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锋 马起林
霜霉病是我国葡萄第一大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破坏叶片养分合成能力,影响花芽分化,降低植株生产能力,严重时可导致枝蔓枯死。葡萄霜霉病侵染能力强,发生迅猛,不仅危害叶片,还可侵染花序、果轴、果粒。多年以来,由于在防治霜霉病过程中不科学不规范用药,尤其是连续、超量使用单一成分药剂,导致目前霜霉病抗性复杂,很多药剂防治效果不稳定,为病害防治带来诸多困难。针对此,我们对近20年来葡萄霜霉病防治用药进行了汇总分析,希望对广大果农朋友有所帮助。
防治葡萄霜霉病的药剂,按功能划分包括保护剂、治疗剂两大类,每类均有其特有的功能和应用要求。
1.1 保护剂 在病菌侵染前,通过用药阻止病菌侵染,达到保护作物免受病菌危害的药剂,称为保护性杀菌剂。常见的保护性杀菌剂有铜制剂(波尔多液、喹啉铜、松脂酸铜等)、代森锰锌(丙森锌、代森联等)、克菌丹、氰霜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
使用保护性杀菌剂防治葡萄霜霉病,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发病前使用才能达到避免霜霉病发生的目的,大多数保护剂在发病后使用效果不明显。因为霜霉病多在雨后发生,因此在持续阴雨前使用保护剂是防病的关键;保护剂普遍内吸传导能力较差,喷施后多在植物体表形成一层药膜,药膜覆盖之处可以发挥药效避免侵染,但叶片上药剂未附着之处,病菌还可实现侵染,故喷施保护剂必须均匀周到,尤其葡萄霜霉病是通过叶片背面侵染的,所以叶背是用药重点。
1.2 治疗剂 在病菌侵染后,通过用药可以中止病菌继续发展,导致病菌最终死亡的药剂,称为治疗性杀菌剂。大多数治疗剂具有内吸传导功能,喷施后可以进入植物组织中,杀灭已经侵染的病菌。
常见治疗性杀菌剂有三乙磷酸铝、甲霜灵、霜脲氰、霜霉威、烯酰吗啉等。
2.1 保护性杀菌剂 优点是持效期长,杀菌谱广,大部分药剂可同时防治多种病害;缺点是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发病前使用,发病后使用效果不佳。
1)铜制剂。100多年前,法国波尔多地区的果农为防止路人偷食葡萄,在葡萄上喷洒硫酸铜与石灰混合溶液,无意中诞生了人类第一个化学农药——波尔多液。
铜制剂喷施后,会在叶片表面缓慢释放铜离子,铜离子与病原菌接触后,对病菌产生氧化杀菌作用,进而阻止病菌侵染。铜制剂的杀菌活性取决于铜离子的浓度,铜制剂的安全性和持效期取决于铜离子的释放速度。比如,波尔多液喷施后,铜离子释放速度受天气影响,湿度越大释放速度越快,这就是在多雨时节喷施波尔多液易出现药害的原因。
喹啉铜、松脂酸铜等产品,喷施后铜离子释放速度稳定,不受天气影响,持效期更稳定,安全性更好。松脂酸铜成本低廉,杀菌谱较广,对霜霉病防效稳定,但对白腐病等果实病害效果很差。松脂酸铜喷施后在叶片表面附着力强,成膜性好,耐雨水冲刷。喹啉铜属于全新一代有机铜制剂,安全性更好,持效期更稳定。喹啉铜使用成本高于其他铜制剂,其一大优势是不仅可通过铜离子杀菌,化合物结构中的喹啉基团也具有广泛的杀菌活性。因此,喹啉铜在安全性和广谱性方面优势更明显。
2)代森锰锌、丙森锌、代森联。代森锰锌、丙森锌、代森联作用机理完全一致,杀菌谱广,对葡萄可能发生的所有真菌性病害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而且持效期较长,但不具有内吸活性,因此喷雾必须均匀周到,尤其是叶片背面一定要喷到,否则效果不佳。
代森锰锌在上述3个药剂中防治效果占优势,持效期更长,但在部分欧亚葡萄品种上使用可能存在药害风险,尤其不建议用于红提。丙森锌和代森联的防治效果不及代森锰锌,但安全性好,各品种均可使用,并且在防病的同时还可以发挥一定的叶片补锌效果。
3)克菌丹。近几年销量提升较快的保护性杀菌剂,持效期与防治效果与代森锰锌没有明显区别。克菌丹使用成本较高,整体性价比不及代森锰锌。其优点是安全性优于代森锰锌,而且使用后可以优化葡萄果面。
