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对古琴文化的艺术价值探析

2018-02-11 01:03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州竹林七贤阮籍

张 震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

一、古琴的起源

古琴起源的确切时间,现在未有定论。据史料记载,在中华民族形成之时,古琴已经存世。关于古琴的传说有很多,一般认为出现于三皇五帝时期。古琴的实物最早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据现有考古发现先秦时期古琴实物数量很少,大都出土于原楚国范围内的湘、鄂两省,出土古琴大多为七弦琴、九弦琴和十弦琴,这些琴的制作工艺大致相同,但与现今所见的琴体有明显的区别。古琴,亦称七弦琴,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年代悠久而被后称为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乐器之一。大量的证据表明,至少在秦汉先秦以前已经存在,并且演奏技巧艺术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古琴是中国艺术水平最高,最具有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调的乐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和民族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我国人文名仕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古琴的外观简洁大方,错落流畅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因为古琴艺术在华夏传统文化成长历程中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关于古琴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并孕育了一些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从古琴艺术的发展历史来看,古琴艺术在魏晋时期就已经逐步兴起和成熟,而其代表人物魏晋名人又是古琴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对古琴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二、古琴文化特征与现状

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又称瑶琴、七弦琴,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具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多年前。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古琴实物距今有已有二千四百多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的精品传世。魏晋南北朝至清代的各类琴谱有数百种,且著名的曲目达三千多首,还有大量关于古琴演奏家家、古琴文学、古琴技巧的文献论著,古琴遗存之丰硕堪称中国乐器之最。

古琴,有其深远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以及深厚的影响力让世人所珍视,它伴随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艺术的长河源源不断流传至今,且从未间断。《诗经》中曾有记录:“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等等关于弹古琴艺术的名文词句,可见古琴在我国古代人们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代的名仕圣贤、文人墨客,如阮籍、嵇康、孔子、司马相如等等,都是著名的琴人,并且留下了珍贵的古琴曲谱和著作,对古琴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隋唐时期,古琴传入了东亚列国,近现代,古琴又随着国人的足迹遍及整个世界,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艺术的特殊符号。

据相关史料记载,从伏羲造琴开始,古琴就出现在河南,并且获得较大的发展。河南历史上的古琴演奏家枚不胜数,如蔡家父女蔡邕、蔡文姬、宋徽宗赵佶、嵇康、阮籍等,直到后来形成了在全国颇有影响的中州琴派,可见中州琴派在琴坛的地位至关重要。早在公元前662年,卫国人就在楚丘(今河南濮阳西南一代)建城时唱道“椅桐梓漆,爰伐琴瑟”。由此可以证明,当时的河南人已经掌握了选用梓木、桐木来制造古琴的技术,这种用桐木做古琴琴面,梓木做古琴琴底的制作工艺和作方法从古至今并未改变。所以河南人对古琴的制作工艺和方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竹林七贤与古琴

以嵇阮为核心的“竹林七贤”是著名琴学人士的代表,也是许多文人爱慕的对象,他们的尚好代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时士林的风气。“竹林七贤”弹琴咏诗,以琴自娱,以琴解忧,以琴交友,甚至还以琴吊丧,由此可见古琴已融入了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他的文学、音乐成就众所周知。因司马氏与其政见不合,加之系曹魏姻亲,为避祸保身,于是寄情于山水,游隐于竹林,潜心研究古琴艺术。据《与山巨源绝交书》记载:“浊酒一杯,弹琴一曲,此愿毕矣”由此可知,古琴在嵇康生活中的重要性,在他的专著《琴赋》中有“琴德最优,故缀叙所怀,以为之赋”。充分表现了嵇康作赋的目的和对古琴及琴乐的钟情。

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著名琴家阮瑀的儿子,其在政治上与嵇康一样,对司马氏的政见心怀不满,虽早有宏图大志,但终究报国无门,深感世事不以所为,只好远离尘世、弃仕保身,以退隐山林、赋诗弹琴、沉迷于琴酒为务,以避政治灾难。在《咏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青云蔽前庭,素琴凄我情”,可见古琴不仅是阮籍消愁解忧的必备之物,也是他身边常备之器。相传,现有琴曲《酒狂》为阮籍所作,音乐描写阮籍醉酒后精神的状态,真实地再现了阮籍醉酒的情景,揭示了阮籍内心的悲伤和愤怒。

