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满意+娄玉钤
【摘 要】 历节风为特殊痹之一,是按特征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史上对于历节风的相关论述较为丰富,通过对历节风有关历代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历节风,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历节风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对风湿病的丰富和发展,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历节风;关节炎,类风湿;特殊痹;风湿病(痹病);三级痹病;源流;规范化;虚邪瘀
历节风是指四肢关节相继出现疼痛、肿胀、活动不利,甚则僵硬变形等为主要表现的痹病[1]。关于“历节”之义,有人指出:历同枥,历节即枥节,指用刑而致的关节疼痛;后世医家多将历节作为“遍历关节”之义。而不管哪种说法,历节风都是从症状特征角度命名的痹病,如《杂病广要》曰:“历节是痹之类,既有专门。”以疼痛“遍历关节”为特征,为特殊痹之一[2],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3-4]。历节风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为了正确认识历节风,以便临床正确运用,本文对历节风的源流及历史文献进行复习和整理。
1 历节风的病名
历节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作为病名首见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称为“历节风”。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首次提出“白虎历节风”。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列有“风寒湿痹白虎历节走注诸病”篇。此后白虎风和历节风多合在一起出现,称为“白虎历节风”。元·朱丹溪将白虎历节风称为痛风,其后明清医家多从其说。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则将历节风归属风痹。清·翁藻《医抄类编》则进一步说:“历节,即行痹、痛痹之属,唐人或谓之白虎病,宋人则联称为白虎历节风,又称之痛风,而元以降,专用其名矣。”故历节风有多种称谓。
1.1 历 节 《神农本草经》首现历节一词,记载有历节痛等。《金匮要略》最早把历节作为病名,设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进行论述。宋·陈言《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列有“历节论”。日本丹波元坚《杂病广要》列有“历节”。另外,《中藏经》《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圣济总录》《普济本事方》《针灸资生经》《妇人大全良方》《仁斋直指方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永类钤方》《推求师意》《医学纲目》《医学入门》《证治准绳》《百代医宗》《红炉点雪》《医宗必读》《医门法律》《证治汇补》《张氏医通》《医衡》《医宗金鉴》《金匮翼》《杂病源流犀烛》《医抄类编》《类证治裁》等也论有历节。历节是历节风的简称。
1.2 历节风 《诸病源候论》首称“历节风”,在“风病诸候”中专设“历节风候”。《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针灸资生经》《普济方》《解围元薮》《医钞类编》等也设有“历节风”进行论述。《景岳全书》列有“历节风痛”。另外,《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医学入门》《证治准绳》《百代医宗》《证治汇补》《张氏医通》《类证治裁》《医学实在易》等也论有历节风。
