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半夏在我国的药用历史已有2000多年了,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旱半夏主要以地下块茎入药,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目前,药材市场上旱半夏商品稀少,已供不应求,那么,怎样种植旱半夏呢?
1.选地、整地、施肥。选择土壤湿润、肥沃、深厚,土壤含水量在20%-30%、pH值在6-7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壤土种植。耕前亩施商品有机肥500-600公斤 ,深耕细耙,做东西走向畦。
2.选种。选择小粒(直径小于1厘米)做种子,小粒(珠芽)抗病性好于大粒。大粒苗壮,但易腐烂。建议新播田可选大粒,产量高。第二年补种选小粒或第一年种珠芽到二年后采挖。
3.播前晒种。播前一周内,将种子均匀摊在水泥地上平铺一层,晒12小时左右即可。
4.播前拌种。拌种的目的与方向要明确,以提高抗性和杀灭种子携带的根螨为目的,不要盲目选用多菌灵和3911拌种,建议用碧护6克-9克+杀螨剂浸种或拌种后堆闷8小时。这样可有效杀灭螨并且出苗后苗齐苗壮,抗病性强,抗逆性强,不死苗,不烂根。
5.播量。一般麦套旱半夏以200斤-250斤为宜,正茬旱半夏可适当增加播量但以不超过300斤为宜。
6.播期。在3月中下旬地温升7℃-8℃以前播种, 因为旱半夏10℃即可发芽,13℃出苗,超过30℃生长不利,所以建议充分利用春秋季节促进产量提高,春季争时早播,这样有2个好处:一是充分利用春季适温生长,提高产量,二是10℃-13℃茎在地下生长可在土中长出珠芽。珠芽成熟后,直接发芽,出土,生长,秋季收获。
7.浇水。春季地温低,不可浇水过多,否则烂粒。春季时在浇足底水情况下即可,不是特干旱不浇。麦套旱半夏在小麦收获后要浇大水或连浇2水保出苗。
夏季可多浇水,一般要注意看天浇水,夏季高温时一般天气预报3内无雨均可浇水。
秋季适当控水。秋季地温下降,蒸发量变小,旱半夏快速生长,湿度大易烂粒,一般在天气预报7天内无雨浇水。
8.控苗。旱半夏如若过高过细过弱极易在强光时腐烂,所以旱半夏控苗很关键。建议春季控苗。在苗高10厘米时用PBO300倍控苗或苗高5厘米时用碧护3克兑水30斤壮苗。夏季苗高15厘米时用碧护6克兑水30斤喷打壮苗或PBO300倍控苗。
9.除草。旱半夏为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科。而夏季旱半夏田间杂草有禾本科杂草,也有阔叶杂草,一般选择精喹禾灵和乙羧氟草醚均可使用,但对旱半夏易造成隐性药害,建议喷打时加以色列“安法戈”除草安全剂。
播后芽前除草可用乙草胺封地,对禾本科杂草作用明显。注意也要用“安法戈”安全剂。
10.病虫害防治。通过本无公害保健栽培,基本无病虫害。若在雨季雨水多排水不及时易烂根,造成死苗现象。此时,每平米用0.6公斤生石灰均匀撒在地里,杀菌除湿,控制病害蔓延。
11.采收与加工。采挖一般在霜降前后,此时旱半夏块茎饱满、成色好、粉性足,时间大致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采收前至少要有1周的晴天,否则,土壤太湿会造成旱半夏和泥土黏着太紧不易挑出来,影响采收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