在竹林七贤中,对古琴艺术贡献最为突出的就是阮籍和嵇康,他们不仅在古琴的弹奏艺术有较高的技巧,而且还著有经典的琴谱,对古琴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中州琴派

由于古琴在传承的过程中,多采用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故受到流派和特殊古琴的记谱方式限制,加上各地文化风俗的差异,古琴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不同地区逐渐形成了地域性的流派。河南因地处中原大地,所以古琴的风格流派被称做中州派。

中州琴派在我国琴史上是一支具有大量杰出的琴师和众多传世名曲的重要流派之一。它既有“高古端严、宽宏苍老”的十足韵味,又有“吟猱圆满、音音相扣、一气呵成”的悠扬顿挫,因具有独特演奏风格而著称于世。中州琴派在历史上经历了三次鼎盛时期。他们是以朱文济、义海等人为首的北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首的汉魏时期和以王善、崔应阶等人为首的清朝乾隆时期。甚至到了清朝末年,仍有大量具有相当艺术修养的中州派古琴演奏家活跃在琴坛之上。

作为华夏最古老、最传统的文化艺术代表,古琴艺术虽然源远流长,但在其传承和发展上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古琴的教学存在一定的保守性,不同派别的琴家相互交流很少,且保守自身的打谱和弹奏技巧,没有形成规模性、统一性的打谱和演奏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古琴的青睐越来越少,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全国上下能演奏古琴的专业人士不足二百人,古琴的演奏艺术几近一度失传。当然中州琴派亦是如此。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随着“中州琴社”最后一位琴人离世,中州琴派的琴声成为。直到著名的琴人宋大年、丁纪园、韩廷瑶等人重新整理探索中州琴派的古琴技艺,中州琴派才一展过去的风采,焕然一新的呈现在世人面前。但是面对古琴艺术的传承,古琴却依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很少有人去操琴演奏,古琴的制作者更是凤毛麟角了。

五、竹林七贤的古琴文化的艺术价值

早在公元三十几魏晋时期,就有一批文人名士为了避免乱世而隐居在当今的修武以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就是其中的较为出名的一例,东晋人孙升的著作《魏氏春秋》中有这样的记载,“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常见其喜揾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玲相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们常聚集于竹林之中,弹琴论画、酣畅狂饮。

据史料记载,嵇康长期居住在修武,并于当时的常乐亭公主结婚成家。由此可知嵇康在河南娶妻生子,并对河南古琴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州琴派在中国古琴发展史上的地位相当的重要,早在宋代时期,中州琴派就已经形成,而且发展迅速,规模之大。当时北宋的首都是全国的文化名城,各种文化名人齐聚的地方。其中著名的琴师蔡邕、阮籍、嵇康对古琴的影响最为突出,特别是嵇康演奏的《广陵散》以及阮籍的《酒狂》对后来河南中州琴派古琴演奏技法以及曲目的创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广陵散》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是我国古琴艺术史上较为少见的叙事琴曲。《广陵散》整首作品音乐特点统一,曲式结构较为合理,虽然是古琴作品,但同样能表现出它的辉煌的气势。这一点可以说是对古琴演奏风格和古琴琴曲的创作有较大的创新和改革。颠覆了古琴节奏缓慢琴曲悠扬的传统风格。嵇康的《广陵散》和阮籍的《酒狂》对后来中州琴派的风格也有很大的影响,使中州琴派逐步形成了“韵古端严、宽宏苍劲、吟猱圆满、音画相扣、悠扬流畅”的独特的古琴演奏风格。在当时的的社会上有着巨大的影响,使中州琴派成为我国历史上是一支重要的古琴流派,并在魏晋时将古琴艺术推向了鼎盛时期。

参考文献:

[1]赵剑敏.《竹林七贤》[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2]查阜西.《存见古琴曲谱辑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朱长文.《琴史》[M].[宋]台湾:商务印书馆,2002

[4]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78(11)

[5]罗敏中.《竹林七贤》[M].湖南:岳麓书社,1999(6)

[6]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7]易存国.《中国古琴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中州竹林七贤阮籍
明代中州文学社群考论
浅谈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突转
《中州大学学报》征稿启事
“画藤”与“结瓜”——做人不做“卖瓮人”,也不可学“中州蜗”
艺苑
历代竹林七贤主题美术作品的表现方式简析
“绝版的竹林”之七
“竹林七贤”
中州棋王赛3局
“青睐”与“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