1.3 白虎历节(风) 《太平圣惠方》中首次提出“白虎历节风”。《普济本事方》列有“风寒湿痹白虎历节走注诸病”专篇。严用和《严氏济生方》专门列有“白虎历节”。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列有“妇人血风白虎历节走疰”。明·董宿《奇效良方》列有白虎历节风。另外,《扁鹊心书》《仁斋直指方论》《永类钤方》《丹溪心法》《证治要诀》《普济方》《奇效良方》《古今医鉴》《明医指掌》《万病回春》《百代医宗》《医学六要》《景岳全书》《医门法律》《张氏医通》《医衡》《医学传灯》《医学心悟》《杂证会心录》《杂病源流犀烛》《时方妙用》《类证治裁》《神灸经论》《杂病广要》《存粹医话》等也论及白虎历节(风)。白虎历节风是历节风的特殊类型,即疼痛较甚的历节风。
1.4 痛 风 金元时期《东垣十书》《格致余论》《丹溪心法》等将痛风称为“白虎历节风证”,后世醫家多从之。如明·皇甫中《明医指掌》曰:“夫痛风者,遍身骨节走痛是也,古人谓之白虎历节风。”清·喻昌《医门法律》曰:“痛风一名白虎历节风。”《杂病广要》曰:“历节,……宋人则联称白虎历节风,又称之痛风。”明·龚居中《红炉点雪》则曰:“夫白虎历节者,遍身昼夜疼痛,中夜静极,有如虎噬之状,支节如槌,此痛风之甚者也。”另外,《证治准绳》论及历节风称为痛风;《百代医宗》《张氏医通》论及痛风又称白虎历节;《医学六要》《万病回春》《医学传灯》《杂病源流犀烛》《时方妙用》《类证治裁》等论及痛风又称白虎历节风。因此,痛风是当时白虎历节风的别称。
1.5 鬼箭风(箭风) 明·沈之问《解围元薮》载历节风俗称为鬼箭风,其曰:“历节风此症于腰膝、腿肘、肩膊之间,麻冷酸淅,渐觉走疰,抽掣疼痛,肢节肿大,挛瘪,举足不能,甚则手指、足趾节节酸痛,俗名鬼箭风。”清·林佩琴《类证治裁》曰:“……《金匮》谓之历节,后世更名为白虎历节风,近世俗名箭风。”此说后世医家很少
采用。
1.6 行 痹 明清时期有把历节称为行痹,如明·楼英《医学纲目》曰:“行痹者,行而不定也,称为走注疼痛及历节之类是也。”《证治准绳》从之。《景岳全书》在风痹下列有“历节风痛”曰:“历节风痛,以其痛无定所,即行痹之属也。”“盖风者善行数变,故其为痹,则走注历节,无有定所。”李中梓《医宗必读》曰:“风者善行而数变,故为行痹,行而不定,凡走注历节疼痛之类。”清·张璐《张氏医通》曰:“行痹者病处行而不定,走注而历节疼痛。”吴谦《医宗金鉴》认为:“……曰历节风,皆行痹之俗名也。”《医抄类编》《杂病广要》皆曰:“历节,即行痹、痛痹之属。”
1.7 痛 痹 明清时期也有把历节称为痛痹,如《医门法律》曰:“痛风一名白虎历节风,实即痛痹也。”清·顾松园《顾松园医镜》曰:“痛痹者,疼痛苦楚,世称痛风,白虎历节风是也。”沈时誉《医衡》也曰:“痛痹也,疼痛苦楚,世称痛风白虎历节之类是也。”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曰:“寒胜为痛痹,……又名白虎历节风。”“白虎历节风,痛痹之一症也。”《医抄类编》《杂病广要》说:“历节,即行痹、痛痹之属。”《类证治裁》曰:“《素问》谓之痛痹,《金匮》谓之历节,后世更名为白虎历节风。”endprint
2 历节风的病因病机
历节风的发病有内外因素。外因多为感受风寒湿热毒邪,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因病致虚等,致人体正气的不足,而使外邪侵入;也可有内生之邪、痰浊、瘀血等,留滞关节,停于经脉,而发历节。
2.1 风寒侵袭 久居严寒之地,或贪凉卧露,或饮酒当风,或汗出入水,致使风寒湿等外邪入侵,遍历关节,与血气相搏,而发历节。如《金匮要略》曰:“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诸病源候论》曰:“历节风,……由饮酒腠理开,汗出当风所致也。”宋代《圣济总录》曰:“历节风者,……为风寒所侵,……真邪相搏,所历之节,悉皆疼痛。”宋·陈言《三因极一病症方论》说:“夫历节……皆以风湿寒相搏而成。”窦材《扁鹊心书》曰:“风湿寒三气,合而为痹,走注疼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严氏济生方》曰:“白虎历节病者,……受风寒湿毒之气,使筋脉凝滞,血气不流,蕴于骨节之间,或在四肢。”明·戴思恭《证治要诀》曰:“伤湿而兼感风寒者,汗出身重,恶风喘满,骨节烦疼,状如历节风。”朱橚《普济方》曰:“历节风,……盖因饮酒当风,汗出入水,或体虚肤空,掩护不谨,以致风寒湿之邪遍历关节,与血气搏而有斯疾也。”龚信《古今医鉴》曰:“白虎历节风,……无非风寒湿三气乘之也。”《张氏医通》曰:“白虎历节,多由风寒湿气,乘虚袭于经络,气血凝滞所致。”清·尤怡《金匮翼》曰:“历节风者,血气衰弱,风寒袭入关节,不得流通,真邪相攻,所历之节,悉皆疼痛,故谓历历节肿痛。”
