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学理意义和建设思想

2018-02-11 13:35
江西社会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一系列重要场合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引发了国际社会成员的热烈反响,也为新时期的国际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我国愿扩大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1](P20)这一倡议提出之后,我国在现实空间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并进一步拓展到网络空间。

当今国际社会,网络将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国均十分重视网络科技的发展,对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发表重要的讲话,正式提出了“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倡议并强调:“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该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2]“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表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审时度势,不错过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机遇的睿智决策,也在国际舞台上彰显了我国的大国形象,而中国作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者,也将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一概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得到强调,并且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正式写入宪法。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他国共同发展。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正是这一指导思想在互联网领域的具体体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越发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有着丰富的内涵。

首先,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互联网领域的延伸和具体表现,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依托于国际社会成员在互联网问题上通过磋商合作达成共识,具体的进程是由具体的人来推动进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是磋商方在互联网领域的深化沟通达到了良好互动之后才能产生的效果。在互联网领域内的沟通与互动,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思路和解决办法,反过来也有利于其他领域问题的解决。

其次,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利益共同体,更是责任共同体。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为人类活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问题:网络中信息浩瀚,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给全世界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恐怖分子对外发布一条消息,在世界上任何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终端上都可以完成,不仅具有十分的隐蔽性,而且使得信息传播的广度大为提升,没有一个国家面对恐怖主义在网络空间蔓延可以完全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国际社会网络安全,也是维护国家自身的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将国际社会成员在网络空间的利益和责任综合到一起,共同担负维护国际互联网和平稳定发展的责任,维护国际社会在互联网领域的共同利益。

最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对互联网大会提出的“互联互通,共享共治”这一宗旨的提升。通过网络,我们共享信息,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信息的传递。如果网络利用方式不当,不仅不利于全人类共享互联网发展的福祉,还会危及现实社会。例如,恐怖主义分子彼此间的沟通与行动协调,大都通过移动互联网APP来进行,2017年6月在伦敦发生的恐怖袭击就是一个典型。为避免这种悲剧的再次发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国际社会成员之间紧密联系,荣辱与共,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社会发展和平与安全的网络新威胁。

回顾过往的三次工业革命,有两个显著特点值得注意:一是新的技术手段促进了一系列新发明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类生产力,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二是通过新技术手段的出现,人类进一步探索了自身潜力,推动了整个社会的革新。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依托于电子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实现了网络时代,借助日益发达的网络技术和智能设备,使软件与硬件,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连接更加便利。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抓住这次技术飞跃的发展机会,谋求国家的最大利益。

当下中国在互联网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8月4日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互联网的发展促使我国涌现出阿里巴巴、腾讯等一大批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互联网企业,政府也积极利用网络技术转变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政务处理能力。每每出现新的技术革命,人类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便会发生深刻变革。[3](P36)我国提出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跳出了单一国家发展的局限,把全人类在网络空间中的利益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开创了一种全人类共同应对网络空间中的挑战与共同开创网络科技发展的新未来的新理念。[4]

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学理意义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基于自身发展和国际社会需求所提出的倡议,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有学理上的必然性。其学理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国际社会的发展需要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5](P35)时至今日,这种思想仍然富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从工业革命到新科技革命,国际社会一直在不断发展,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也在不断演进。近年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促进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应用与发展。互联网的出现,提供了以极低的成本进行全球沟通的工具;万维网创造了一个魔术般的虚拟世界,每个人都能够把自己的数字化信息传到网上,其他的人可以很容易地接触到这些信息,互联网技术的革命推动了世界的扁平化、去中心化过程。[6](P48)网络空间使得国际社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而网络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国际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国际社会中,国家实力的不同造就了国家间相互依赖程度的不同,超级大国对其他国家的依赖相对较低,而相对的小国同其他国家的依赖程度更高。[7](P171)从威斯特伐利亚格局到维也纳格局,再由凡尔赛——华盛顿格局到雅尔塔格局,再到“一超多强”的格局,国际格局不断演变。国际社会处在和平时期时,国际社会政治经济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反之就会遭受破坏。国际秩序表现人类社会整体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及这种取向的实现程度。[8](P16)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社会深知战争所带来的灾害,无比渴求和平。《联合国宪章》的序言中强调了“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近代人类两度惨不堪言之战祸”,国际社会均渴望和平,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各国才可以增进交流,共同发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同样需要在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中,这不仅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条件,也是国际社会的整体需要。

