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余鸿海(奉新县农机局)
解决“如何种田”的问题,我个人就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经营规模化。目前,土地流转已成常态,规模经营也成必然趋势,由此产生了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如家庭农场、合作社、联合社、服务公司和中心等,他们是规模化经营的主体。这其中最关键的要素是流转好土地,一是县、乡镇、村要鼓励支持并服务于土地流转;二是要引导合理土地流转价格;三是要科学规划土地流转区。只有规模化,才会有效益。
耕地园田化。这可以实现耕地的排灌分流、道路畅通,提高耕地质量,便于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当前已迎来了最佳时机,全省从2017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将基本农田全部高标准园田化。奉新县也将投入5.4亿元,整理约18.2万亩高标准农田,园田化面积总量将超过60%。
种植机械化。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开展创建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奉新县开展了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镇(社)”活动,效果显著,特别是在最后的粮食烘干环节,只用了两年时间把烘干水平从不到5%,提高到50%。当然,种植机械化的最终目标还将在高质、高效上不断提升发展。
农艺科学化。农业部门要加大农业技术指导力度,积极引进推广品种的优质化,生产技术的规范化,不断提高田间作业管理水平,同时加大培训力度,让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化。
农民职业化。党的十九大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除了要建立一支“三农”管理队伍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一支职业农民队伍,农民不是身份,而是职业,要转变传统的“农民”概念。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体面的职业”。
政策扶持是“催化剂”。多年来,我国坚持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从取消农业税、发放各种补贴、各种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政府购买项目、不断加大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巨大投入等等,都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
最近,国务院又确定进一步扶持和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要落实财政扶持、税费减免、设施用地、电价优惠以及对深耕深松、机播机收、疫病防治等生产服务给予补助等政策,并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开展农业设施设备抵押贷款和生产订单融资,推广大型农机设备融资租赁等。新一轮的政策扶持,必将再次加速助推农业发展的新高潮。
部门支持是“暖心剂”。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真心支持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为他们排忧解难;各涉农部门要多方指导,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接手农机工作的3年来,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我们真心用心地去支持、扶持,让他们感受到贴心的温暖,他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地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体。中央农村工作会指出: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
工商资本注入是“强壮剂”。中央农村工作会明确指出: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村振兴。种田光靠农民不行,他们缺少投入资金,缺少经营理念,小农意识强,放不开手脚。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特别是奉新县赤岸镇沿里村的众联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经验启示,种田要大发展,工商资本及人才的参与,真可谓是一支强壮剂。该联合社从去年开始,由原经商的老板与三家种粮大户合作社缔结成联合社,当年就建起了联合社总部、万吨粮食烘干中心、万亩工厂化育秧中心,固投近2千万元,粮食烘干量近2万吨,资金流水达4000多万元,达到了入规企业规模,创造了全县乃至全省农业经营体发展的奇迹。
产业融合是“粘合剂”。要提高种田的效益,必须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重点扶持一二三产业融合,社会化服务支撑,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构建融合发展体系。农业发展要向农产品加工延伸,向观光农业拓展,带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专业协作是“保先剂”。“先”是先进的先。随着科技的进步,种田已经逐步走向专业化的道路,形成专业化服务体系,比如工厂化育秧中心、机耕机收服务队、植保服务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农资配送中心等等。这些专业化队伍,相互协作,构成一个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业只有专才会精,只有不断精益求精,才会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