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18-02-11 13:14毕光普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平等兴趣培养

毕光普

摘要:“解决问题”是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值得我们认真的去研究,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问题;培养;平等;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是整个数学教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培养解决问题的兴趣,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我们应当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问题解决的学习,去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策略、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成功喜悦。问题解决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用已有数学知识能力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不能仅仅关注于问题解决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思维的过程,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要做到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学生在教师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创设氛围,培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质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为学生创设一个小熊分饼的情景,使学生在分的过程中体会平均分,提出半个饼该怎样表示的疑问,然后顺利地引出分数的教学。这里就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简单的操作模仿转化为探索性、创作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分一分的实践活动去 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

二、创设情景,培育问题意识

《新课标》指出:“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寻求解决方案。如在教学厘米的認识中,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数学书、铅笔盒、练习本等长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的长度概念,同时再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估计一下语文书、课堂作业的长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善于挖掘生活资源,采撷生活数学实例,通过数学活动,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使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这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构建了数量关系,再抽象为用文字表述的数学问题的学习过程,抓住了实际生活问题的应用题本质。不仅解决了问题解决中把文字表达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难点,同时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思维训练,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的思维都是从单项思维逐步发展到多项思维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亦是从低级逐步向高级发展的。学生在三、四年级已经初步学习了两步和三步较简单的复合应用题的解法。但进入高年级后,部分学生还是没能很好地掌握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分析方法。见到复合应用题常感到无从下手。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分析综合法。把一道较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先分割成两道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形成题组,让学生独立解答后,再把它们进行综合。

比如教学: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还要做多少套?教学中,教师并不急于出示原题,而是先出示两道分解题:

1、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还要做多少套?

2、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3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这两道并列题,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轻而易举地完成:接着,教师再把两道题目合并成原来的三步复合题,然后让学生试着解答:最后,教师才按照解答应用题的步骤进行分析,借助于线段图,写出小标题,分步进行,理顺逻辑思路,以式代数,列出综合算式。学生听印象深刻、思路清晰,实现了由解答简单应用题到解答复杂应用题的层次过渡,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四、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评价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主要的,而对过程的及时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弗赖登塔尔强调:“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学生的学习中,要经常要求学生反思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刚才你是怎么做的?出现什么错误了?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用这些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逐步具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从中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始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抓住应用题的本质特征,理解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决向题,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获得同步发展。既落实了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金云、关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6):44.

[2]高蕾、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 (S1):460.

猜你喜欢
平等兴趣培养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