(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纽带

关于利益,先贤学者们多有论述。庞德认为:“它是人类个别地或在集团社会中谋求得到满足的一种欲望或要求,因此人们在调整人与人的关系和安排人类行为中,必须考虑到满足这种欲望和要求。”[9](P81-82)卢梭也指出:“如果说个别利益的对立使得社会的建立成为必要,那么,就正是这些个别利益的一致才使得社会的建立成为可能。正是这些不同利益的共同之点,才形成了社会的联系;如果所有这些利益彼此并不具有某些一致之点的话,那么就没有任何社会可以存在的了。因此,治理社会就应当完全根据这种共同的利益。”[10](P49)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是指一切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物质和精神需要,与其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诸多因素的综合。[11](P62)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行为体,需要将行为体的主观利益和客观利益相互协调。[12](P228)综合以上关于国家利益概念的阐述,可以得出结论:国家利益指的是在国际交往中,民族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生存和发展中所反映出的与其实力相适应的需求。[13](P15)

国际社会的早前时期,受困于交通方式和科技水平,各个国家大多处于封闭状态,和其他国家的交往十分有限,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国际社会,更谈不上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商业分工在全球范围内精细分布,世界各国越发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凸显出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突破了一国的范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相关国家因为共同利益而紧密联系在一起,一系列国际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随之出现的各类组织规章和条约,制定了保护共同利益的国际规则。新的科技革命下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国际社会的交往,也使得国际社会各成员的联系更加紧密。与此同时,本就存在的一些全球性问题也借助于网络提升了影响,跨国犯罪,恐怖主义也开始进入网络空间,借助网络工具,产生了更大的危害性,出现了跨国的网络犯罪、国际网络恐怖主义、网络病毒传播等问题。因为网络空间具有全球性,网络问题造成的危害,受损害的不仅仅是一国,而是网络连通的相关利益国家。网络空间存在的问题,既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也关系到人类社会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利益。因为国际社会成员在互联网领域存在着共同利益,才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进而通过这种合作,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三)国际社会的基本规则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国际政治缺乏明确的秩序和等级制的安排,从而使普遍系统方法难以适用。[7](P62)经过长期发展,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一套基本的规则体系,这种现存的基本规则,是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现存国际规则中,国际法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法是国际社会成员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用于调整国际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则原则制度的总称。[14](P3)国际社会各国,为了维护彼此之间共同利益,驱使它们之间发生广泛交往从而形成团体,而文化、经济结构或政治制度的不同本身并不影响国际社会作为国际法的基本要素之一的存在。[15](P6)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促进各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一系列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国际法治是人类社会在国际社会范围内的政治文明发展诉求,作为一种人类文明进步的目标和愿景,既是理想国际政治秩序的核心价值,也是理想国际政治秩序实现的法治保障。[16](P189)国际法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国际社会中通行的规则体系,涵盖陆地、海洋、天空、外空等领域,维持国际社会基本秩序。任何现行法律制度必然是现状的盟友,法院也只能是他的卫士。[17](P471)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社会中现有的基本规则,保证了国际局势的稳定,也保证了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推进。

三、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思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同志站在全人类前途与命运的高度,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根据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所提出的[18],旨在构建一个和平、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实现互利共赢,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指明了一条合作共赢的道路[19],对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一)重视网络安全,促进网络治理的国际共商

共商,即各国共同协商,深化交流,共同解决所面对的问题。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所共同面对的互联网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网络空间的安全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保障。中国十分重视网络安全,在国际交往中,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合作,促进网络安全问题的国际共商。2001年我国主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发布了《反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公约》,其中重点关切了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手段来进行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的行为,体现了我国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的预判,同时,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成员国共同商议网络安全问题,促进解决。中国与中亚国家定期举行网络安全演习,对我国的网络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中国针对《网络犯罪问题综合研究报告草案》提出专家意见,认为国际社会需要加速国际合作,弥补空白和冲突,促进各国打击网络犯罪法律和实践的协调一致。[20]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我国举行的 “一带一路”高层论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层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发展大计。会议再次强调与会国家有着众多的共同利益,要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众多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通过网络问题的国际共商,消除分歧,达成共识,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二)着力外交舞台,开展网络合作的国际共建