4)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是目前世界杀菌剂中销量最大的,优势是杀菌谱广,对常见真菌病害均有效,具有叶片内吸功能,持效期优势明显。嘧菌酯属于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霜霉病明显发病前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使用时切忌与有机硅或乳油类产品混合。
吡唑醚菌酯近几年实现了国产化,用药成本大幅降低,在葡萄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安全性好,除具有保护功能外,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不仅可在发病前用,也可在发病初期用。
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可提升植物体内硝化还原酶活性,进而提升硝态氮供应量,尤其是可降低植物体内乙烯含量,避免叶片早衰,维持功能叶养分合成能力,缺陷是延迟成熟,在葡萄上色期要注意。
2.2 治疗性杀菌剂 可在霜霉病发病初期使用,普遍具有内吸传导活性,大多数以速效性见长。但因为大多数治疗剂作用方式单一,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故选择治疗剂必须考虑当地实际抗性问题,注意轮换用药。
1)三乙磷酸铝。三乙磷酸铝是比较古老的内吸传导型治疗剂,成本低廉,杀菌谱广,除治疗霜霉病外,还可控制葡萄上其他常见病害。尽管应用多年,杀菌活性一般,但调查发现霜霉病菌并未对三乙磷酸铝产生明显抗药性,防治效果依然可靠。因此,在霜霉病抗性比较复杂的地区,可以将三乙磷酸铝搭配其他成分一起使用,以保证防治效果。
2)甲霜灵。甲霜灵是农药发展史上第一个针对霜霉病开发的药剂,后来又从甲霜灵中分离出活性更高的异构体——精甲霜灵。甲霜灵见效较快,使用安全,内吸传导活性强,杀菌活性较高,一度成为防治霜霉病的主流药剂。但是该成分持效期较短,不建议单独使用,一般都与持效期较长的保护剂混合使用。
甲霜灵抗性发展较快,但对甲霜灵产生抗性的病菌,在自然界生存能力下降,最终被淘汰。因此,甲霜灵适合在每年最初几次药剂防治时使用,如发现防效下降,则应及时停止使用,换用其他成分,来年继续使用即可。
3)霜脲氰。目前仍在广泛使用的霜霉病防治药剂。内吸活性强,在葡萄上使用安全,突出优势是成本低廉,见效快,缺点是持效期短,基本都是与长持效期的保护剂搭配使用。霜脲氰抗性有所发展,但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因为抗性防治失败的报道。
霜脲氰适合作为配药,与其他成分混合使用,以增强整体速效性。
4)霜霉威。内吸性好,安全性好,杀菌活性一般,必须高浓度使用方可达到防治效果。成本不高,可作为搭配用药的一个选择,延缓抗性发展。
5)烯酰吗啉、氟吗啉。烯酰吗啉诞生之初,确实是霜霉病防治的一场革命,该成分活性突出,内吸传导能力强,与以往成分相比具有速效、持效、高效三大优势。同时,烯酰吗啉具有抑孢活性,可以抑制病菌传播和扩散。
目前烯酰吗啉对霜霉病的实际效果表现较差。生产中注意:一是加大使用浓度以保证防治效果,二是提前使用,尤其是发病初期及时用药,三是必须与其他成分混合使用,尤其和速效性比较好的成分,如霜脲氰混合使用,或者与活性较高、持效期较长的成分,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混合使用。
氟吗啉是沈阳化工研究院专利化合物,其作用方式、杀菌活性与烯酰吗啉基本相同。
就霜霉病防治而言,根本措施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同时平衡施肥,增强树势,强化钾肥的补给,促进叶片尽快发育成熟,在雨季来临前完成叶幕构建,避免新生枝叶旺长、丛生。
从根本来讲,防治霜霉病最有效、最直接、最省力的措施是搭建避雨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