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雄
(南京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护理人才有全世界流动的趋势。我国护理人才的输出量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高学历、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护理专业人才已经成为现阶段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双语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并且在次年将双语教学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近年来,多所高校陆续开展了双语教学试点工作,大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一项涉及全国135所高校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目前开设双语课程的学校比例已高达97.8%[1]。然而由于护理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双语教学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并未广泛普及。随着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高等护理教育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针对现阶段面临的各种问题,护理教育者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教材是师生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手段,也是师生之间沟通的重要媒介,因此,教材的选择和建设对护理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护理专业双语教学在我国开设的时间不长,对于教材的建设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在双语教学开展初期,部分高校曾考虑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或将现有中文教材翻译成英文进行授课,国外原版教材虽然具有更为前沿的内容以及更加准确的表述,却与我国国情不符,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及学科设置差异较大,且普遍较厚,在不具备良好外语水平的前提下,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因此,不适合直接用于国内高校的护理专业双语教学。而直接将现有中文教材翻译成英文则容易出现混淆表达、翻译错误等问题。为了保证知识的准确性以及语言的规范性,在以中文版卫生部规划教材为蓝本,以国外原版教材为参考,结合护理专业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并融合国际护理理念的基础上,国内外双语护理专家与教学专家尝试共同合作进行护理双语教材的编写。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已初具成效,教材内容目前已涵盖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主要学科。其中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中文版护理专业双语教材在国内高校的护理双语教学中应用最为普遍,该类教材以英文为主体,并在每章节之后附有英文蓝本的中文翻译。在实际应用中既满足了双语教学的要求,又保证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但也有研究者在使用时发现该系列教材中存在部分错误内容[2],因此,依然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
双语教学师资的保证是开展高质量双语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的英语水平及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参与双语教学的教师除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之外,还应具备熟练的英语表达及应用能力。虽然现阶段高校教学队伍中大多数教师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但同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较高英语水平的教师依然较为稀缺。为解决这一难题,部分院校采用聘请公共英语教师的方式进行授课,但其护理专业知识的缺乏无疑会影响授课的效果,更多护理院校选择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专业课教师承担双语教学任务。既往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授课中仍然采用以汉语为主的教学方式,仅针对部分专业术语进行英文翻译及讲解,实际上并未达到理想的双语教学效果。
为了构建优质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首先,应注重对双语授课教师的选拔,高校应选拔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及授课经验并且英语水平相对较好的教师作为培养对象,通过各种途径创设条件与国外高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术交流、师资交流或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学习,以提高任课教师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其次,高校可以创造条件,吸引留学回国的专业教师承担双语授课任务及双语教学研究工作。此外,由于国内各高校在开展双语教学的时间、范围、程度上差异性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护理院校现已储备大量具有专业水平和英语能力的优秀青年教师,因此有关部门应建立人才交流制度,以最大程度地实现高校间的师资共享[3],同时有助于促进高校自身双语教学队伍的建设与进步。
既往研究显示,学生对双语教学目的的认识程度和学习的投入程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对双语教学持积极态度的学生会努力配合老师的授课,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持消极态度的学生则会敷衍应对并因未感受到自身的明显进步而更加排斥双语教学。因此,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双语教学能否取得成效的前提条件。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畏难情绪。护理专业课学习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开设双语教学也意味着学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完成学习任务,尤其对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畏难情绪尤为明显。此外,在中学阶段,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以应试教育为主,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学生普遍对于双语教学课程的学习缺乏信心。影响学习态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对于双语教学重要性及意义的认识程度。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关于学习英语的目的,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应付考试、提高能力、找工作[4],而只有少部分同学选择了出于个人兴趣。研究发现,大四学生对于双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远高于低年级学生,这可能与随着学习的加深,学生逐渐意识到专业英语在工作以及学习中的重要性有关。
在此基础上,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之外,还应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以帮助学生对抗畏难情绪并使其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语言学习必然会经历一个漫长的量的积累过程才会实现质的飞跃,在此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和教师一起努力,共同面对困难,共同进步。考虑到双语课程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新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兼顾语言及词汇的学习较为困难[5],因此,可适当增加课时,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与掌握授课重点。此外,护理院校可通过选派优秀本科生与国外高校进行交流学习或定期邀请已经工作的临床护士回校进行经验交流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对于学好专业英语重要性的认识,坚定学习信念。
双语教学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对于首次进行双语授课的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与尝试,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机会有限,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需更加慎重。预讲、征求学生意见及同行评议是一种能迅速提高授课质量的好方法[6]。因此,在备课阶段应格外重视预讲工作,并针对学生以及同行专家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改进。双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争取在达到现行教学大纲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基础上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因此,教学的重点依然要放在专业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训练方面,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英语授课的比重,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入深。虽然很多院校规定双语教学中英文授课的比例不应低于50%,但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学生希望每节课的英文授课比例低于这一标准[7]。因此,在进行双语授课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找寻最合适的中英文比例的平衡点,以免将双语教学上成翻译课。
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授课效果,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可选择在双语课程开展之前将相关章节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专业词汇提前告知学生,以提高预习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授课时应避免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尝试采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教学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提问以及回答问题,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8]。此外,教师可应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结合慕课、微课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后,教师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等教学媒介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及时解答,对于授课中的重点知识可通过发布思考题、组织在线测试或布置课后作业等形式进行巩固学习,在此期间应尽可能以英文为主要沟通方式,以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及英语思维能力的双重提升。
除此之外,在双语课程的考核方面,应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构成比,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和讨论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换算成平时成绩,以提高学生参与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在期中或期末考试时,可针对部分重点知识采用英语形式进行命题并要求学生用英语作答,以检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学习效果。
教学监督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校应成立相关教学督导小组,建立并逐步完善相关督导制度,通过专家听课、逐级听课、教学质量检查、召开学生座谈会、效果总结与课后反馈等形式对双语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此外,双语教学无疑增加了任课教师的教学压力,无论是在备课阶段还是课后对教学效果的检测阶段,任课教师都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护理院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制度,如在工作量计算时乘以一定的系数,为双语教学研究工作提供相应的教学研究经费支持或为双语授课教师提供出国进修机会等,以鼓励教师进行双语授课,提高教学积极性。
在护理专业本科生中开展双语教学是促使我国护理专业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优质国际型护理人才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国护理专业本科双语教学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护理教育者应正确认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从自身实际出发加以改进,以推动护理双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质的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