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尿病家庭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2018-02-11 10:14游巧芳王丹凤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5期
关键词:血糖指标

游巧芳+王丹凤

[摘要] 目的 研究小儿糖尿病家庭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6年10月70例小儿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予以家庭管理模式,两个月后观察两组患儿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等血液生化指标,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的服药依从性、体育运动、合理饮食等家庭管理行为评分。除此之外,对两组患儿的疾病认知度和管理效能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血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儿;同时服药依从性、体育运动、合理饮食等家庭管理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儿;除此之外,疾病认知度和管理效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儿(P<0.05)。结论 家庭管理模式对于小儿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小儿糖尿病;家庭管理模式;血糖指标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a)-0191-02

当90%以上的胰岛素细胞被破坏后则可被诊断为糖尿病,在临床中,最小的发病年龄为出生后3个月,小儿糖尿病的发病突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然而诸多家长却并未予以关注,因而耽误了治疗,使得患儿承受更多痛苦。为此家长必须配合护理人员进行良好的家庭管理模式,以此来缓解患儿的病症[1]。现将2013年8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7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儿糖尿病家庭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70例小儿糖尿病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4.5岁;观察组患儿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为0~6岁,平均年龄为3岁。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录入至统计学软件中处理,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的管理模式,即由护理人员进行日常的巡查管理,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予以家庭管理模式,即由医院派遣多名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儿家长进行指导,主要的管理内容如下: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对家长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家长通过相应的图画或者视频等形式对患儿展示,使患儿明确疾病的危害。同时严格记录患儿的相关病情,以此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家庭管理计划。②饮食管理: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因此家长必须对患儿的饮食进行控制,总的控制原则为既需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同时必须避免患儿食用糖果、零食等食物,以此避免患儿的血糖上升。③体育管理:家长应每天带领患儿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例如晨跑、球类运动等,需要严格按照护理人员制定的运动方案进行运动,同时需要循序渐进,以免使患儿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后果。④血糖管理:家长应对患儿的血糖进行及时的检测,然而由于患儿较难的进行配合,监测的次数应为2次/周。⑤用药管理:家长需要遵医嘱使患儿服用降糖药物或者使用胰岛素,以避免对患儿的其它脏器造成影响。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儿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等血液生化指標。②观察两组患儿的服药依从性、体育运动、合理饮食等家庭管理行为评分。③观察两组患儿的疾病认知度和管理效能。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将被录入至Excel中,采用 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患儿与观察组患儿的血糖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儿的比较差,观察组患儿的血糖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照组患儿与观察组患儿的管理行为的比较

两组患儿的比较,观察组患儿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照组患儿与观察组患儿的疾病认知度和管理效能的比较

两组患儿的比较,观察组患儿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的致病原因为胰岛素分泌缺陷,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疲乏无力等,该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生活的不断变化,目前发病年龄逐渐呈现低龄化,最早的发病年龄可至出生后的3个月。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已升至1.1亿左右,居全球首位。然而诸多患者却并未对糖尿病予以重视,最终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非酮症昏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及其家属产生严重的影响,使患者承受更严重的痛苦,因此为避免上述病症的发生,患者必须引起重视。然而目前临床中并无有效的根治糖尿病的药物,只能依靠控制血糖来延缓病程,因此一旦患有糖尿病,则必须随时对自身的血糖进行检测。

儿童正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阶段,其机体免疫能力较低,因此相比于成年患者,儿童对于疾病的承受能力较弱。并且由于儿童的自制力较差,因此无法有效的配合治疗,使得治疗出现诸多难题,为此护理人员必须与家长进行配合[2]。

常规的管理模式主要是由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管理,包括日常的病房巡查与疾病的知识讲解。然而采取此种方式,由于管理人员有限,只是从表面上对患儿进行管理,而无法进行深层次的管理,因而无法对患儿的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进而无法减轻患儿的病痛。为此必须改变上述现状,采用家庭管理模式[3]。

采用家庭管理模式,不仅需要有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管理力量,同时由于在家庭中进行管理,可有效的缓解患儿的紧张焦虑的心理情绪,可有效的平稳患儿的血糖。采取家庭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可随时对患者的相关病症数据进行记录,同时由于家长对患儿更加了解,通过家长进行管理,可有效的对患儿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家长与患儿将产生重要意义[4]。

该组研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的是常规的管理模式,即由护理人员进行日常的病房巡查与疾病讲解工作,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取的是家庭管理模式,即由专业的护理人员通过与家长的配合来对患儿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通过表1可知,观察组患儿的血糖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通过表2可知,观察组患儿的服药依从性、体育运动、合理饮食等家庭管理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通过表3可知,观察组患儿的疾病认知度和管理效能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通过上述数据可知,采取家庭管理模式对于治疗小儿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不仅能够有效的平稳患儿的血糖,控制其他病症的产生,同时对患儿及其家属产生较大的积极意义[5]。

综上所述,该院认为采用家庭管理模式对于护理小儿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不仅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不良情绪,增强患儿对抗疾病的信心,同时可有效的平稳患儿的血糖,控制其他病症的产生,更能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信息,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护理小儿糖尿病的首选方式[6]。由于该次研究样本容量有限,因而关于采用家庭管理模式对于护理小儿糖尿病的远期影响仍需今后大样本随机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王来香.小儿糖尿病家庭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1):111-113.

[2] 王晓翠,张晓芹.小儿糖尿病家庭护理干预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4):5085.

[3] 孟丽娟.小儿糖尿病的家庭护理干预效果观察与分析[J].医药前沿,2014(34):377-378.

[4] 李锐.小儿糖尿病家庭护理干预讨论[J].糖尿病新世界,2015(14):149-150.

[5] 谭艳.家庭护理干预对小儿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6):4576-4577.

[6] 王欣,王乃香.小儿糖尿病家庭护理干预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7x):66.endprint

猜你喜欢
血糖指标
血清胱抑素C在不同血糖水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表达及早期肾损伤的预测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