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的“五个期待”是乡村振兴金融政策的着力点
——基于江西省787户农村居民家庭调查

2018-02-11 20:33杨李娟彭振江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
江西农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贷款

文|杨李娟 彭振江(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理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加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不能仅简单地加大农村金融供给,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共同着力。为深入了解农村金融供给的状况,以及农民对金融需求的诉求,1月末,我们对江西11个设区市的78个县(市)开展了专题调查,共调查787位农户。调查户中,男性占比70.4%,平均年龄在44岁,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高中或大专(占比65.7%);调查家庭以4-5口之家为主,家庭年收入主要集中在2万元-10万元之间(占比61.1%)。

从调查情况看,农户认为乡村金融供给有“五大亮点”:普惠金融服务站覆盖度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满意度高,“两权”抵押贷款参与度高,扶贫贷款精准度高,移动支付普及度高。农户对金融服务需求有“五个期待”:期待农业生产也能“高精尖”,期待农村生态环境设施也能“高大上”,期待讲信用成为农民的“新名片”,期待农村土地成为奔小康的“活资产”,期待绿色农业能铺就“致富路”。综合来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要以农户的“五个期待”为着力点。

农村金融供给呈现“五大亮点”

从金融基础设施供给看,普惠金融服务站覆盖度高

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是江西于2016年推出的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性基础设施,旨在提升“三农”和偏远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有效缓解农民融资难。从调查看,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提高了乡村金融供给水平,深受广大农民称赞。一是普惠金融服务站实现了快速覆盖。调查显示,79.2%的调查村建立了普惠金融服务站,显著提升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整体覆盖率,弥补了小、微、边缘地区金融服务的不足。二是普惠金融服务站使用频率高。调查显示,设有普惠金融服务站的村中,67.5%的村民每个季度去普惠金融服务站的频率为1-3次,10.3%的农民去普惠金融服务站的频度为3-5次,仅有15.6%的农民没去过普惠金融服务站。三是普惠金融服务站成为宣传金融知识的重要渠道。问及“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获取金融知识和金融政策(限选三项)”时,55.3%的农民选择普惠金融服务站,成为仅次于手机(占比95.4%)、电视(占比65.1%)的主要渠道之一。四是普惠金融服务站发挥了基础金融服务的堡垒作用。问及“您最喜欢普惠金融工作站(或扶贫金融工作站)的哪些金融服务(限选三项)”时,排名前三的服务分别是“办理存款”、“办理贷款或登记贷款需求”和“宣传金融知识和金融政策”,占比分别为33.8%、33.3%和32.9%。

从金融基础服务供给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满意度高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指农户通过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在不提供额外抵押担保品的情况下即可获得贷款。这是解决农户缺乏抵押担保难题的重要探索,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调查显示,小额信用贷款是最受农户喜爱的贷款产品之一,在问及“下列针对农户的贷款产品中,您最喜欢哪几种(限选三项)” 时,65.2%的农民选择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居各类贷款产品之首,比排名第二、第三的扶贫贷款和创业贷款高28.5和30.5个百分点;同时,68.5%的农户认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能够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困难,居各项金融产品之首。小额信用贷款保障了农民生产资金需求,39.4%和28.1%的贷款分别用于种植或养殖、个体经营等生产活动。作为金融基础服务,农户对金融机构办理小额信用贷款的服务满意度较高,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农户占比达48.6%和“41.3%”。

从金融基本制度供给看,“两权”抵押贷款参与度高

“两权”(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是从制度上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搞活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自实施以来农户参与积极性高涨。调查数据显示,调查户所在村的土地确权登记率达90.7%,其中,确权登记且已经颁证的比率达45.4%。与土地确权前相比,93.8%的农户表示获得贷款更加容易,且金融机构对农户“两权”抵押贷款的满足率较高,67.5%的农户反映本村已有村民成功获得“两权”抵押贷款。

从金融基本保障供给看,扶贫贷款精准度高

扶贫贷款是专门针对生产困难企业和贫困户发放的一项政策性贷款,是金融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保障措施。调查显示,江西省扶贫贷款精准度较高。一是农村贫困户有效信贷需求满足率高,91.7%的农户认为贫困户容易获得扶贫贷款。二是扶贫贷款产品种类丰富,包括产业扶贫贷款、光伏扶贫贷款、教育扶贫贷款、异地扶贫搬迁贷款、健康扶贫贷款等多种类型,贫困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看单点菜”。三是产业扶贫贷款最贴近贫困户的需求,在问及“以下扶贫贷款产品,您觉得哪种最贴近贫困户的需求”时,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产业扶贫贷款、教育扶贫贷款和光伏扶贫贷款,比重分别为52.9%、21.1%和14.4%。

从金融技术创新供给看,移动支付普及度高

移动支付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运营成本低等突出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推动农村金融跨越式发展。调查显示,移动支付普及程度较高,正悄然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787户农户中,使用过微信、手机银行和支付宝付款的农户占比分别为70.1%、44.2%和40.9%;在最常用的支付手段 中,有87.5%的农户选择“现金支付”,有58.3%的农户选择“手机支付”,40.2%的农户选择“银行卡支付”,11.6%的农户选择“网络支付”,可见,移动支付正逐渐成为农民的主要支付方式。

农户对乡村金融服务有“五个期待”

期待农业生产也能“高精尖”

