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钊,冯军成
(西华师范大学 a.物理与空间科学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2017年1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高校思想政治课讲好中国故事就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体现。学界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国故事的对象是大学生,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在链接关系缺少深入研究。因此,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讲好中国故事之间的内在链接关系,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六大优势,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优势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制定教学方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主体优势而言,主要围绕主体需求、主体利益、主体评估展开。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突出主体优势,要围绕学生的主体需求展开。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内容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内容。教师受知识储备、情感经验等因素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感到手足无措。学生的实际表现与教师的要求相差较远。教与学从来都不是独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突出主体优势要求要围绕主体需求展开,要强调教学统一。以往教学部分教师一言堂现象严重,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学相长原则。主体优势要以学生的主体需求展开实践活动,要及时观察学生行为举动、对学生思想状况进行及时了解。就间接性方式而言,教师向学生家长或朋辈反馈学生相关信息;就直接方式而言,教师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需指出,教师与学生谈心利用中国故事的某个案例,引导并暗示学生应朝着科学方向发展,它拉近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突出主体优势,要围绕学生的主体利益展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突出学生的主体利益,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强调中国故事是由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人民是中国故事的产生和传播的主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内容科学,部分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受西方错误思潮影响分析问题时出现错误。比如部分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中国政治制度对中国国情缺少分析,甚至出现错误解读。这一问题的解决关键是要强化教师的政治观念。强化教师的政治观念是坚持主体优势的表现,教师要认识到政治意识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自觉与学生产生互动。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突出主体优势,要围绕学生的主体评估展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是要教育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具体的实现路径而言,既有抽象的也有具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是内在要求,这是因为中国故事凝聚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它的实现要学生自觉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突出目标优势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突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目标优势,它们共同构成的目标环环相扣,服务学生全面成长。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突出目标优势,离不开宏观目标的确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目标是要培养共产主义者。共产主义者是共产主义社会特有的群体,它独立、自由,它不受阶级限制。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社会在某一发展阶段生产力不断发展完成更替才能实现。我国最大的国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实现共产主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向学生讲清楚中国历史上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的原因直接讲述的确很难,通过讲故事向学生讲授相关内容教学效果就会快速提升。虽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它阻碍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步伐。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突出目标优势,离不开中观目标的支撑。中观目标是宏观和微观目标的重要连接点,它的好坏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课与讲好中国故事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五门课程有严密的逻辑结构,贯穿其中的中观目标就是提高大学生素质和法治思维。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例,它的内容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它进行讲解时采用分级分层次地讲解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在学习初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利用中国故事的人物篇中的孔子,向学生讲授孔子见马棚着火时关系人伤了没有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命至尊性。思想政治课教师看似讲一个小故事,其实是在对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科学又是艺术,以中国故事为文化载体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创新的表现,就是一步一步朝着科学化方向迈步的过程。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突出目标优势,离不开微观目标的落实。微观目标是要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丰富学生的情感。情感不仅是人类认识发生的动力机制,行为选择的评价机制,还是作为生命的享用机制。[2]大学生的情感与中学生相比,更加理性化,更加现实化。需指出,部分大学生的情感认知是有问题的,它对资本主义国家充满好奇,但对中国却了解不多,这种表现我们称为民族虚无主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就是向当代大学生传递一个信号就是中国故事是阶级性、历史性、实践性的统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无产阶级意识。培养学生无产阶级意识突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集体的热爱。中国故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时教师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底蕴优势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成部分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载体这些内容都是十分丰富的,它们共同构成讲好中国故事的底蕴优势。具体来说,就是要有文化传统底蕴、理论创新底蕴、社会实践底蕴等。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有底蕴优势,源于文化传统。中国故事,恰是中华民族这个多族群共同体生活中的事件及其过程的记录形式,它可以表现为神话、传说、音乐、舞蹈、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绘画等不同的艺术类型。[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是包含这些艺术类型的,它们可以发挥现实作用。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科学又是艺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科学,它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科学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就是科学性的表现。科学性表明它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它也具有客观性。客观性简言之,它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学说。[4]部分高校认为中国故事缺乏政治性,不应该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对中国故事的本质缺少科学性认识。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了人文精神。中国故事是人、事、物、魂的结合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使音乐、舞蹈、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被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展现。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有底蕴优势,源于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人们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拓展新视野,开辟新思路,形成新认识的过程。[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是科学的,它来自于人们的实践过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在科学的思想指导下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很大程度上是对大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多为96后,他们没有经历了大的自然灾害,大的战争等,他们无法体会到革命的艰难。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纲要》就承担着唯物史观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以生动感人的故事唤起学生的爱国之情这都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它为大学生科学认识中国建立基础;另一方面它为祖国建设培养了更高质量人才。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有社会实践底蕴,源于社会实践底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国故事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与时俱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占据主阵地,这个主阵地大学课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不仅仅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它要拓展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简言之,就是要求高校在全程育人中讲好中国故事。