是过渡阶段。高校辅导员由于数量不够,常常通过采取一些手段来应急,例如,规定新教师必须先担任几年的辅导员后再转为教师任教。高校辅导员缺乏职业意识,大部分对这份岗位不热心,不认同本职工作,造成队伍流动性太大,有的专业甚至一学期就更换一次辅导员,这不仅让学生无法适应,而且导致辅导员尚未真正融入学生当中就已经离开了,也就谈不上高质量地管理学生的各项工作。

3.专业化水平低,与工作需求不相适应。高校辅导员主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仅需要具备较强的政治功底,还要拥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以及渊博的知识。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大都是各个专业优秀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他们一踏入校园就开始从事辅导员工作,由于经验限制,再加上专业化水平比较低,在管理学生的日常工作时往往比较吃力,甚至有心无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生的成长。

4.欠缺完善的辅导员考评机制。当前,高校全员育人的教育目标与辅导员孤军奋战的现实情况不相适应,且两者之间的矛盾呈激化趋势。当前高校的知识教育体系完全割裂了学生的工作体系。高校教师只负责传授专业知识,然而当前的评价体系没有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与操作方式,专业教师常常只关心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并不参与到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而高校辅导员仅负责教育学生,在学生的学业规划以及成绩评定等方面并不参与。当前高校辅导员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辅导员相对来说还是一个弱势群体。当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站在最前线的一般都是辅导员,是事件发生后的第一负责人,然而在津贴补助以及劳动保障等方面,跟其他同级别的高校员工相比,辅导员这一职业并不占优势,且存在风险[6]。

四、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途径

1.明确辅导员职责,严把招聘关。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相应的职业能力标准,明确规定了高校辅导员应该履行的核心岗位职责,但是对于不同的高校具体要求也不同。选拔出来的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宣传。高校辅导员还应当具备一定的班级、团委建设能力,为建设优秀班级而努力。此外,高校辅导员的职责还包括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服务,保证学生能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生活。招聘高校辅导员时,应聘者除需具备相应的政治素养及工作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才艺,这样才能够在担任高校辅导员时,有足够的能力去组织开展各种活动。

国家教育部规定,高校在进行辅导员招聘时,应当严格按照1:200(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进行招聘,同时选聘标准比较严格:共产党员,硕士学历,相关专业,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性格开朗,充满热情,有责任心等。通过全方位的考查,在笔试环节中考验应聘者的心理、政治以及业务素质,还应当设置才艺展示以及面试程序来选聘辅导员。经过层层筛选确定入围名单,通过体检后才能真正上岗。此外,高校对于新聘辅导员应当采取经过培训,然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的准入机制。

“能岗匹配”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一原则体现的就是能力与岗位相匹配。所以,在招聘高校辅导员时,学校在结合教育及思政工作规划的基础上,确定出辅导员名额以及结构比例。从源头上做起,为建设一支综合素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辅导员队伍而努力[7]。

2.加强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当前新上岗的辅导员一般都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从学生转变成教师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的。特别是对于工科类的辅导员,由于没有足够了解所负责学生的专业情况,往往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说行外话,导致学生对于辅导员的专业能力产生质疑,面对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的咨询或者提问时不能得心应手地回答,增大了谈话失败的风险。不要求新任辅导员具有较深的专业能力,但至少要知道所负责学生的专业是什么,实践科目有哪些是比较重要的,对于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对应的龙头企业有哪些,在学生毕业后怎样选择工作。假如连这些基本情况都不清楚,就谈不上管理学生,服务学生,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也提供不了帮助。

在此情况下,加强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也得到了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高校开展辅导员培训活动必须具有针对性,从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专业技能及业务水平方面入手,辅导员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教育本质上也是提升辅导员的自我认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便于辅导员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同时辅导员的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辅导员在学生中的地位,还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3.加强管理,健全考评机制。为了保证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增加辅导员的工作热情,高校必须重视保障辅导员相关的利益,通过人文关怀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只有进行人性化管理,才能让辅导员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只有得到党政机构的重视以及高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协助,让辅导员在有利的环境下成长,才能让辅导员感受到自身受到的重视以及肯定,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才能培养出顶尖人才。对高校辅导员的科学管理离不开考评机制,在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时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结合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理论水平等进行考查并量化,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工作能力出众并成绩显著的辅导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综合考核辅导员的工作成效,并根据工作情况给予相应的教学职称,再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待遇以及政策倾斜;设置院校两级管理模式,每年评选先进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制定奖励机制,对于这些优秀人才在评比或者出国深造中享有优先权利。以这样的形式来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推广优秀辅导员的先进事迹,让全校教职员工对于辅导员这一职业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于工作能力较低并且工作成效甚微的辅导员,采取将其调离辅导员岗位,或者安排其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等措施,确保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工作的高效性。

我国高校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在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根据我国高校在教育培养方面的需要,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对大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切实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这一教育理念。高校辅导员从其身份上来讲,也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不仅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更是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就业等进行帮助和指导的良师益友,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充当着人生导师的重要角色,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健康成长和成才,更是影响着我国高校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必须重视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切实采取有力的措施,探索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最佳路径。

猜你喜欢
辅导员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