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学生友善观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对延边大学朝鲜族大学生的调查

2018-02-11 13:57于婷婷
贵州民族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价值观校园民族

陈 勇 于婷婷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一、培养民族大学生友善观的必要性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和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友善”观主要就是提倡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友善,这成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准则。友善观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道德基础。而高校中民族大学生的友善观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但可以在校园中营造出浓厚的校园友善氛围,而且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一些国外的不良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果不认识到这个问题,在价值观的培育上出现松动,那社会就可能会出现一代人才的危机。反之,如果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社会使命的重要性和成长周期的特殊性,他们就更容易对友善产生思想上的认同,从而为和谐的、友善的社会氛围的营造贡献力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明确强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层面的发展提出了友善的要求。新时代的民族大学生,当然也要以此作为自己道德修养的重要目标,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和根本要求。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特别是友善意识,整体上是呈现向上的发展势头。

(二)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方面和客观要求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我国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未来社会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事业发展的人才基础,更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的后备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了包括友善在内的许多优良作风,雷锋精神就是代表之一。因此,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友善观的培养,也是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客观要求。

(三)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作为民族大学生,其友善观的培育又有其特殊的意义。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团结一心、亲如一家,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才能保证人民幸福和谐地生活。对民族大学生进行友善观的培育,这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它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从而在其思想上树立对其他民族同胞友善的意识和观念,在生活中积极与其他民族同胞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实现民族团结,也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延边大学朝鲜族大学生友善观培养的现状调查

(一)延边大学朝鲜族大学生友善观培养的现状

为了对延边大学朝鲜族学生的友善观进行调查,我们在调查对象选择上,包括了本科与专科的大学生,要求调查对象必须是朝鲜族学生。在专业上,基本涵盖了延边大学所有的专业。调查问卷一共发放600份,有效回收579份,回收率为96.5%。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友善观的知识、学习与生活中的友善意识、生活中的友善行为等。

具体来说,这份问卷有9个问题,分别是:1.民族大学生要加强友善观的培养。2.如果在路上遇到老人摔倒,你会去扶。3.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友善观的培养。4.学校关于学生友善观培养的课程非常完善。5.学校对学生友善观培养流于形式化。6.学生道德评价体系中对友善的评价有明确的标准和可行的方式。7.外来思潮对朝鲜族大学生的友善观没有影响。8.你身边的朝鲜族同学都有着较好的友善观。9.你对民族大学生友善观的培养有什么建议?这9个问题,除了最后一个是开放式问题之外,其他的问题,分别有“完全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5个答案,5个答案对应着5到1分,然后通过计算每个问题的平均得分来评估朝鲜族大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整体看法。

对于前8个问题,平均得分在4到5分的是第1题、第2题、第5题,从中看出大学生对于友善观的重要性有较高的认识,对于友善观培养的现状不满意;平均得分在3到4分的是第3题、第7题、第8题,从中可看出大学生对于校园内友善的现状基本满意,但明显感觉有提高的空间;平均得分在1到3分的是第4题、第6题,从中看出大学生对学校相关课程与评价的落实不满意。

(二)延边大学朝鲜族学生友善观培养的困境分析

1.相关课程设置不合理。实事求是地说,我国高等教育在近年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学生的道德素养在整体上并没有较大地提高。这与我国高校思政课程的设置不合理有着直接的关系。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在内容上,虽然会涉及到包括友善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但针对性不强,且内容相对分散,而各地高校几乎都没有专门针对友善观培养方面的课程。

2.培养方法偏重形式。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的首要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我国高校对思政课偏重于理论研究,关于培养方法和形式的研究远远不足。现有的德育培养形式仍然比较老旧,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说教色彩较浓。这样的培养只注重形式和知识的传授,而缺乏思想的内化和情感的共鸣。在我国的高校内也有一些道德实践活动,但其广度和深度不够,更缺乏针对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成体系的实践活动。

3.缺乏健全的评价机制。教育评价引导着教育实践的走向。对于友善教育的效果及学生友善观形成的实际情况,也需要有一个健全的评价机制对其进行科学地评定。可以说,有效的评价机制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思想发展的状况,为下一步的教育提供科学决策的参考。而我国的大学生较普遍地认为,目前学校内部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对于友善观培养的评价机制。其实不光是友善观,其他一些道德建设的内容,也大都缺乏一个科学有效且成体系的评价机制。问题主要是评价形式主要集中在试卷与分数评价上,成绩好似乎就意味着思想道德好,这也成为了一个影响友善观培育效果的重要原因。