农业生产是“三农”问题的根本,缺乏产业支撑的乡村振兴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民希望在金融支持下能改变当前“低劣差”的粗放生产方式,实现“高精尖”生产。调查显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约70%的困难来自于生产环节,其中,46.9%的农户反映“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低”,居各大困难之首;44.1%的农户认为“种子、化肥等农资投入成本高”;40.8%的农户表示“没有渠道获得先进的种养技术指导”;27.4% 的农户选择“缺乏大型农机具”;约30%的困难来自销售环节,认为“对外部市场需求了解较少”和“对电商等农产品交易方式了解不足”的农户占比分别为44.6%和22.4%。

期待农村生态环境设施也能“高大上”

从目前现状看,农村公共服务缺乏和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户迫切希望与城市人一样享受优质的公共服务,期待“高大上”的生活环境。调查显示,57.3%的农户表示生态环境亟待改善,42.7%的农户认为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问及“您觉得村里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中最需要改善的是哪些方面(限选三项)”时,认为“垃圾和废弃物乱扔”、“生产、生活污水乱排”、“没有乡村公共卫生间”的农户占比分别为60.0%、42.8%和35.6% ,居于前三位;认为“乡村公路交通不便”、“缺乏公共活动场所”、“农田灌溉水利设施不完善”的农户分别占比29.7%、28.0%和15.9%;还有15.6%的农户表示“缺少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或乡村电商站点”,13.0%的农户表示“县城没有铁路,出行不方便”。

期待讲信用成为农民的“新名片”

当前,农村信用信息零散、量小,信息流通体系不流畅,信用担保方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农民融资和涉农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需求。调查发现,问及“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面临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限选三项)”时,“没有信用档案”成为仅次于“没有抵/质押物”(占比38.3%)、“没有担保人”(占比36.4%)的前三大困难之一,占比达32.6%。农民期待自己的“信用名片”能成为金融信贷“通行证”。调查显示,85.9%的农户认为建立信用档案对申请银行贷款有帮助,其中认为“非常有帮助”的占比高达75.0%。

期待农村土地成为奔小康的“活资产”

农村金融问题从根本上讲就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和生产组织问题解决了,农村金融就会有质的发展。调查显示,59.4%的农户认为家里的土地或宅基地流转“不容易”,14.5%的农户表示“不确定”,认为土地或宅基地流转“容易”的农户占比为26.1%。农户期待土地能“活”起来、“动”起来,能解决承包地细碎化的问题,帮助农民实现生活奔小康。

期待绿色农业能铺就“致富路”

当前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的供给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绿色农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调查发现,随着大量山货、土货销往城市,部分农民已经享受到绿色农产品结出的经济硕果,更加期待绿色农业带领农民走出致富新路。问及“如果有资金支持,您是否愿意生产绿色农产品”时,85.0%的农民表示“愿意”,11.4%的农民表示“观望”,仅有3.6%的农民表示“不愿意”。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有“五个着力点”

做深做实金融服务“三农”的亮点,呼应农户对金融政策的期待,就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着力点。

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化,促进“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金融是农村产业发展的血脉。一是金融资源要更多向“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专业化生产模式倾斜,发挥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使其成为信贷市场上成熟的承贷主体。二是健全农业保险体系,积极开展当地支柱农业与优势品种的保险试点,扩大政策性保险的覆盖范围,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强涉农信贷和保险合作,提高农业政策性保险对信贷风险的补偿作用。三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担保方式,探索农业设施抵押贷款、大型农机设备租赁以及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业务;积极开展大型农机具、生物活体、财政补贴、经营预期收益权等抵质押方式,解决农户缺乏抵质押担保的难题。

重点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也是金融资源投入的重点方向。一是大力支持企业参与乡村生态环境改善,尤其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农村垃圾和废弃物处理、生产和生活污水处理、乡村公共卫生间建造等工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这些行业的信贷倾斜力度,包括提升额度和利率优惠等。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投入,鼓励金融机构通过信贷、PPP等多种方式参与农村公共场所、农田水利设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或乡村电商站点、农村交通设施等建设,切实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的作用。

加快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推动“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诚信意识和农村地区的信用水平,营造良好的乡风环境。一是构建农户信用信息体系,实现农户信用建档、评级全覆盖,支持金融机构以农户信用评价为基础发放信用贷款,提高信贷准确度。二是健全信用奖惩机制,完善信贷正向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调动农户参与信用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推动农户信用档案电子化、网络化,探索农户信用信息实现联网运行,加强信息共享。

大力推进农村权益改革,保障“治理有效”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产权明晰是乡村治理的基础。一是完善土地流转政策,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土地流转登记、土地流转协议正规化建设,依托土地改革创新土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二是加快推进农村资产资本化进程,在农村土地 “三权分置”基础上进一步推广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抵押贷款、土地承包权和农民住房抵押贷款,提高农村生产主体融资承载能力和融资满足度。三是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推进实施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立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信息平台、估值机制和交易市场,为农村产权抵押提供制度支撑。

创新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现“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绿色发展是实现生活富裕的有效途径。从金融视角来看,要从农企和农民两个层次支持绿色农业创新发展。一是支持绿色农业企业发展。金融机构要调整信贷结构,创新信贷产品,结合当地农业资源禀赋,各有侧重地支持体验农业、绿色有机农业、集约高效农业等绿色生态农业企业发展。二是创新农户绿色信贷业务。鼓励中小金融机构根据生态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等发展需要,在农家乐、农家旅馆、农民住房建设、农民创业、农民消费等方面创新农村个人金融产品。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贷款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