从小的方面说,就是讲好个人故事、班级故事、学院故事。从大的方面说,就是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6]中国故事在新时代内容更为丰富,这是因为它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开展,更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有比较优势指的是要比较中突出当前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优势所在,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个方面。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有比较优势,离不开学科体系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是有相应的学科支撑的。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它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其体系化结构逐渐形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注重学科建设就是在比较中形成的。比较既有古今之比较,也有中外之比较。古今比较,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学相长原则。中外比较,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科独立学科研究与学科交叉研究的多重建设。学科体系建设越来越科学化,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得以体现。讲好中国故事要集中美学、传播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对比中找差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越来越善于汲取外国人讲中国时所采用的手法。古今和中外之比,都使讲好中国故事的底气更足。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有比较优势,离不开学术体系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体系其实随着中国改革的力度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操作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受众群体相对灵活。高考制度未改革前,文理分科导致中学生选择思想政治课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高考制度改革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兴趣的理科生学生可以选择该门课程作为参与高考的课程。高考制度的改革,一定程度上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课堂讲好中国故事可以使学生心中原本枯燥的思想政治课变的生动有趣。从高考招生的质量来看,复合型人才是具备初级条件的。学术体系研究中教师与学习共同参与课题研究,一方面训练了大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拓宽了大学生视野。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有比较优势,离不开话语体系建设。话语是思维的表达,思想的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是顺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丰富着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中国故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有建设性作用的,体现在中国故事的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就中国故事的内容而言,要求中国故事来自人民的生产生活。俄苏学者巴赫金认为:“生活就其本质来说是对话的。”[7]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理应用生活的话语。可以这样说,一个故事顶得上一打道理。中国故事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选择科学方式,在恰当场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足够有可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需要中国故事,中国故事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两者互动关系共同实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优势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不一定要停留在融入某个过程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求在思维方法等方面的优势。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有路径优势,要求加强家庭教育。大学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家庭教育不是要放松,而是要更加重视。众所周知,大学生思维活跃,但还是容易受外界诱惑。家庭教育中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要发挥作用,都有责任关心关爱大学生。家庭教育中祖辈间的关系纽带就是血缘关系,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发生改变。祖辈们或许没有过多的文化知识,但它们中国故事所承载的大道理,讲好中国故事家庭教育的责任不容小觑。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结构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做到家庭教育中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助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有路径优势,要求加强学校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阵地在高校,高校承认着育人和社会功能。以高标准严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新时代的新要求,学校教育中教育者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社会经验都有差距,讲好中国故事相对面临困难,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教育者之间要加强交流。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大学生的任务是学习,要善于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中国故事的精华需要学校教育。学校教育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可以通过美化校园环境,通过做中国故事的展板、海报,以多种形式鼓励大学选择思想政治课,爱上思想政治课。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有路径优势,要求加强社会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要融入社会主义教育方方面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全覆盖,要涉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试想,如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敢讲中国故事,讲不好中国故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就会下降,新时代课堂话语体系创新能力强的现实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要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敢于发声、勇于发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优势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突出中国人特有的价值观念。具体内容方面包括,价值理念、价值情感、价值行为等方面。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有价值优势,势必要突出科学的价值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是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主体全面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和人类进步(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8]新发展理念对于中国故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是贯穿始终的。脱离五大发展理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就会乏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科学的价值理念为指导,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活动。高校可以邀请知名学者教授进行中国故事的学理讲解,通过学理探讨和实践操作促进大学生对于中国故事的本质和内容有更加明确认识。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有价值优势,势必突出理性的价值情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调要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中教师缺少一定的政治素养,对政治生活缺少一定的情感很容易犯错误。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一定要营造一定的政治文化。杜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犯错误的途径要很多,但更多的是自身要清楚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脱离立场谈问题,势必会犯更大的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提出的新论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如果说学生的情感世界很丰富,它没有任何阶级性,就是大错特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确立共产主义的信仰,这样的价值情感才是符合我国社会现实需要的。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有价值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行为就是要求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时,做中国故事的创造者。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它告诉我们青年在当代具有无限的活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看似微小,其实它从另一个方面考验着大学生的自信心。没有自信心,我们所说的中国故事只能是一个小小的心愿。树立自信心,大学生就能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就是走好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彰显中国价值。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2]朱子曼.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10-18.
[3]王一川.当今中国故事及其文化软实力[J].创作与评论,2015(24):22.
[4]陈先达.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0.
[5]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0.
[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11.
[7]巴赫金.诗学与话谈[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387.
[8]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