2.2 湿热毒侵 长期高温潮湿环境作业,或感受风热毒邪,流入四肢,致气血凝滞发病;或过服温燥辛热之品,日久蕴热,热毒内生,痹阻关节筋脉,而致历节。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曰:“热毒流入四肢,历节肿痛。”《普济本事方》曰:“风热成历节,攻手指,作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或大便秘即作。”《严氏济生方》曰:“白虎历节,风毒攻注,骨髓疼痛,发作不定。”清·汪文绮《杂证会心录》曰:“又有服热药太过,胃中蕴热日深,筋脉不利,不能转移,手足肿痛如锥,苦楚异常。以阳明主宗筋,筋热则四肢缓纵,痛历关节而为热痹也。医家不知清热降火,泥于风寒湿三气杂至之说,非表散风寒,则温经利湿,火上添油,愈服愈热。其症口渴面赤,声高叫喊,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脉数大有力,所谓历节白虎风症,痛如虎啮也。”
2.3 气血亏虚 素体脾弱,气血生化乏源,或劳倦过度,或产后失血,或久病不愈,致气血亏虚;气虚不足则表虚卫疏,腠理开泄,血脉空虚,外邪入侵,留滞经脉,闭阻不通,而成历节;或血虚则四肢关节肌肉筋脉失养,而致历节;另外,血虚变生内风,也可致历节。如《金匮要略》曰:“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慎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诸病源候论》曰:“历节风,……亦有血气虚,受风邪而得之者;……血气虚,则汗也,风冷搏于筋,则不可屈伸,为历节风也。”《圣济总录》曰:“历节风者,由血气衰弱,……诸筋无以滋养,真邪相搏,所历之节,悉皆疼痛,故谓历节风也。”“气血衰弱,风毒攻注,历节疼痛。”《严氏济生方》曰:“夫白虎历节病者,世有体虚之人,将理失宜,受风寒湿毒之气,使筋脉凝滞,血气不流,蕴于骨节之间,或在四肢。”清·陈歧《医学传灯》曰:“白虎历节风,……皆由肝经血少火盛,热极生风,非是外来风邪。”
2.4 肝肾亏虚 房劳过度,或调摄失宜,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而致历节;肝肾先虚为本,可再感外邪也发为历节;既病之后,又使肝肾精血进一步耗损,加重病情;阳气不足,机能衰退,阳不制阴,则生内寒;阴精亏乏,失其滋养,阴不制阳,则生内热。肝肾虚久,而不治,则骨节蹉跌而变形致残。《金匮要略》说:“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汉·華佗《中藏经》曰:“有历节者,……历节疼痛者,因醉犯房而得之。”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则曰:“历节风着人,久不治者,令人骨节蹉跌。”《解围元薮》曰:“历节风……皆由妄性肆欲,保养失节,感冒所致,六淫荡败,血枯气衰之故。”
2.5 痰饮瘀血 素体脾胃虚弱,过食生冷肥甘,或饮食自倍,致脾虚失运,痰浊内生;或外湿浸渍,内困于脾,内外相合,痰饮内停;或邪入体内,与血相搏,气血凝涩,瘀阻不通,均可痹阻经脉,而致历节;或痰瘀为患,血气不得流通关节,筋脉无以滋养,而致历节。《金匮要略》曰:“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诸病源候论》曰:“风历关节,与血气相搏交攻,故疼痛。”《圣济总录》曰:“历节风者,……血气凝涩,不得流通关节,诸筋无以滋养,真邪相搏,所历之节,悉皆疼痛,故谓历节风也。”“风寒客搏血气,凝涩不通,历节疼痛。”《普济本事方》强调说:“此病多胸膈生痰,久则赤肿,附着肢节,久而不退,遂成厉风。”明·戴思恭《推求师意》曰:“有谓由风寒湿气,则血凝涩不得流通,关节诸筋无以滋养,真邪相搏,历节痛者。”张三锡《医学六要》曰:“湿痰阴火流滞经络,或在四肢,或客腰背,痛不可当,一名白虎历节风是也。”《张氏医通》说:“三气杂至,伤于血脉之中,营卫涩滞不行,故痛。”皇甫中《明医指掌》曰:“白虎历节风,……亦有阴湿与痰流注为痛者,有因痰与热者,盖肥人多是湿痰流注经络。”
