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儿童良好品性塑造的新取径

2018-02-11 18:03康传凯许杨
学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品性塑造研学旅行

康传凯+许杨

摘 要:在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不单单使儿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通过研学旅行活动塑造儿童良好的品性,从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良好品性之于儿童成长的意义,研学旅行如何关涉品性的塑造以及研学旅行何以塑造儿童的良好品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发现研学旅行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研学旅行;儿童;品性;塑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8-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8.119

《现代汉语词典》中“品性”解释为:“品质性格”。因此,品性有品质和性格的双重含义。品性是个人在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生命状态。它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生活志趣和道德情操。[1]人的品性表现为:普遍性,可塑性和复合性。

品性的普遍性是指在人类社会中人人都有品性。因个体在成长中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差异,使品性具有可塑性。同时,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素质的变化和知识、技能的增加,又对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使人的品性具有了复合性。

一、良好品性:儿童成长的原点

(一)良好品性有助于儿童交往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交往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方式。而具有良好品性的人一般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方面,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基本品质,是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另一方面,积极的精神面貌和高雅的情趣也会让人在社交方面具有优势,有助于融洽社会人际关系的形成。

(二)良好品性有助于儿童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未来职业竞争力的提升

具有良好品性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往往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而这能够让儿童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提升在未来职业竞争中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此外个体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也有利于未来职业品质的形成。北京大学的萧灼基教授通过调查发现,现代的职业经理人所具有的品质位列前五的是:事业心、自信心、坚韧性、果断性以及责任心。[2]

二、研学旅行关涉儿童良好品性的塑造

(一)研学旅行活动的特征

教育部等部委出台的《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对研学旅行作了界定: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透过这条定义可以发现研学旅行具有:体验性、空间开放性以及内容综合性。

首先,研学旅行活动的体验性表现为个体的亲历性。研学旅行是儿童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研学旅行将“学”和“行”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儿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体验、感知生活的乐趣;其次,空间上的开放性是指学习空间的广延性,研学旅行的出现意味着学校教育空间范围得到延伸。居民社区、博物馆、自然风景区等都可以成为学校对学生施以教育的重要场所,这样才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社会即学校”的构想;再次,内容具有综合性是指研学旅行是一项游学活动,儿童在活动中会接触到不同的游学目的地,每一个目的地都可称得上是一所“学校”。因此在多样的“学校”中儿童能获得多种知识,例如参观军事博物馆,既能让儿童获得军事学知识,也能获得历史学知识。

(二)研学旅行对儿童品性塑造的作用

1.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与性格的养成

道德品质与性格是品性的核心要件。研学旅行的空间开放性为广大的儿童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的机会。儿童能够在与人交往中受到“礼仪教育”。另外,儿童可与伙伴在活动中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勇敢自信的性格特点。例如,教师带着学生集体去爬山,这不仅能让儿童欣赏自然风光,增强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而且也能锻炼儿童的意志力,培育坚韧的性格。

2.培养儿童广泛兴趣,促进儿童智能发展

儿童如果没有兴趣,其品性亦不完整。感兴趣就是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于某个对象,或置身于某个对象。[4]研学旅行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充分发挥儿童的积极性,在“做中学”中发现生活之美、之趣。活动内容丰富的研学旅行,能够使儿童从自然、科技、人文、社会等多方面受到启发,增长见识,促进其智能发展。

三、研学旅行如何实现儿童良好品性的塑造

(一)安全保障是前提

安全和活动经费保障是研学旅行是否能真正落实的前提。研学旅行是学生在校外所开展的一项活动,因此家庭和学校要做好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教育,以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并能够让儿童掌握一定的“自我救助”技巧。其次相关政府部门要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安全规定,并且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另外,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有效管理,防止发生意外安全事故。

(二)多元主体参与是基础

研学旅行中多元主体参与旨在实现家、校、社发挥协同育人作用。整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还需要家长和社会上多个方面的人员参与。因此,只靠学校无法做好研学旅行,所以学校要做好与交通、旅游、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此外,教师还应做好和家长的联系工作,活动中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这既能够打消家长对儿童安全问题的担忧,又能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的作用。另外,教师要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探究。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观念,更有助于培養学生的交往互动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品性的塑造。

(三)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关键

由于地域因素,学校所处环境具有明显差异性,因此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首先是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选定研学旅行的线路。在设计旅行线路时应注意两个方面:其一是旅游线路应兼顾人文与自然相统一的原则,其目的旨在培养儿童的感性情怀与理性精神;其二是城乡互动。乡村的优美自然风光和城市完善的科技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可以使城乡两地的研学旅行实现优势互补。另外,从课程评价上应观照儿童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品格、价值观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罗国杰.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伦理学原理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303.

[2] 岳亮萍.品性与现代人力资源需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34.

[3] (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9.

猜你喜欢
品性塑造研学旅行
关于监狱学的学术品性
重塑狼王品性(二)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论高校教师的专业伦理品性及其涵养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好品性早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