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发展道路自信 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
——基于历史虚无主义批判视角

2018-02-11 13:31沈丽巍高登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现代化道路

沈丽巍,高登辉

(佳木斯大学 人文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实质及其危害

通过对近些年来专家学者们的研究进行梳理,历史虚无主义突出表现为由政治上否定革命对社会变革的巨大促进作用,进而颂扬改良,其真实用意在于否定中国近现代史上革命的历史进步性及其对于中国现代化发展进步的解放意义,从根本上否定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功绩,否定党的领导的合法性,最终否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历史学研究上鼓吹“侵略有功论”,美化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奴役,甚至认为西方列强应该“殖民中国三百年”;在文学艺术创作上表现为“解构”历史,“宏大叙事”,凭主观臆想编造离奇的偶然因素而不顾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环境重新解读重大历史事件,达到虚无主义的目的,在意识形态领域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历史虚无主义者按照他们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政治诉求选择性地对待历史,是“有所虚”“有所不虚”,以历史唯心主义的选择论为逻辑起点,否定中国选择革命方式的合法性与正当性,目的是否定中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了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质是歪曲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基本逻辑和规律,背叛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违背历史发展的基本事实,宣扬的是历史唯心主义,坚持的是唯心史观。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事实碎片化,将历史进步人物的贡献虚无化。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发展演变自有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性和基本的逻辑与规律,否定中国选择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方式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否定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其根本错误在于违背历史基本事实,背叛历史唯物主义,其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秉持的是唯心史观。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在于,它已成为一些人迎合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分化、制约中国和平发展,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消解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影响力与凝聚力的破坏性力量。

现阶段,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之所以能够重新泛起有着比较复杂深刻的内外因素和背景。从外因方面看,主要是西方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认识上的相对性、历史选择上的任意性、历史事件的单一性和不可预测性,是作为西方历史哲学主流的历史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性弊端,它历来片面强调人的主体性、理性和自由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动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由此,随着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有利于西方的演变,一时间,国际上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共产主义“渺茫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和“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为历史虚无主义乘虚而入提供了适宜土壤。进而又出现否定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攻击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提出要重新评估、定位“革命”。就国内层面看,历史虚无主义的重新泛起除了受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影响之外,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急剧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带来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进而带来了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社会阶层结构的巨大变动,进而又引起社会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成为历史虚无主义乘势而起的机遇和条件,弱化了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价值。社会上一度出现了“共产党的领导还行不行?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共产主义道路还通不通?”的质疑。同时,随着对外开放领域的持续扩大,各种西方社会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尤其是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领域成为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重灾区。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敌对势力把和平演变重点指向中国,各种名目的非政府组织大量向中国渗透,在经济交流、政治交往、文化与教育交流交往活动中乘机对我国进行全领域全方位的思想文化渗透,与我们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争夺影响力,一些人盲目崇信西方的一切,严重缺乏民族文化自信,趁机配合,推波助澜,使历史虚无主义快速蔓延。比如,在史学研究领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把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视为所谓历史学家的主观构想物,否认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从而在理论上和思维与认知方式上为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的重新泛起提供了支持。企图以新自由主义“改造”中国,主张在中国政治上搞多党竞争和所谓的宪政民主,推崇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经济上主张搞全盘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反对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全面协调作用。一些自由主义者出于否定当代中国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和主流意识形态的目的,他们极力为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的重新泛起制造思想舆论氛围,要求清算中国的革命历史,重新解读中国近现代史,重新评价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进而确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旨与核心观点,严重地扰乱了社会大众的思想和历史认知。进而消解社会大众的历史与文化认同,制造社会思想混乱,弱化社会大众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心,瓦解人民大众的民族自尊心,消弱人民大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追求发展进步的积极进取精神。民族精神的动摇必然引起人民大众巨大的思想混乱,而思想和认知的混乱必然严重危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必然严重危及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政权的稳固,最终动摇中华民族的立国之基和民族复兴的伟业。

历史虚无主义故意混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所谓的“普世价值”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自由、民主、平等观念,肆意歪曲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理想就是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然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的正是资产阶级的所谓“普世价值”,在其论述中从来不是抽象地谈论这些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历来价值观都是有阶级性和历史性的,尤其在阶级社会里根本不存在超越阶级和历史的价值观。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无产阶级价值观正是在批判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基础上才得以建立起来的。西方垄断资产阶级所垄断的“普世价值”事实上掩盖着资本与劳动的不平等,掩盖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不平等,掩盖着西方“先进国家”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因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以及当时中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强大并以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决定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暴力革命路径选择。由此,历史虚无主义指责攻击阶级斗争和革命就鼓动暴动,就是流血和仇杀,是违反人性的,进而大肆攻击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这是典型的抽象人性论,是不顾具体历史国情和事实的主观臆想。正如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的“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1]革命是引领历史前进的火车头,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及其现代化发展道路正是通过革命(有些就是暴力革命,如法国大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才得以确立的。