综上所述,历节风病因有风寒侵袭、湿热毒侵、气血亏虚、肝肾亏虚、痰饮瘀血等,但概括起来不外“虚邪瘀”三个方面[5]。历节风的基本病机为经络气血不通,筋脉关节不荣。如明·龚廷贤《万病回春》曰:“白虎历节风,都是血气、风湿、痰火,皆令作痛,或劳力,寒水相搏;或酒色醉卧,当风取凉;或卧卑湿之地;或雨、汗湿衣蒸体而成。”《杂病源流犀烛》曰:“白虎历节,其原皆由风寒湿入于经络,致气血凝滞,津液稽留,久而怫郁坚牢,荣卫之气阻碍难行,正邪交战,故作痛不止也。而所以致三气作患之故,则或饮酒当风,或汗出入水,或坐卧湿地,或行立寒冰,或体虚肤空,掩护不谨,而此三气,乃与血气相搏,遍历关节,遂成此症。”病位主要在四肢、关节,可累及筋骨、肌肉、皮肤,涉及肝、脾(胃)、肾等脏腑。病性有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之证。虚多以气血不足、肝脾肾虚为主,邪实以风、寒、湿、热(毒)、痰浊、瘀血为主,临床上多相互兼夹。本病多数患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部分患者起病较急,高热不退,关节疼痛剧烈,甚则很快变形残疾。endprint
3 历节风的主要表现
“风湿痹,历节痛。”(《神农本草经》)“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金匮要略》《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妇人大全良方》《普济方》《医学纲目》《医门法律》《医宗金鉴》)“寸口脉沉而弱,……历节黄汗出。”(《金匮要略》《脉经》《医学纲目》《张氏医通》《医宗金鉴》《类证治裁》)“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金匮要略》《脉经》《医学纲目》《张氏医通》《医宗金鉴》)“少阴脉浮而弱,……疼痛如掣。”“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四肢历节痛,脉沉。”(《金匮要略》《脉经》《医宗金鉴》《金匮要略心典》)“历节风之状,短气自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杂病广要》)“历节风四肢疼痛犹如解落。”“历节诸风百节酸痛不可忍。”(《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医学纲目》《普济方》)“风历节,四肢疼痛,如槌锻不可忍。”(《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妇人大全良方》《普济方》《医学纲目》《证治准绳》《杂病广要》)“历节风,四肢疼痛不可忍。”“历节诸风,百节疼痛,昼夜不可忍。”(《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普济方》)“历节风,骨节疼痛,四肢微肿,行立无力。”(《太平圣惠方》《普济方》《杂病广要》)“历节风,手脚曲戾,疼痛。”“历节风,筋骨肢节疼痛。”“历节风,四肢疼痛,筋脉不利。”“历节风,身体四肢无力,骨节疼痛。”“历节风,流入腰膝疼痛。”(《太平圣惠方》《普济方》)“历节风,百节疼痛,不可忍。”(《圣济总录》《普济方》《医学纲目》)“历节风,周身百节疼痛。”(《圣济总录》《普济方》《杂病广要》)“历节疼痛,甚者短气汗出,肢节不得屈伸。”“历节风,身体骨节疼痛,不可屈伸。”“历节风筋脉拘挛,骨节疼痛。”(《圣济总录》《普济方》)“所历之节,悉皆疼痛,故谓历节风也,痛甚则使人短气汗出,肢节不可屈伸。”“历节风身体四肢,疼痛如脱落或肿,按之皮急,头眩身热闷,欲呕吐。”(《圣济总录》)“历节风,足指不得屈伸,头目眩逆气。”(《针灸资生经》《普济方》《杂病广要》)“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身体尪羸,其肿如脱,其痛如掣,流注骨节,短气自汗,头眩温温欲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杂病广要》)“流注腿膝,历节疼痛,如锥刀锻刺,不可名状。”