共建,即各国共同参与,扩大共同利益,建立起有效的交流协作机制和利益共同体。我国积极参与网络空间领域的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双边层面上,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定位,深化了两国的交往,建立起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中俄两国在互联网领域内加深合作,共同促进网络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在多边层面上,响应“一带一路”的号召,中国同东盟建立起了稳定的网络安全合作机制。2015年1月,在中国——东盟电信部长第九次会议上,中方提出建立中国——东盟国家计算机应急响应合作机制,为网络安全领域合作提供优先的信息共享和事件处理通道,提升跨境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置速度,完善网络安全响应体系。除此之外,中国——东盟电信部长会议还通过发表声明、签署谅解备忘录等方式建立起网络司法协助的合作机制。

在国际层面上,中国重视联合国的作用,在联合国现有制度规则的前提下,建立更广泛的网络问题交流机制。2011年9月12日,中国、俄罗斯等国联名致函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请其将上述国家共同起草的《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作为第66届联大正式文件散发,并且呼吁各国在联合国框架内展开讨论,早日达成共识。[21]2015年中国再次提交该文件的新版本,呼吁在联合国主导下建立国际网络领域稳定的协作机制。

(三)通过自身发展,推动网络成果的国际共享

共享,即共同分享。我国紧抓互联网革命的发展机遇,取得了众多成绩:我们有着内容蕴藏量超过传统百科全书的百度百科,有比传统通讯运营商服务更加全面细致的APP微信,有互联网理财方式余额宝,有阿里巴巴、京东主导运营下的电子商务市场,有比传统公共自行车更加方便的摩拜单车,有革新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滴滴打车,有当日达隔日达的网络商务物流配送服务等。我国的网络科技成果,已经跨越了国家的范畴,走向世界,将我国的发展成果与全世界共享。

我国互联网发展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共享,包含了三个层次。首先,是成果共享,即世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中国便捷先进的互联网服务,微信在即时通讯APP的使用份额稳步提升,他国人民可以从中国的电子商务网站上购物,也可以享用便捷的共享单车,是成果共享的表现。其次,中国网络成果的共享是机会共享。我国的先进互联网服务进入外国,会促进当地相应产业结构的革新和优化,最终达到互利互惠。支付宝和微信二维码支付方式进入海外市场,促进当地金融科技的升级。共享单车在国外推行,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就业机会,也促使传统城市公共单车服务的改革。双方共享发展机会,最终达到双赢。最后,中国网络成果的共享是责任共享。我国先进的互联网服务在世界范围内流行,需要遵守当地法律,并且受到当地法律的保护。例如支付宝、共享单车等一系列网络科技成果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应该更好地去维护它,保证运营的良性循环。双方共享科技成果,共享发展机会,更要共享维护的责任。

(四)建设一带一路,实现网络治理的国际共赢

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以来,“一带一路”作为我国顶层合作倡议持续发挥着作用。它源于古代水路两条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依托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现有的双边多边机制,通过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建设稳定的的区域合作机制,促进沿线的共同发展。2017年5月,“一带一路”峰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加深了沿线各国的理解与交流,号召各国加强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全面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开放性与兼容性,蕴含着共同发展的共赢理念。各国通过签订网络合作协议,共同促进沿线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网络信息的交流,提升了共同应对沿线区域网络安全的能力;通过网络科技的进步扩大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维护各国发展的共同利益。沿线各国的网络交流,是推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不要部分,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也将进一步加强沿线各国的交流广度与深度。“一带一路”的建设,离不开网络治理,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治理理念指导下,中国推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共赢。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治理理念,为我国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这一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对于推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也具有深厚的指导意义。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同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本质上具有相通之处,在网络空间中,通过共同协商解决相互分歧,通过共同建设扩大共同利益,通过发展促进成果共享,最终走向互利共赢,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通过目前我国在国际网络外交中的地位可以预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中国提出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方案,和我国一起推进更加公平的网络空间国际新秩序,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四、和平崛起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

