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机插秧规模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18-02-11 09:56何慧娟
江苏农机化 2018年5期
关键词:农机手插秧机大户

何慧娟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种植模式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打破农村机插秧发展瓶颈,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已迫在眉睫。

1 水稻种植基本方式

水稻种植的基本方式有直播、人工插秧、机插秧。直播稻是将稻谷直接播入田中,简化了农艺,省去育秧、栽插等繁杂用工,但存在杂草多、易倒伏、米质差和产量低等缺点。人工插秧是传统插秧形式,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机插秧采用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秧苗,株距行距配置标准化,通风透光条件好,省工、节本、产量高,是对水稻移植模式的重大变革,是一项节本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稻移栽方式。

2 淮安市淮阴区机插秧现状

淮阴区位于江苏省北部平原腹地,水网密布,土地肥沃。水稻是该区第一大农作物,种植面积28.67 khm2,占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的40%。目前,该区已经成为江苏优质稻米的主要产区,是远近闻名的绿色稻米产、加、销基地和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自2011年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创建以来,全区22个乡镇建有规模化农机合作社41个,插秧机保有量2 040台,机插率达61%,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

3 机插秧规模化发展的必要性

3.1 水稻抢栽的需要

水稻生产季节性强。目前淮阴区在用的插秧机主要以手扶自走式、拖拉机悬挂式等相对轻便易操作型为主[1],高速自走式乘坐插秧机还没有全面推广,在农忙季节,插秧机的保有量不能满足水稻抢栽的需求。

3.2 农村劳动力紧缺

该区农村有效劳动力极为紧缺,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年轻一代基本不会也不愿务农。会插秧的大都是55~70岁的留守妇女,农忙时即使出高工资也较难找到工人。

3.3 粮食生产安全的需要

秧苗在苗床时间过长得不到及时移栽,超过规定的播种期,即成为“超龄秧”。栽插“超龄秧”容易造成烂秧,且栽插时秧苗直立度不好,易倒秧,不能正常抽穗灌浆,直接影响粮食生产。

3.4 粮食增产增收的需要

由于农户人口数量不同,各家分得田地少则几分多则十几亩,一些小田块或道路通行不畅的田块,特别是十边田块,往往被荒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耕种。

4 县区机插秧规模化发展的问题与困境

4.1 农民对机插秧技术的认识程度不高

一些农民习惯于人工插秧,认为机插秧不如人工插秧安全可靠。还有一些乡村人多地少,感到用机插秧“小题大做”,还是人工精耕细作好。

4.2 土地流转不顺畅影响了大面积机械化种植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依恋感非常强,即使是长期在外打工经商的农民也不会轻易放弃土地[2]。虽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这些进步所带来的福利还没有全面惠及农民。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种种担扰和担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和大面积机械化种植,影响了机插秧的推广和应用。

4.3 农民购机积极性不高

一些农民认为在农村经营农机还是与农田打交道,没有出息,不如外出打工经商;还有的农民认为经营农机成本过高,涉及精力太多。农机补贴政策调整后,插秧机由差价购机改为全价购机,手扶插秧机和高性能插秧机均不允许地方配套补助,农户购买一台普通4行手扶插秧机的价格由最初的4 000元逐渐上升至9 000元,投入成本增多,制约了农户购机的积极性,影响了机插秧推广速度。

4.4 机插秧服务组织发展不均衡

全区21个乡仅有三树、渔沟、袁集、凌桥、西宋集、王兴6个乡镇成立了机插秧服务组织,难以满足全区的机插秧需求。从每年区农机推广站组织的农机手培训情况来看,参训机手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比为80%,高中文化程度的占比1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比50%,小学文化程度的占比40%,村民受教育程度总体不高。机插秧服务组织发展不均衡,机手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操作不规范,机插质量参差不齐,预定任务完成不及时,得不到农户认可,影响农户机插的积极性,更影响全区机插秧的全面发展。

4.5 农民对机插秧的优势认识不够

机插秧对“人、机、苗、田”要求比较高,集中作业时受天气、秧苗、田间肥水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另外,近几年秋末气温相对较高,直播稻的产量和品质均比较理想,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机插秧的推广。

5 县区推进机械插秧规模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传统的手工插秧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要从粮食生产安全,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3],加快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步伐。

5.1 加大机插秧推广宣传力度

一是组织召开机插秧现场观摩会。每年夏种季节前,有计划地安排农机厂家、乡镇农机手、种植大户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演示讲解机插秧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效能效益,让农民在耳闻目睹中增强对机插秧的认识和理解。二是组织经验交流现场会,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机插秧示范户交流机插秧经验,共同探讨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机插秧质量。三是组织有意向组建农机合作社的农民赴农机厂家参观学习,激发农民投资农机的热情。四是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全面宣传机插秧,让机插秧家喻户晓。

5.2 加大农机手培训力度

采取集中办班的形式,定期组织农机手系统学习插秧机性能、原理和操作流程。新型插秧机投入使用后,要及时安排农机技术人员赴厂家跟班学习,及时掌握新型插秧机的使用方法。邀请厂家和农机大户的优秀农机手到乡村介绍机插秧经验,以点带面培育专业的机插秧队伍。

5.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议进一步增加插秧机补贴额度,正确引导农户、农机大户和机插秧服务组织购买和使用插秧机。努力提高插秧机的使用率,降低插秧机的投入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让农户、农机大户和机插秧服务组织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在经营税收和服务上给予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一定的政策优惠,帮助他们形成经营规模,成为科学种田和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5.4 加大全程服务力度

成立技术专家组,制订水稻机插秧技术操作规程,并组织指导实施。在插秧季节,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带领技术骨干蹲点包片指导,做到每一个机插秧点都有技术人员全程指导。协同厂家分片建立机具检修保养点、机具零配件供应点,及时破解机具维修和零部件损坏更换的难题,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对新购买插秧机的农户,在技术培训、机具补贴等方面,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到让广大插秧机用户购机放心、用机安心。

5.5 加大机插秧规模化经营主体培育力度

培育机插秧规模化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促进农机服务组织逐步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和产业化[4-5]。政策和项目资金向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大户倾斜,帮助他们不断发展壮大。对农机大户机库(棚)建设改造、基地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简化审批手续,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整合资源,组织企业与农机合作社、合作社与合作社之间开展合作,扩大农机人才队伍及装备规模,促进农机合作社发展壮大。

5.6 加大土地流转推进力度

土地流转的目的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要积极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6]。同时,要逐步完善土地流转体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保体制、法律监督机制,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形成以发展规模经营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流转热潮。

猜你喜欢
农机手插秧机大户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农机手职业病患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
借农机手大赛平台 展山西新农人风采
超智能插秧机
多形式开展农机手技术培训 确保农机作业安全
稻田
船祸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