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莉,崔飞飞,吴海英,张菊芳,杜金刊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护理部,浙江 东阳 322100)
随着护理学科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对护士的知识和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卫计委也针对新入职护士提出了培训方案,反映了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临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但是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医疗机构和社会需求的护士培养方案,成为护理管理者关注的焦点[2-3]。本文通过采用台湾护照培训的方法并加以创新,构建科学、实用、可行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框架,为新入职护士培训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护照英文为Passport是通行证的意思,护照培训的方法可以系统的记录新入职护士的学习内容。新入职护士按预定目标逐项完成护照培训的内容,考核通过后即说明具备了某一阶段的能力,可以“Pass”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
1.护照培训阶段划分及培训对象。护照培训对象为毕业后1-2.5年内无临床经验的新进护理人员,其培训方法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护照1),入院岗前培训(1个月)+顶岗前培训(5个月),同时完成1个专业培训;第二阶段(护照2),顶岗后第一年(12个月),同时完成1-2个专业培训;第三阶段(护照3),顶岗后第二年(12个月),同时完成1-2个专业培训。护照培训目的是协助训练新进护理人员,进入职场工作能获得完善教育训练,逐步提升自我专业知识、技能,增进照护质量与效能,使护理人员具备普通患者的基本护理能力外,同时掌握危重患者的护理能力。
2.各阶段培训项目内容的设计。护照的培训项目包括:病房常见疾病的护理、检查与治疗的护理、护理操作技术、病室常规、护理信息系统常规、病房作业常规、护理评估技能、仪器操作及日常维护技术、应急能力、常见药物的知识、健康教育、团队合作、质量管理、读书报告(案例分析)等,每个项目由1-56个不等的小项组成。培训内容主要从培训项目、培训前自评、指导者签名、考核方式、评价、备注六个方面进行。考核方式分为口试、笔试、实测、观察四种,“实测”为在临床实践中或技能中心使用评分表或mini-CEX进行评价;“观察”为在临床实践中观察;统一规定评价方式,在表格中以阴影部分表示,不能擅自更改。评价分为初评、复评、再次复评,即每项内容必须经过3次评价,由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评价。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适时对培训内容进行复评,以起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3.培训方法。(1)护照培训模式。理论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能力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分阶段分步骤培训。(2)护照培训内容形式。分为共通性课程和专科性课程,其中共通性课程护理部集中组织培训,专科性课程由各科室培训。培训方式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临床查房、操作示教、情景模拟、视频教学,同时运用PBL教学,形成性教学评价等多种教学方法。
4.评价方式。(1)考核方式。每个阶段结束后,理论内容集中进行笔试考核,成绩60分以上为合格。采用OSCE方式对每个阶段的操作项目进行考核,并且逐渐增加考核难度,护照1按逐项考核方式,80分以上合格;护照2按随机考核方式,85分以上合格;护照3按标准考核方式,90分以上合格。(2)全方位评价。采用全方位,多途径方式进行评价。除了常规的工作态度和优质服务等评价外,还运用360度评价表,由同事、带教老师、护士长、科室医生对新入职护士进行全方位评价。态度方面包括基本礼仪与态度、学习态度、团队合作、专业伦理及沟通等方面;临床能力包括护理临床判断及决策能力、护理技术的能力、护理书写能力、基本护理知识方面的综合能力等方面。(3)效果评价比较。新进入护理岗位时,通过护理能力评量量表对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能力进行评价,作为基础分数,以后每阶段培训结束由带教老师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每一阶段培训前后核心能力的变化。
1.新入职护士规范化护照培训时间周期。我院于2015年10月份开始拟定新入职护士规范化护照培训,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向全院临床护士发放护士培训问卷调查表,共发放问卷560份,收回有效问卷534份,对于新入职护士成长为专业护士所需时间有112人选择1-2年,占20.7%;189人选择2-3年,占34.9%;123人选择3-4年,占22.7%;46人选择4-5年,占8.5%;71人选择5年以上,占13.1%。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制定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周期为2.5年,该培训周期与随后下发的《大纲》要求,新入职护士基础培训和专业培训2年(至少4个专业)的要求相符。
2.新入职护士规范化护照培训方法的优势。谢美莲[2]等学者认为目前国内的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内容与方式脱离临床实际需求,以往的培养模式注重培训新入职护士的基本和专业技能,而忽视了心理素质、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及团队合作的培养。护照培训方法以护士核心能力为基本框架[4],结合护照培训模式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新入职护士得到均衡的发展。如疾病护理内容,按照护照培训模式分解为护照1要求学员掌握病房常见疾病的概念、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健康宣教等最基本的内容;护照2在护照1的基础上增加能发现和解决护理问题及并发症的能力;护照3在护照2基础上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掌握非常见病及专科疾病的护理。而且护照培训可实现个性化带教,采用Memletic Learning Styles[5]对老师和学生的学习型态进行评价,护士长根据双方的学习型态合理安排带教老师;老师根据学员的学习型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新入职护士根据自己的学习型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互补学习方式,实现全面均衡的成长。
3.护照培训方法的可持续性。当新入职护士轮转到下一个科室时,带教老师和学员共同审视前面已完成的内容,添加本科室需要增加的专业内容。新入职护士完成3本护照的规范化培训后定科,再进行2年的专科培训。每季度召开一次新入职护士和带教老师护照培训讨论会,对护照培训实施过程中好的方法进行分享,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每年对护照内容及方案修订一次。
4.护照培训方法的可操作性。新入职护士入院即发放培训护照1,按要求完成内容后要求具备独立顶岗的能力;独立顶岗后发放护照2,按要求完成内容,要求具备晋级N1的能力;晋级N1后发放护照3,按要求完成内容,要求具备护理危重病人的能力,为晋级N2打下基础。每本护照培训有配套的“护照培训学习指引”,方便学员课后复习和自学,操作性强。
5.新入职护士规范化护照培训方法局限性。法律伦理实践这一维度的培训内容安排上,因各大院校护理伦理学课程设置的不均衡性及我国整体护理伦理培训的薄弱,我院对这方面培训的师资力量也同样不足,对伦理问题不能进行深入探讨。新入职的护士中,有一部份是本院实习的,有一部份是外院实习的。本院实习的新入职护士对护照1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但能力参差不齐,如何将本院实习学生的实习后期培训计划与护照1的衔接仍需要继续探讨。
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合理系统化的培训是准确评价护士核心能力水平的关键步骤,也是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关注的迫切问题。护士规范化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而且使新入职护士在评判性思维、科研、临床护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靖竹,周 晋,刘宏宇,等.以住院医师胜任力为导向的岗前培训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6):565-569.
[2]谢美莲,郑一宁,刘登贤,等.对国内低年资护士院内在职培训模式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88-90.
[3]骆金铠,陈 静,谷 水,等.北京市属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介绍[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129-132.
[4]徐 园,焦 静,曹 晶,等.基于护士核心能力构架的培训课程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9):1087-1090.
[5]Anderson I.Identifying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experience[J].Nurs Stand,2016,31(7):5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