(《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世医得效方》)“先自两足踝骨痛不可忍,次日流上于膝,一二日流于髀骨,甚流至于肩,肩流于肘,肘流于后溪,或如锤锻,或如虫啮,痛不可忍,昼静夜剧。”(《妇人大全良方》《续名医类案》《杂病广要》)“蕴于骨节之间,或在四肢,肉色不变。”“骨节疼痛肿满。”(《严氏济生方》)“历节走注,骨节疼痛。”(《仁斋直指方论》《普济方》《古今医统大全》)“历节风之状,短气自汗,头眩欲吐,手指挛曲,身体魁羸,其肿如脱,渐至摧落,其痛如掣,不能屈伸。”(《仁斋直指方论》《普济方》《杂病源流犀烛》)“历节风,骨节疼痛,挛急痹顽。”(《仁斋直指方论》《普济方》)“两手十指,一指疼了一指疼,疼后又肿,骨头里痛,膝痛,左膝痛了右膝痛;发时多则五日,少则三日,昼轻夜重……。”(《东垣试效方》《医学纲目》《证治准绳》《杂病广要》)“四肢百节走痛是也。”(《丹溪心法》《仁术便览》)“遍身骨节疼痛,昼静夜剧。”(《丹溪心法》《证治要诀》)“汗出身重,恶风喘满,骨节烦疼,状如历节风。”(《证治要诀》《证治准绳》《医抄类编》)“白虎历节,走注骨节疼痛。”(《普济方》)“历节疼痛,走注四肢间节而无常处,昼静夜发,其痛彻骨,如虎之啮肉,色不变,其脉大而涩,或来急,或涩而紧。”(《丹溪摘玄》)“历节风,四肢疼痛。”(《医学纲目》)“历节风,此症于腰膝、腿肘、肩膊之间,麻冷酸淅,渐觉走疰,抽掣疼痛,肢节肿大,挛瘪,举足不能,甚则手指、足趾节節酸痛。”(《解围元薮》)“白虎历节风,以其走痛,四肢骨节,如虎咬之状。”(《古今医鉴》)“疼痛如掣,脉涩而短,少气自汗,历节疼痛,难以屈伸。”(《百代医宗》)“历节风痛,以其痛无定所,……疼痛非常;或如虎之咬。”(《景岳全书》《张氏医通》)“四肢历节走痛,气短脉沉。”(《证治汇补》)“遍身骨节疼痛,肢节如槌,昼静夜剧,如虎啮之状。”“历节风……骨节疼痛,发作不定。”“四肢历节疼,其人短气脉沉。”“病处行而不定,走注而历节疼痛。”(《张氏医通》)“历节者,遇节皆痛也。”(《金匮要略心典》)“所历之节,悉皆疼痛,故谓历历节肿痛。”(《金匮翼》)“轻则骨节疼痛,走注四肢,难以转侧,肢节或红或肿;甚则遍体瘰块,或肿如匏,或痛如掣,昼静夜剧,以其痛循历节。(《医略六书》)”“以其痛循历遍身百节,故曰历节;以其痛甚如虎咬,故曰白虎历节。”(《杂病源流犀烛》)“手指弯曲,身多傀儡,其肿如脱,渐至摧落,其痛如掣,不可屈伸。”“其历节风,痛无定所,遍历骨节,痛如虎啮。”(《类证治裁》)
历代文献详细形象地描述了历节风的临床表现,综合文献所述,历节风的主要症状有:具有四肢多个关节疼痛,游走不定,遍历关节,甚则疼痛剧烈,痛如虎咬,或关节肿胀、僵硬、重着、屈伸不利、畸形等表现。根据其证候特点,西医学的类风湿关节炎、复发性风湿症、风湿热、痛风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大骨节病等出现历节风表现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未完待续)
4 参考文献
[1] 娄玉钤.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5-293.
[2] 娄玉钤,李满意.特殊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1):49-57.
[3] 娄玉钤.风湿病命名与分类的规范化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9):840-844.
[4] 娄玉钤,李满意.风湿病的二级病名及其相互关系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2):53-57,64.
[5] 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等.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10-15.
收稿日期:2017-11-10;修回日期:2017-12-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