构建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必将率先垂范,通过和平崛起道路,在互联网领域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在网络空间发出中国声音,参与和领导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需要有国家战略的指引。2016年3月我国正式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提案等领域国际规则制定”。随后,在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六个加快要求之后,我国相继颁布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与《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作为指导我国网络外交的纲领。要求积极参与网络空间问题的全球治理,在国际网络外交中发出“中国声音”。

显而易见,中国和平崛起这一国家方向与带有根本性的外部战略机遇期密切相关。[22](P217)这一理念,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蕴含全人类共同利益,获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23]

中国的和平崛起,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习近平主席指出:“围绕中国和世界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24](P17)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以和为贵,讲究仁者爱人。国际社会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其危害性范围超出了单一的国家,我国传统文化讲究以和为贵,就是国际社会成员在和平的前提下,通过积极沟通协商,共同面对和解决国际性的问题。

同时,中国的和平崛起也贯彻了《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思想。我国和平崛起,不谋求任何霸权,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在国际互联网领域内也同样如此。中国的和平崛起,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也是对传统的国际社会强权政治环境的挑战。国际互联网空间新的规则亟待建立,和平崛起的我国,必会发出更加有力的“中国声音”,使国际网络空间国际规则更好地造福我国,也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

发出国际网络空间的“中国声音”,一方面,要以国内人才培养建设为基础。我国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参与网络问题的全球治理,增强网络领域的国际话语权,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基础支撑。如果我国在国际网络空间领域没有一支高端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网络空间国际法强国就只能是空中楼阁。[25]而且,参与国际网络外交不单是技术的问题,也不单是法律的问题,更多的时候,它是科技、外交、法律、外语的综合问题,这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的积累,我国政府和高校已经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做出了成绩,国家高端智库、国家级协同创新平台、重点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计划等为我国的网络外交事业培养出前赴后继的人才。未来的中国将继续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必将更加重视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

发出国际网络空间的“中国声音”,另一方面,要在网络外交中坚定地维护我国的网络空间主权。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互联网大会的发言中,已经明确提出“尊重网络主权”是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之首。[2]在我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也明确规定了“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是我国首次将网络主权这一概念提升到法律高度。网络主权问题,在网络空间国际政治格局中有着十分特殊的重要性,只有在网络主权这一问题上消除分歧,达成共识,才能进一步促进国际合作。[26](P49)只有坚定维护我国的网络空间主权,中国才能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领域内的网络事务,在国际舞台上能够平等地同他国进行交流。中国必将继续以科学的手段维护国家网络主权,不断增强我国自身的网络科技发展水平,通过和平崛起,获取网络空间话语权,发出“中国声音”,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2/16/c_1117481089.htm.

[3](德)克劳斯·施瓦布.第四次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4]惠志斌.全球治理变革背景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J].探索与争鸣,2017,(8).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M].肖莹莹,郝正非,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7](美)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M].信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8]潘忠岐.世界秩序:结构、机制与模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9](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沈宗灵,董世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0](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1]蔡拓.国际关系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12](美)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秦亚青,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3]刘胜湘.国际政治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4]梁西,王献枢.国际法[M].曾令良,修订.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15]奥本海国际法[M].(英)詹宁斯,瓦茨,修订.王铁崖,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16]高英彤.理想国际政治秩序探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

[17](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M].徐昕,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8]林伯海,刘波.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8).

[19]陈建中.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具有深远意义[N].人民日报,2017-09-12(7).

[20]中国关于《网络犯罪问题综合研究报告(草案)》的评论意见[EB/OL].https://www.unodc.org/documents/organized-crime/Cybercrime_Comments/Contributions_received/China.pdf.

[21]张新宝.论网络信息安全合作的国际规则制定[J].中州学刊,2013,(10).

[22]时殷弘.国际政治与国家方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3]王毅.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6-05-31.

[2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5]黄志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势态与因应[J].中国信息安全,2018,(2).

[26]黄志雄.网络主权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运秀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云作战”模型及仿真分析研究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