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铭,张 炫,乔佳欢,赵贵芳,齐 玲*
(吉林医药学院:1.2015级临床本科2班;2.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吉林 吉林 132013)
遗传因素可能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胃癌的家庭聚集性现象以及在相同的暴露环境下只有少数人患病的事实表明:个体对环境暴露因素和遗传易感性在胃癌发病过程中起着同样重要作用。XU[1]等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的试验方法证实了胃黏膜保护基因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李卡[2]等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发现含有白细胞介素基因(如白细胞介素1RN第2内含子基因)可能提高其患胃癌的风险率。DONG[3]表明影响代谢酶基因的Ⅰ相代谢有关的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酶系统(如CYP1A1、CYP2E1、CYP2C19基因)与胃癌的易感性有关。张伟华[4]等通过试验证实p53基因对胃癌也有着不可小觑影响。
1.2.1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5]。有报道称:Hp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是最强的胃癌危险因素。由于Hp可以引发胃黏膜肠上皮增生,也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而引起关键癌基因如ARID1A(一种癌基因,与胃癌、卵巢癌等肿瘤发病有关)的突变,进而促使胃癌的发生。
1.2.2EB病毒与胃癌
EB病毒感染也可以引起胃癌发生。EB病毒是双链DNA病毒,全世界约95%的成人携带此病毒。1993年MASAYOSHI[6]等将细胞内存在EB病毒感染的胃癌定义为EB病毒相关胃癌,主要表现在男性发病率高并呈弥漫性分布[7],其余的为EB病毒非相关胃癌。EB病毒相关胃癌可发生于任何类型胃腺癌,但中分化型和低分化型胃腺癌中EB病毒相关胃癌的发病比其他类型的胃腺癌多见[8]。乔晓娟[9]等通过收集胃癌手术患者术后标本与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对比的方法表明,EB病毒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1.3.1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对胃癌的影响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研究表明,高盐饮食、腌制食品、油炸食品、烫食为胃癌的危险因素,维生素C、水果和蔬菜摄入为保护性因素。在众多胃癌的饮食可疑危险因素中被认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摄入腌制食品。N-亚硝基化合物是目前公认的可引起人类癌症最主要的一类化合物,是高度可疑的胃癌危险因素[10]。
动物实验证明,用亚硝基胍类化合物饲喂大鼠,小鼠和犬等动物,均可成功诱发胃癌。如果食物中不含这种亚硝基化合物,但含有二级胺及亚硝酸盐,在胃酸的作用下可转变为有致癌性的亚硝基化合物。另外,长期不规律进食会引起胃液浓缩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损伤从而更容易引起慢性胃炎及胃内环境的改变,促使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和真菌毒素的产生,增加致癌物致癌的风险。
1.3.2吸烟饮酒
有学者研究发现吸烟是男性胃癌的危险因素,吸烟与胃癌呈中等强度联系。有研究表明:饮酒与吸烟之间对胃癌无协同作用,饮酒并不增加男性吸烟患者胃癌的危险,但饮酒是女性胃癌的危险因素[11]。也有学者认为饮酒对胃的刺激十分明显。长期大量饮酒,尤其是白酒,酒精含量高,刺激胃黏膜,使黏膜细胞发生改变,造成各型胃炎,以致胃酸缺乏,细菌得以繁殖,促进了致癌物亚硝胺类的合成,从而导致胃癌发生[12]。
精神因素亦是胃癌中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爱生闷气患者较对照的OR为9.38,表明精神病理因素可能通过心理-生理作用使自律神经失调,降低自身免疫力,从而使胃癌的发病风险增高[13]。与此同时,患者可以由于交感神经激活,导致促进肾上腺髓质释放,从而使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使机体的免疫力防御能力降低,这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14]。
由于Hp的存在可以诱导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加速胃癌癌前病变的速度,所以根除Hp对于逆转胃癌癌前病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5]。周丽雅[16]等的随访研究发现:根除Hp后5年持续阴性组胃窦-体部慢性炎症和活动性显著减轻,窦部肠化生明显控制,肠化生和萎缩加重程度均轻于Hp阳性组。吕宾[17]等对胃窦部萎缩患者随访3年后发现:根除Hp后萎缩评分明显下降,而未进行Hp根除治疗组萎缩评分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根除Hp对胃癌的防治具有重大的意义。
李庆明[18-19]等研究表明中药可以通过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来抑制肿瘤血管新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发展。徐莉[20-21]等实验证明中药能有效下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从而抑制肿瘤发展。通过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中药抑制胃癌有很好的疗效。
