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立体化教材建设的问题研究

2018-02-11 08:02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9期
关键词:立体化纸质院校

宫 宇

鞍山师范学院 辽宁鞍山 114016

立体化教材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工具,起着传递知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广泛沟通师生交流的作用。目前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对于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仍采用传统理念建设立体化教材,脱离实践,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马上融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中[1]。

1 地方本科院校立体化教材建设概述

1.1 定义

地方本科院校立体化教材建设,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地方本科院校基于自身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对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评估、创新实践等活动进行整体性的立体化建设。师生通过课堂、网络、创新创业实践等活动,将知识、经验等连接成为立体化网络,通过这种不断拓展及更新的应用型网络最终达到发展地方经济的目的[2]。

1.2 类型

立体化教材建设以纸质教材为中心,并将数字化教材作为补充,起到扩大知识面的作用,并应引入创新创业模块,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实际动手的能力[3]。

1.2.1 纸质教材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应符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应有地方性、创新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以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纸质教材为核心。其应采取“少而精”的理念,尽量缩减基本原理,充分利用数字化媒体,避免学生在课堂中耗费大量精力研究基本理念;同时在教材中应加大案例教学及拓展面宽的基础知识应用的介绍,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重点体现在应用方面。

1.2.2 数字化教材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立体化教材编制中,作为纸质教材的极大补充,其主要是由与纸质教材知识点相对应的光盘、电子数据库及网络资源等类型的数字资源组成,其范围还应包含信息反馈平台、在线考试平台及师生互动模块等。数字化教材的编制应当符合教学实际及学生所需所想,有效拓展纸质教材,并且能够有效反馈及更新。

1.2.3 创新创业实践

作为立体化课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创新创业实践的设立,将学生、教师、学校、社会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桥梁。创新创业实践模块的设立,要遵循“学以致用”,服务地方,创建品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课上实训,假期自愿实习,学期内固定实习的模式,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及实践,同时在课程体系设立中,以充分体现地方本科院校相应国家号召,为培养学生服务地方经济做出贡献的办学目的[4]。

需要注意的是,立体化教材的实质应是以上3种载体上知识内容的系统整合及知识框架的立体化。

2 目前存在问题及分析

2.1 应用主体不明确 难以突出其服务地方的教学目标

目前,许多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编制立体化教材时,仍是以教师自身为中心,未考虑使教材应用的主体应是以学生,且在编制过程中未将课程培养目标及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贯彻于教材框架之中,使得教材内容与实际需求及实践相脱节,最终使学校培养的学生大都不具备各种职业能力,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导致高校培养服务地方人才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2.2 体系缺乏实际操作性 难以与实践相结合

地方本科院校在设计立体化教学体系时,存在构建不合理的现象。在高校设计立体化教学体系时,缺乏实际操作性,如教师缺乏实践背景,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偏重教,这就造成学生只关心期末考试是否通过,而被动地进行学习,无法与社会的实际发展接轨;另外学校不注重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仅仅将重点集中在学生在校课堂的理论学习上,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导致学生无法做到学以致用[5]。

2.3 反馈途径匮乏 沟通存在障碍

在立体化教材编制之后,缺乏有效的反馈途径。某些高校的系统反馈平台长期无人管理,对于立体化教材存在的问题或者广大师生提出的反馈意见,很难做到有效应答,而其他反馈途径也主要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直线沟通,反馈效果差,导致立体化教材品质提升困难。

3 建议

3.1 明确教材应用主体 有针对性地编写立体化教材 突出服务地方的教学目标

在编制立体化应用教材时,地方本科院校应明确自身培养的应是应用型人才,其培养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分析学生获得职业能力所应需要的知识,认清教学目标,主动重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模块,积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达到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

编制立体化教材时,要在知识体系教学及实践应用方面具有针对性,与编制教材的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使其能够将高校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教材当中;多利用多媒体工具及已有的网络平台,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时间碎片化及偏爱利用移动终端及计算机网络的特点,通过现有的资源,如本校自身的管理系统、图书馆的资源以及网络的教学资源等,建立多维的、网状的学习网络,整合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2 合理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 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编制立体化教材时,应注意事先合理规划立体化教材体系,将基础理论教授、知识实际应用及具体实践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现代化技术,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主动,且能够具有相互交互及深入情境的教学环境,使立体化教材更具有可操作性。

以纸质教材为中心,围绕其知识点及具体内容,才可以编制数字化资源及开展有效的创新创业实践。在纸质教材编写方面,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所需,应适当减少基本原理,多引用案例教学,多与本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课后习题及阶段性考试部分,应突破传统模式,加强课堂中的过程考核,在教材内容上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编制数字化教材时,应围绕纸质教材,做到知识点的补充及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强化具体应用,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所需,可以开发课程APP,利用已有教学系统平台及网络资源等,并且可以针对注册学生的个人特征及偏好,提供具有个性化的、能够进行交互和情景化的数字化资源。

在创新实践方面,结合制订好的立体化课程体系,高校可以创立专门的创新实践部门,专门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同时结合国家、本省及本校的各种创新创业大赛,积极组织教师及学生组队参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推荐学生进入地方的创新创业孵化园,鼓励学生毕业之后创业。

鼓励教师取得职业资格,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实现校企合作,在学生毕业前,可以组织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3.3 注重有效反馈 与学生充分进行互动

立体化教材的使用需要进行有效反馈,不断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所想所需,并拓宽反馈渠道,通过课程APP、课程平台、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教师的微信或者QQ等多种途径与学生进行有效并且及时的互动,然后在此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立体化教材进行修改更新。

另外高校也应有自己的反馈渠道,通过对同行及学生的调查问卷、单独谈话等方式,从侧面对立体化课程进行评估,并建立合理的奖惩措施,督促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及修订。

4 结论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作为地方本科高校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高校的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思路贯穿于教材建设的始终,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当前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新特点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供具有广泛交互渠道的立体化信息网络,并最终能够使学生获得实践动手的能力,以达到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目的。

[1]陈计专.“互联网+”时代高校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18):88-89.

[2]金丽燕.基干学习领域的立体化课程的研究—以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为例[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3.

[3]朴凤玉,韩荣弼,鲁京兰,郑兴,严华玉.地方本科院校普通化学优质立体化教材建设及教学改革实践[J].大学教育,2015(10):125-126.

[4]徐正兴.地方本科院校改革的思路创新与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66-68.

[5]杨会全.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22):120-122.

猜你喜欢
立体化纸质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曲曲通”立体化声乐教材建设实践探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建构班级立体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一把“条举”的“立体化治理”突围
立体化监控在广东省路网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