当今世界,民主、自由、人权的观念确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和实践。但民主、自由、人权观念的标准并不能由西方垄断,由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来定义。不能如一些人所认为的只有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人权才是真正的自由、民主和人权,并借此攻击指责其它非西方国家。不能要求非西方国家必须接受西方价值观的教化,不然就不是真正的“民主国家”,否则就用种种非法手段,甚至不惜以武力威胁和军事颠覆强迫对一些“非民主国家”进行所谓的民主化改造。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和政治霸权主义,从而导致那些在西方压力下被迫接受了西式民主的国家不仅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自由,反而是陷入长期动荡和混乱,民不聊生。

二、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与现实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的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2]

中国发展道路源于特殊的文明型国家发展路程,具有极其鲜明的历史继承性。“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是中华文明民本主义思想的最早表述,对后世治国理政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的“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大学》),孔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思想,“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思想等,蕴含着丰富的敬民、重民、爱民、保民、裕民及爱国家、爱社会、为社会服务、社会至上的思想,具有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传统的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相结合,成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价值宗旨的历史文化源头。

近代史上中华文明特殊的历史际遇引发了“西化”与“中化”的百年论争。从“洋务运动”的器物层面进而到制度层面的“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制”资本主义制度都因严重脱离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国情,被西方资本帝国列强所不容而彻底失败,为了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富裕幸福必须开辟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道路,这是历史给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实践,为中国社会开辟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光明前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价值与中国人民求独立、求解放、求发展的强烈民族诉求相适应,特别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在黑暗中求索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接受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从本国的需要和国情出发,确立了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先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随之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历史任务及其发展道路。

新中国建立初期,世界舞台已经是诸强林立,新生的人民政权如何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如何巩固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内外压力与挑战。迎接压力和挑战并战而胜之,最根本的力量来自于中国社会内部,即通过全国性的土地制度改革,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最大程度地凝聚起整个国家与民族的物质与精神力量,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百年积弱的中国社会如果不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就不可能彻底全面的动员和组织起经济建设的物力、人力、财力;就不可能实现全国各阶层和各民族的真正团结;就不可能有力地打破西方资本帝国主义霸权势力围堵、封锁与抵制而实现真正的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就不可能在实现政治独立基础上实现真正的经济独立自主进而实现中国人民主导自己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历史不能假设,人民的百年奋斗不容虚无。

综观战后实现民族独立的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特别是实现民族独立的大国中,只有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中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而在世界经济大潮中具有强大的抗风险能力,维护着国家的独立自主。在冷战行将结束迎接全球化时代到来的时候,中国社会主动适应、自觉融入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潮流,搏击风浪,逐步发展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贸易大国,重要的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大国,几百种主要工业品的主要供应国,航天大国,超算大国强国等等,成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引领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最大贡献国,成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力量。现实如此,成就不容抹杀不容虚无。

三、中国发展道路引领和塑造着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在古老中国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开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本身就是在持续探索和塑造一种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因为,这一探索进程的展开是在资本主义已发展到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从其上升期逐渐走向了没落。虽然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历了所谓的“黄金发展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西方式的“福利社会”,但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物质发展与人的精神诉求的矛盾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解决,反而愈加激化和深刻起来。2008年发端于最典型、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百年一遇的大危机不是偶然的,是对上述三种深刻矛盾愈加激化和深刻的最鲜明、最深刻、最具有代表性的诠释。后金融危机时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政治危机、人的精神迷茫,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旧文明形态与世界其它文明形态的矛盾塑造的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危机已经和正在日益凸显出来。旧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路径似乎已无力解决这些问题,呼唤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诞生。

对于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问题,不能仅仅认为它是中国自己的问题,我们必须站在世界和时代的高度来认识,因为当代中国发展道路面对的就是世界性与时代性的问题,而这种世界性与时代性的问题也是中国发展中的问题,所以必须在反思资本主义现代性问题的过程中,为解决这些现代性问题确立新观念、开辟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所承载的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我们现在还无法十分透彻地说明,但它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实践中被探索着、被塑造着、被确证着,这是不容置疑的。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探索是在全球化时代展开的,因而必然要应对和破解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与难题,并通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模式给出应有的解决方案。对内改革发展 “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对外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现阶段及未来相当长时期的根本战略指导方针。正如美国学者马丁·哈特等人在《解读中国模式》一文中所评价的:中国将成为后发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模范,因为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表明,在现有的资本主义世界体制内,中国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行性的发展路径。

从本国历史和具体国情出发确立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但也是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的融会贯通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人民群众中寻求发展动力、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发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没有自己特殊利益,她代表和为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是一条不断改革创新之路,为了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党和政府始终坚持通过改革破解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持续不断地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改革永远在路上。持续推进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永葆国家和民族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为国际社会大家庭创造互利共赢的机会和条件,使自身的发展不断地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为建设和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深刻地指出: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进而自觉地推动实践不断前进。

资本主义在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但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方式也积累了巨大而深刻的矛盾,它本身已无力解决自己的现代问题,而社会主义方向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为此开辟了一条解放的道路。人类追求理想社会,求公平、求正义、实现人与社会的双重解放的理想目标,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真理性力量,也体现了人类追求美好理想社会的道义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在自己的展开进程中不断充实和丰富的这些新内涵,既解决着中国自身的发展进步问题,又不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自觉地引领着这个世界在全球化时代的前进方向。从根本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所引领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体现了民族性,也体现了世界性,既体现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也体现了世界的共同利益,既增进了中国人民的福祉,也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统一。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现代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边疆治理现代化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