4.国外不良思潮冲击的影响。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现在的民族大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潮。这其中,大部分对于民族大学生拓宽视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不良思潮影响了大学生友善观的培养。大学生虽然接受高等教育,但是,他们的心智与世界观未完全成熟与定型,容易受到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一些高校因为奖学金分配问题而产生的刑事案件就表现出这一点。甚至有部分民族大学生在社会环境里受到不良风气影响,思想观念落后,人际交往中以是否能得到所谓好处作为准则,有时甚至违背道德准则,更不要提友善意识了。

三、民族大学生友善观培养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一)不断加大友善观培养的力度

高校要加强对友善观培养相关课程的整合,改变过去课程相对离散的现状。要以思政课程为主要载体,加强对民族大学生友善观的培养。特别要强化思政课的主阵地地位,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培养学生友善观的主要教学渠道或路径。同时要注意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不断修订与增加新时期关于友善观的相关内容与理论,让民族大学生不但能够把握友善观的时代内涵,也能学会用正确的实践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友善观真正内化到学生的心中。在思政课上,关键是要激活学生的思考,要有意识地为民族大学生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如“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外文化中的友善”等,也要把社会上的一些热点事件引入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如“扶不扶?”等。通过这些内容和方式的运用,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对友善观产生更高程度的认同。

(二)不断创新友善观教育的方法

针对大学生普遍反映的友善观教育流于形式的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力作用。这其中,要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要努力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把课堂教学与民族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简单机械的灌输是大学生难以接受的,要增强友善观教育的实效性,从民族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课堂教学之外,开展一些体验式的友善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让民族大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友善的典型事例,可以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促使他们自觉地将友善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面对着信息化的浪潮,还可以将友善观教育与信息化手段结合起来,打造网络宣教平台,发挥网络传播速度快、网络教育灵活方便的特点,让网络成为民族大学生友善观培养的重要支撑。但也要注意网络宣教平台的内容选择,一定要及时更新,内容要贴近民族大学生的实际,还要积极预防网络自身的一些负面效应。

(三)不断完善友善观的评价方式

对于民族大学生友善观的评价,一定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原则,具体到教育实践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要面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状况,评价的角度要贴近学生实际。评价要实事求是,要有现实性和时代性,能够有效反映出民族大学生友善观建设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发现民族大学生在友善观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此外,评价还要能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教育,积极引入自我评价的模块,让民族大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深入反思,正视缺点,不断改进,自我完善。要拓展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评价空间,覆盖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各环节。评价的指标要灵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把友善观培养的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作为重要依据,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还可以形成适当的激励机制,对于友善观培养处于较高水平的学生,要加大宣传和奖励的力度,在评选优秀学生、奖学金时设定相应分值,在入党、留校、保研时,把个人友善观培养作为重要的考察标准。上面所列举的都是学生在校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如果评价方式运用得当,完全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向善的愿望,引导他们积极培养友善观。

(四)不断优化友善校园的氛围营造

校园作为学生交友、沟通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学生友善观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必须重视友善校园的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使校园文化氛围成为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推手。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的每个角落,随时随地、每时每刻地影响学生。从校园硬件来说,要设置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雕塑,在重要区域悬挂名言与标语。当然,硬件建设的内容远不止于此,也不能说硬件建设的完善就代表着教育的成功,但要认识到硬件建设是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基础。同时,要加大校园友善文化的软环境建设。可以组织学生阅读相关友善的论著,开展专项学习与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来谈对友善的认识和感受。可以建立公益的友善活动的组织,组织民族大学生走出校园,去进行一些公益的友善观培养的活动,例如,帮助留守儿童、慰问孤寡老人等。通过这些活动,弘扬友善价值观,传递友善的种子。针对现在的大学生喜欢网络生活的特点,可以利用校园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积极报道相关的活动,把活动的视频通过剪辑放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宣传。还可以利用校园BBS,引导民族大学生对于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展开讨论,多管齐下,在校园内营造友善待人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张锐.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09-113.

[2]范素芳,李珊珊.医学生友善观培育路径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5,(5):778-780.

[3]段江波.友善价值观:儒家渊源及其现代转化[J].社会科学,2015,(4):139-146.

[4]陈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认同[J].贵州民族研究,2015,(9):220-224.

[5]卢秋婷.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1):54-56.

[6]黄津.善以立世天下同——大学生友善观培育探微[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22-124.

[7]姜文文.友善观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践行探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71-74.

[8]张萍.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友善观[J].学术探索,2016,(4):7-11.

[9]蒋丽.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与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16,(7):232-235.

[10]刘渝西,晏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友善观教育[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7):94-95.

[11]赵宇佳,张卫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观的三个基本问题[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6-8.

[12]李慧.友善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95-97.

[13]赵宇佳,张卫平.论大学生友善观内涵及其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95.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校园民族
我的价值观
我们的民族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