研究表明[22],Hp感染可显著增加活性氧和活性氮在胃中的产生,会发生氧化应激反应,而氧化应激是胃肠溃疡和癌症的重要发病机理。因此,抗氧化剂的研究对防治胃癌具有重大意义。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3]:某些抗氧化剂与胃肠肿瘤的发生率降低有关,其中以β-胡萝卜素最受重视。天然维生素A和合成的类似物具有潜在的抑制或逆转肿瘤发生的作用。维生素E的抗肿瘤特性可能是通过保护DNA免受氧化损害和预防潜在的基因突变等起抗癌作用。流行病学研究同样表明:绿茶具有确切的防癌作用。饮绿茶可减少约40%胃癌的发生,且随饮茶量的增多、浓度的增高和饮用年数的延长保护作用增强,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参考文献:
[1] XU Q,YUAN Y,SUN L P,et al.Risk of gastric cancer is associated with the MUC1 568 A/G polymorphism[J].Int J Oncol,2009,35(6):1313-1320.
[2] 李卡,杨婕,陈增蓉.IL-1β和IL-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1(6):1039-1043.
[3] DONG L M,POTTER J D,WHITE E,et al.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cancer:the role of polymorphisms in candidate genes[J].JAMA,2008,299(20):2423-2436.
[4] 张伟华,刘玉华,郭凤霞,等.p53基因Arg72Pro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西北人群胃癌风险相关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6):100-101.
[5] 李一鑫,李秀明,张楠,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2):91-94.
[6] TOKUNAGA M,LAND C E,UEMURA Y,et al.Epstein-Barr virusin gastric carcinoma[J].Am J Pathol,1993,143(5):1250-1254.
[7] CAMARGO M C,MURPHY G,KORIYAMA C,et al.Determinants of 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gastric cancer:an international pooled analysis[J].Br J Cancer,2011,105(1):38-43.
[8] 郭欢,王涛,苏海翔.EB病毒与胃癌发生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17):1616-1622.
[9] 乔晓娟,李昊昌,李云霞.EB病毒感染和胃癌发生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4):2676-2677.
[10] 杨晓辉,葛箭,蔡慧珍,等.回族人群饮食习惯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674-2676.
[11] 孙理.吸烟饮酒当心胃癌[N].哈尔滨日报,2008-03-26(03).
[12] 张瑛,陈倩,林琳.生活习惯、精神因素与胃癌[J].医学与社会,1997(2):24-27.
[13] 贺新爱,郜娜娜,邹明雷.胃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1):7015-7017.
[14] 万晶晶,马兴刚.胃癌病因学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14):2542-2544.
[15] 范尧夫,魏睦新.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及防治对策[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20):1807-1812.
[16] 周丽雅,沈祖尧,林三仁,等.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炎症变化的人群随访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3):162-164.
[17] 吕宾,王慧萍,陈明涛,等.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萎缩和肠化影响的随访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4):299-301.
[18] 李庆明,阚方巨,闵存云.胃康宁含药血清对胃癌细胞生长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KDR、Flt-1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S1):88-92.
[19] 王国平,尹成进,欧阳曙,等.雷公藤内酯醇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及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7-19.
[20] 徐莉,丁志山,魏颖慧,等.参麦注射液对胃癌中bFGF、PCNA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成药,2006,28(6):530-532.
[21] 曹志群,张维东,孟庆坤,等.昆参颗粒对诱导型胃癌大鼠模型血管生成因子(bFGF)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314-315.
[22] 于丽娜,高彩霞,马俊,等.胃癌抗氧化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英文版),2016,25(6):466-476.
[23] NAKACHI K,MATSUYAMA S,MIYAKE S,et al.Preventive effects of drinking green tea on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for multiple targeting prevention[J].Biofactors,2000,13(1/2/3/4):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