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糖尿病护理小组与常规护理方式对糖尿病患者护理的效果差异。 方法 筛选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来该院就诊的86例糖尿病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采用糖尿病小组的护理方式,每组护理时间相同。在护理工作结束后,通过对所有患者各项指标的检测来评价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糖尿病护理小组的配合下,研究组患者的遵医嘱行比对照规范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组护理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更佳,可以广泛的应用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
[关键词] 糖尿病;护理小组;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a)-0147-02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胰岛素分泌缺陷代谢类疾病,一旦发现患者患有糖尿病,往往需要终身服药[1-2]。糖尿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慢性并发症能够威胁生命以及终身服药的主要特点,给患者身体、心理以及经济等方面带来很大压力[3-4]。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研究是提高糖尿病患者利用科学方法控制血糖水平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文通过筛选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来该院治疗的86例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方式,分析糖尿病护理小组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與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来该院治疗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符合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每1例患者都在医院伦理委员的监督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86例患者无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无精神病史、无外伤感染、无酮症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都意识清楚并且理解研究内容及能够配合数据的采集。在筛选中将主要器官严重疾病者、恶性肿瘤者、低血糖严重者、精神病史者、不能配合研究者予以排除。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每组43例。其中一组为对照组,患者性别比例男性:女性为23:20,患者最小年龄34岁,最大年龄66岁,平均年龄(53.2±6.8)岁,平均病程(12.7±3.3)年;另一组为研究组,患者性别比例男性:女性为21:22,患者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57.2±3.5)岁,平均病程(11.3±2.7)年。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均采用口服降糖药和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进行血糖的控制。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遵循定时定量、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指导;向患者介绍适当的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都有助于血糖的控制;以及向患者告知注意避免过度的运动及低血糖发生时的应对方法;指导患者合理科学的使用降糖药物以及有规律的血糖监测;并且在常规护理中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知识的讲座,使患者理解糖尿病和并发症、药物反应等糖尿病相关知识。
研究组的43例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尿病小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及内容如下:组建糖尿病护理小组,任命1名资深护师或者护士长为护理小组组长,护理小组由2~3名专业护理人员组成;在研究组患者开始就诊到出院的整个护理期间内,都在护理小组制定的护理方案下进行,详细的建立研究组患者简历,由指定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促进相互的理解,有利于各项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关于发病机制、健康饮食、并发症预防以及胰岛素注射等较为深层次的知识要细心耐心的介绍给患者,将糖尿病的各项知识告知患者,以消除患者由于未知而引起的心理恐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护理小组沟通时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每1例糖尿病患者都能够正确的理解专业人员的讲解;在护理治疗期间,护理小组成员要多与患者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的诉求,依据每1例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护理方式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保证糖尿病患者在护理期间的血糖控制效果。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过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HbAlc、FBG及2 hPG水平进行监测并分析比较;通过数据采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健康知识评分及遵医嘱行为,包括饮食、规范用药、自我监测、适当锻炼等指标的比较;采用具有良好信校度的SAS评分,对两组糖尿病患者在护理过程结束后为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分,其中轻度焦虑为50~59分,中度焦虑为60~69分,重度焦虑为70分以上。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后血糖水平
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等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具体数据见表1。由研究数据表明,在护理结束后,研究组患者HbAlc为(6.02±1.25)mmol/L,FBG为(6.38±1.13)mmol/L,2 hPG为(8.84±1.79)mmol/L,与对照组患者血糖水平相比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知识评分中,有护理小组的研究组患者得分比常规护理的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遵医嘱行为中,研究者患者的规范性比对照组患者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后焦虑程度
在护理后,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没有焦虑不良情绪、23例患者轻度焦虑、16例患者中度焦虑;而研究组中有21例患者没有焦虑不良情绪、19例患者轻度焦虑、3例患者中度焦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3 8,P<0.05)。endprint
3 讨论
该文研究表明,糖尿病护理小组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能够特别注意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再通过培训的方式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确保各项护理操作能够让患者理解并良好的执行下去,不仅能够提高糖尿病的护理效果还能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工作结束后,通过对所有患者各项指标的检测来评价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在糖尿病护理小组的配合下,研究组患者的遵医嘱行比对照规范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糖尿病護理小组方式的研究组患者在护理结束后的血糖控制水平、遵医嘱率以及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掌握上都好于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糖尿病护理小组方式后,研究组患者在焦虑评分中比对照组患者有所改善,提示护理小组的方式在缓解患者负面心理状况上有良好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了糖尿病护理小组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受自身生活方式、情绪以及遗传等因素影响,单一依靠药物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5]。糖尿病护理教育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况,发挥患者的自理潜力提高护理程度,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意义重大。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后患者的健康知识提高、血糖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得到改善。因此,采用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方式,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要红,吴秋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7,38(7):1378-1379.
[2] 李银花.组建糖尿病护理小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专科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3):166-168.
[3] 解莹莹.糖尿病护理人员组织专科小组对糖尿病患者的服务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7,7(9):228-229.
[4] 陈莲花.糖尿病饮食交换份挂图结合食物模型在内分泌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
[5] 曹玉梅.糖尿病护理小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4):235-2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