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兰
(周口市川汇区城市管理局,河南 周口 466000)
简单地说,小麦整个生育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成熟种子的过程,小麦生育期长短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很大。小麦的生育时期一般包括出苗期、3叶期、分蘖期、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其中冬小麦还包括越冬期和返青期。从栽培角度来看,小麦生育期又可概括为3个阶段,即营养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生殖生长。小麦麦粒的形状有梭形、卵圆形、圆筒形、椭圆形和近圆形。麦粒的颜色有红色、黄色和白色。小麦的种子由皮层、胚乳和胚3个部分构成。
小麦的适应能力很强,一般可以在多种土壤上种植,但以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养分充足、保水通气的土壤中种植最为适宜。对于小麦需肥量而言,一般产量水平越低,每100 kg籽粒的需肥量越大,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需肥量反而逐渐降低,其中钾的需要量基本不变。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氮肥所需比例在减少。因此,高产麦田应适当控制氮肥、增施钾肥。
小麦整个生育期的耗水量指从播种到成熟的田间耗水总量。根据小麦生育期的耗水特点,在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其中苗期和抽穗前后应保持在75%以上。
良种就是最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并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性的优良品种。通常,良种具有品质优质、单株生产力高、抗逆性强、经济系数高以及不早衰等特点。选择好的良种,有利于实现小麦丰产丰收。
为了改善种植地块的土壤结构,增强地块的保墒能力,播种之前应对该种植地块进行精耕细整,翻耕24~25 cm,并进行秸秆还田,不但能够增强土壤肥力,而且可以打破犁底层,达到深、细、透、平、实和足(水)的整地标准。另外,根据种植地块土壤的综合肥力制订施肥方案,要以有机肥为主,而且有机肥和无机肥要结合施用,以改善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从而达到均衡施肥的目的。在耕地的同时还要做到施足基肥,施有机肥30~45 t/hm2,纯氮225.0 kg/hm2,五氧化二磷 90.0~112.5 kg/hm2,氧化钾75.0~112.5 kg/hm2。为了减轻冬季雪天对肥料造成的损耗,避免小麦中后期因施肥造成的早衰,应将50%左右的氮素、化肥于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分2次追施,从而增加小麦籽粒中赖氨酸和蛋白质含量。
2.3.1 种子处理。要对播种的籽粒进行挑选,淘汰大小不整齐的籽粒、破损粒、发霉粒等,选择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无病虫的籽粒作为种粒。选择好的种粒一般可增产5%左右。另外,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拌种或直接选用包衣种子。
2.3.2 适期播种。河南省小麦冬性品种一般在日平均气温为16~18℃,5 cm地温为17~19℃时播种;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为14~16℃,5 cm地温为15~17℃时播种;春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为12~14℃,5 cm地温为13~15℃时播种。但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地力、地势、墒情等多种情况灵活掌握。大量的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表明,河南省北部地区小麦的播种时间为春性品种10月上旬,半冬性品种9月下旬;中部地区为春性品种10月中旬,半冬性品种10月上旬;南部地区为春性品种10月下旬,半冬性品种10月中旬。
2.3.3 播种量。在河南省,小麦产量在250 kg/667 m2左右时,播量为9~11 kg/667 m2;产量在350 kg/667 m2左右时,播量为8~10 kg/667 m2;产量在450 kg/667 m2以上时,大穗型品种播量为5.0~7.5 kg/667 m2,多穗型品种播量为4~6 kg/667 m2较为适宜。
2.4.1 因地制宜,看苗管理。在春季麦苗返青后,群体适宜的壮苗田块要进行中耕划锄,等到分蘖两极分化时,追施尿素5.0~7.5 kg/667 m2,并进行及时浇水。对于中产田的壮苗应在起身期追肥浇水,以提高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对于叶浓、群体大、长势旺、封垄早的旺苗,返青期不施加肥料,也不浇水,应以控为主,一直到拔节第2节长度固定时再供应水肥。对于长势弱的秧苗,应以促为主,促苗早发,使蘖增穗,在拔节时各类弱苗一般都要追肥、浇水。
2.4.2 科学施肥与除草。为了保证小麦安全越冬,防止出现缺苗断垄现象,要对麦田进行及时灌水,使小麦形成壮根。对麦苗杂草的防治,可在1月中旬至2月下旬进行化学除草。在2月中旬至2月底、3月中下旬分别追施化肥75~120、120~150 kg/hm2,以促进麦秧返青拔节,提高小麦分蘖率。在3月初对于肥力中等、群体偏少与肥力高、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应分别在拔节期稍前或拔节初期、拔节后期进行追肥、浇水。
2.4.3 防小麦倒伏。小麦倒伏对产量影响很大,形成倒伏的主要原因有品种不对路、整地粗糙、肥水使用不当,导致群体过大,茎细弱,茎基部一二节拉长发生茎倒伏。针对此,为了防止倒伏,首先应选用秆矮硬的抗倒伏品种;其次应实行合理密植,适当扩大行距,防止群体过大。同时,要对土壤进行深耕细耙,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根系发育。还应做到合理追肥、浇水,尤其是浇水时要收听天气预报,做到无风防范、有风停浇。
小麦的适宜收获时期为蜡熟末期,此时植株的大部分形态表现为全株发黄,大多数籽粒腹沟变黄,其麦粒变硬,闹指甲不易掐断。另外,还要结合当时的气候情况、品种特性以及劳力、劳具等,妥善安排具体的收获时期。