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烨,应双伟,杨巧巧
患者,女性,33岁,孕 12+4周,因“孕检发现白细胞减少1 d”入院。体检:贫血面容,皮肤黏膜未见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血常规:白细胞(WBC)1.3×109/L,血红蛋白(Hb)101 g/L,血小板计数(PLT)102×109/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5.3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6.7s,纤维蛋白原1.50g/L,D-二聚体>20.00mg/L。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异常早幼粒细胞占75%。初步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宫内孕12+4周。请妇产科会诊,并与家属沟通后决定在疾病缓解后终止妊娠。入院当天即予维甲酸片诱导分化治疗,输注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纠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动态多普勒听胎心监测。骨髓染色体提示46,XX,t(15;17)(q22;q21);融合基因提示 PML-RAR融合基因阳性。确诊 APL后加用三氧化二砷针及伊达比星针化疗。期间并发肺部感染、维A酸分化综合征,积极治疗后好转。1个月后复查血常规:WBC 1.7×109/L,Hb 64 g/L,PLT 51×109/L。骨髓提示疾病缓解。再1周后患者血象基本恢复,遂于产科行雷佛奴尔针羊膜腔内注射,胎儿自然娩出,胎盘胎膜自娩不完整,遂行清宫术,过程顺利。继续维甲酸联合伊达比星针巩固化疗2个疗程,达分子生物学缓解,目前已进入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维持治疗。
APL中位发病年龄约40岁[1],起病凶险,常合并DIC,由于全反式维甲酸及砷制剂的应用,诱导治疗期病死率明显下降,完全缓解率达90%以上[2]。一旦怀疑或确诊 APL应立即予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妊娠合并APL较为少见,治疗尚未达成共识。目前无明确依据证实白血病细胞通过胎盘屏障,但是APL均增加了感染、出血、流产、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3]。同时维甲酸、蒽环类药物等治疗药物,均可引起流产、早产及致畸等并发症,尤以孕早期风险较大,孕中晚期相对较为安全[4-5],而砷剂在整个妊娠期均不建议使用[6]。针对妊娠合并APL能否妊娠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多数观点认为:对于孕早期合并白血病患者应先终止妊娠再化疗,而病情危重如合并DIC等情况时,应立即予支持治疗或者联合化疗,待疾病稳定后再终止妊娠;而孕中晚期患者应及时化疗,临产前可短暂停药,产后病情稳定者继续治疗[7]。笔者认为对于考虑继续妊娠患者应充分告知化疗存在造成的死胎、流产、早产及胎儿畸形等风险。本例患者发病时纤维蛋白原低,D-二聚体明显升高,考虑合并DIC,同时处于孕早期,家属商议后决定终止妊娠,并于疾病稳定后行引产术,目前疾病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巩固治疗中。总之,妊娠合并APL是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庭均面临的一项挑战,需要血液科、妇产科及心理科等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争取获得最佳治疗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